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林书豪的首秀,才知道什么叫做“打脸”

出场时间接近42分钟,进攻端23投8中,拿到了21分13助攻6篮板1抢断。

这是林书豪加盟台湾P+联赛钢铁人队“首秀”交出的成绩单。

其中,13次助攻是追平了P+联赛的单场最多助攻次数。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比赛林书豪还带队以95-80战胜了对手梦想家队,从而终结了自己球队的4连败。

当看到这的时候,很多球迷都说林书豪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之前CBA对于他的评价有多么“打脸”。

对于这个说法,个人觉得不是很认同。

首先,这个数据不具备说服力。

如果是单看林书豪的这个数据,当然是没有任何问题,毕竟也是有很久没有真正打过比赛了,现在一上场还能有着这般表现,由此可见,林书豪还是具备一定的实力。

可是,当这个数据产生的“平台”是在台湾P+联赛的时候,就显得不那么具有说服力了。

可能这么说,有些球迷还不服气。

就拿两个球员做一个对比,大家应该心里就明白了。

之前在CBA效力的台湾籍球员林志杰和杨敬敏大家一定都还有印象。

他俩在CBA“退役”之后就回到了台湾联赛,去年的时候,杨敬敏还拿到了本土球员的“得分王”,然后林志杰还时常有得分20+的表现。

要知道,林志杰是82年出生的球员,今年都已经41岁了,杨敬敏是84年出生的球员,今年也39岁了。

不同于咱们联赛,他们的年龄可都是完全“真实”的。

试想一下,在这个年纪还能打出这样的数据,由此可见,台湾联赛的整体水平到底有多低。

最主要的是,这俩球员虽然巅峰时期在CBA的表现都还算不错,可是等到他们离开CBA的时候,都是已经到了已经接近很难再有稳定发挥的地步了,要不然,球队也不会放他们离开,或者说他们个人也不会离开。

当然,林志杰的离开也和CBA出台的新政策有关,规定一支球队只能有一个港澳台籍的球员,可是,就算如此,如果他真的还有实力,也应该是离开广厦而不是离开整个CBA。

同理,放在林书豪也是如此。

其次,也和出场时间不受限有关。

众所周知,CBA这几个赛季以来更改了外援的出场规则,由之前的4节6人次,变成了4节5人次,现在是又改成了4节4人次(上赛季排名倒数的那几支球队除外)。

这样一来,也就意味着林书豪在CBA的上场时间就会变得很不“规整”,而且还要和另外一个甚至两个外援竞争“上岗”。

这其实就非常考验他的得分“时效性”了,说白了,要上场之后很快就能拿分,而且是持续不断的拿分。

但是,无论是之前在北京队还是这个赛季在广州队,林书豪做得都不算很出色。

说到底,还是他的风格不太适合CBA。

在CBA,无论任何球队需要的外援,尤其是“小外援”都必须要有一手非常“硬”的三分球能力,无论是空位出手还是面对防守都要能投进去才可以。

但是,林书豪的空位投篮都算不上可观,更不要说面对防守之下的出手了。

当然,如果只是三分球不够稳定,其实也不能说就真的打不了CBA,突破能力好也还有“市场”。

可是偏偏在这方面林书豪也展现不出来优势。

可能和之前受过伤有关,所以,他在突破的速度和节奏方面都显得不够游刃有余,很多本土的后卫在这方面都比他还要干脆利落一些。

这就造成了,林书豪基本上没有一样“绝活”是可以在CBA立足的。

当然,如果说真的是一无是处可能也还不至于,就是多多少少都会一点,可是和所谓的“外援”水平就存在着差距了。

那他的离开就变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如今,他去到了台湾联赛,在久疏战阵的情况下,他还能打出这样的一个数据。

个人觉得,这并不是林书豪的实力恢复了多少,而是台湾联赛的整体水平实在是太不值得一提,再加上出场时间也不受“限制”了,可以打一场“完整”的比赛,这无疑对他来说也更适应了,或者说要求就没有那么高了。

再者,台湾联赛的“转播”水平还是不错的。

台湾联赛的整体水平是不够的,可是很多咱们的球迷在看比赛直播的时候,能够明显感觉到现场的球迷似乎更加的“热情”,而且整个转播的画面也感觉更加“高大上”一些。

这一点,个人也有同感。

说到底,这就是CBA目前做得最不到位的一点。

那就是转播的技术以及对于整个联赛的“包装”。

其实,要论球迷的热情,不知道有多少球迷是去现场看过比赛的,反正我之前去现场的时候都是被深深的震撼了,虽然场面有些纷杂,但是大多数球迷对于篮球的那种喜爱还是溢于言表的,尤其是现场出现了一些精彩镜头之后,咱们的球迷那是真卖力祝贺啊。

然而,现场的转播却显得十分“淡定”,不痛不痒的就过去了。

这就要说这些工作人员的“不职业”。

因为,一场球赛的现场气氛非常重要,而要是想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就开现场DJ去带动。

可是,咱们就是真的很缺这方面的人才。

还有现场的一些灯光设计,以及座位设计等等。

关于灯光这方面,也不知道是球馆的硬件设施确实达不到还是,能够达到懒得去折腾的,反正展现出来的就是不够“高级”。

座位设计,球员席前面的广告牌真的看上去很“别扭”,之前很多球迷反馈应该撤掉,可是这么多赛季过去了迟迟不见动静。

如果说这是因为考虑到联赛的“收益”问题,那完全可以把这些广告牌撤掉,然后在那些位置上放一些“VIP”的座位,然后进行卖票,照样也是一份收入,还有球员席和观众的位置也太有“距离感”了,其实,完全就可以让大家相互都挨着坐,不但能够在这个区域太高门票的价格,而且还能增加观众观赛的氛围感。

要不然总是觉得和场上的球员有着不可逾越的距离,真的非常影响观赛体验。

既然现在的CBA是宣传自己已经进入了商业2.0时代,那么就还是应该多考虑加入一些“商业因素”。

至于,有些球迷说台湾联赛的现场氛围感好,主要是因为有“啦啦队”。

其实,咱们CBA之前也有啦啦队,并且是每支球队都有,而且在之前也是现场转播的一景。

可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没有了,好像是有,但是转播的时候就转到别的地方去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个人觉得这个大可不必,因为篮球是一种精神,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而啦啦队就是这个“文化”里面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真的要追求进步,那么就应该是全方位的,而不是用自己理解的方式来进行所谓的“剔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球员   啦啦队   台湾   外援   联赛   球迷   球队   水平   现场   数据   林书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