94亿卖掉4家大陆工厂后,全球封测龙头,又要将25%产能迁出大陆

文/文学科技社

近期台湾上市公司日月光发布了2022年四季度财务报表,其中数据显示4季度这家公司的业绩出现明显下滑,其中营收1774.17 亿元新台币,比三季度下降6%。税后净利润为 157.3 亿元,较2021年同期大幅减少49%。

作为全球封测龙头,日月光业绩出现如此状况,其实并不会让人觉得奇怪。在全球半导体遭遇严重下挫的时期,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免受其害。

但是对于日月光而言,业绩下滑倒不是最至关重要的。最值得关注的,反而是企业在法人说明会上提出的一项新计划,就是将25%系统级封装(SiP)产能将转移到中国大陆以外。日月光投控财务长董宏思表示,部分产线正在中国大陆以外如越南建厂,相关作业持续进行。

目前,日月光投控的系统级封装(SiP)产线,大部分都在中国大陆。但是由于目前国际政治局面比较复杂,因此已出现不少厂商,将生产线以及相关供应链逐步转移的迹象。而日月光向外转移生产线,似乎对企业自身而言是迫不得已的一种调整。

其实,日月光早已开始地转移大陆生产线。2021年底,日月光以14.6亿美元(约94亿元)的价格,把4家芯片封测厂转让给智路资本。彼时日月光的这种行为遭到很多的质疑。在很多人眼中,这实际上是“跑路”。但有一点不同的是,当时卖出的是技术水平较低的工厂,主要是从事分立器件、中低阶封测、材料业务。日月光集团表示这四家工厂在集团年度整体营收占比中不足3%,所以出售了也无所谓,只是优化企业产能的行为,和跑路无关。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月光集团出售旗下工厂的行为也能理解。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日月光转移生产线的行为又升级了。这次转移的系统级的封装(SiP)产线。SiP厂线能将最初单独制造和组装的半导体元件集成到一个封装中,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多的功能。在手机中,将不同的芯片和组件集成到一个模块中后,可以将各种功能集成到子系统中,然后再与手机PCB 进行安装和集成。这也是封测厂线中比较高阶的部分,虽然台湾才是日月光的大本营,那里有日月光最高阶的厂线。

目前很多外资芯片相关企业,都把原本位于大陆的生产线以及供应链一步步向外转移。而转移的目的地主要包括越南、印度、墨西哥、新加坡、马来亚西等相对落后的国家。这对中国半导体产业而言,会不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影响肯定是有的,而且还不小。外企的撤离带来的是经济活跃度的下降,还会带走部分产业链,还会带走相关的高端人才和技术。要知道产业链的形成很不容易,所以一旦失去代价还是蛮大的。但另一方面,这对中国或许也是一次机遇。国内企业可以利用外资撤退的时间,抢占市场份额,壮大企业的实力。

日月光在封测市场上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排名全球第一,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27%。中国大陆从事芯片封测的企业是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智路封测,这4家厂商排名分别为全球第3、4、6、7,合计份额约为25%。所以,假如日月光撤离中国大陆,那么大陆的厂商能否利用最大的竞争对手进行战略调整带来的动荡及其付出的成本,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是这些产商需要思考的问题。

总结

向外转移厂线的封测龙头,只是诸多撤离企业的其中之一。最值得关注的不是这些企业的撤离行为,而是这些企业的撤离可能会带来何种影响,该如何应对?撤离的企业大多属于外资或台资,这些企业中不少都和日月光一样,都属于科技企业,并拥有技术水平较高的厂线。这样企业撤离除了会给税收、就业带来负面影响,必然会削弱国内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一方面应想方设法改善营商环境,尽可能减少外资企业撤离。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应抓紧抢占市场份额,拿到市场再谋划技术升级。毕竟技术是企业发展之本,日月光之所以能称霸全球,主要是靠技术。但技术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因而当下也只能是先抢占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大陆   越南   全球   中国大陆   产能   中国   日月   生产线   龙头   芯片   工厂   技术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