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文脉·人物 | 蔡继琨:福建现代音乐教育的奠基人

1936年,国际作曲家协会在日本举办“现代交响乐曲作品”比赛,一首来自中国的管弦乐作品《浔江渔火》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国际作曲家协会交响乐公募首奖”,这是中国作曲家第一次在国外比赛中获此殊荣。

年轻时期的蔡继琨。(来源:福建日报)

这位优秀的作曲家就是蔡继琨(1912—2004年),中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音乐教育家、指挥家。

蔡继琨从日本寄回的《我作〈浔江渔火〉的经过》,刊于江西音乐教育委员会会刊《音乐教育》(1936年第4卷第12期)。(来源:李建忠)

音乐报国 宣传抗日

蔡氏家族原为台湾鹿港的名门。蔡继琨的曾祖父蔡德芳曾经是清同治年间台籍进士,祖父蔡毂元、叔祖父蔡谷仁、叔父蔡玑均是拔贡,父蔡实海、叔父蔡实魁则是秀才。一门数杰,为乡里人士所称道。

蔡继琨儿时成长地,其曾祖父蔡德芳故居“进士第”,位于晋江市金井镇塘东村。(来源:晋江市金井镇塘东村民委员会)

甲午战后,蔡氏家族誓不为“日本皇民”,随即迁往福建泉州故里定居,1912年蔡继琨就出生在晋江金井的塘东。

蔡继琨自幼天资聪颖,能诗善文及书艺,不幸年幼时家父早逝,由母亲洪水镜扛下教育重任。洪水镜是同安马巷的名门之女,其教导有方,要蔡继琨“一辈子当老师,为人师表,传授知识”。在其后的人生岁月里,蔡继琨虽然涉及音乐创作和指挥艺术,任职公务官员等多个领域,但他还是不断地回归到教育、办学上来,一直在追寻办一所音乐大学的人生梦想。

蔡继琨先后就读于泉州佩实小学(现政通小学)、集美小学、厦门双十中学。在双十中学,蔡继琨担任学校铜管乐队队长。中学期间,蔡继琨的侠义心肠和锄强扶弱的行事方式使得不少人对他肃然起敬。

1933年,蔡继琨赴日本留学。时值日本音乐学校如雨后春笋般设立,因此他选择到当时的东京帝国音乐学校深造。

1936年,留学日本时期的蔡继琨。(来源:李建忠)

虽然入学时历经波折,但凭借执着毅力,蔡继琨终于在指挥、作曲及音乐评论等领域达成骄人成就。此时的蔡继琨并不满足于单纯地演奏艺术家的作品,而要将自己的情怀、希望和感情熔铸在音乐创作中。

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在民族危亡之际,蔡继琨继承先祖的忠贞爱国情操,决心“义不臣倭”,断然离开日本,返回故乡加入抗日救国的行列。

他亲自谱曲,创作了《我是中国人》(张忠智词)、《保卫福建》(郑贞文词)、《捍卫国家》(唐守谦词)、《收复金厦》(郑贞文词)、《抗战的旗影在飘》(唐守谦词)等抗日爱国歌曲,大力传播了《救亡进行曲》《打回老家去》《救国军歌》《大刀进行曲》等革命歌曲,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回到祖国后,蔡继琨首先受命为当时的福建省政府教育厅音乐指导,以普及音乐教育、培养音乐专门人才为远大奋斗目标,为抗日战争贡献青春年华。

蔡继琨1939年担任“南洋侨胞慰问团”团长的工作照。(来源:福建日报)

1939年,蔡继琨率领“福建省政府南洋侨胞慰问团”远渡重洋,到菲律宾、新加坡等地宣传抗日,并用海外侨胞捐献的资金在福建创办了“福建征人家属工厂”,支援抗日。

1939年,蔡继琨率福建省南洋侨胞慰劳团赴菲律宾慰劳时,与华人界名流的合影。前排中坐者为蔡继琨。(来源:晋江市金井镇塘东村民委员会)

福建音专 首任校长

1940年3月,蔡继琨在三明永安上吉山创立福建省立音乐专科学校,1942年改为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成为民国时期全国三所最高音乐学府之一(另外两所为上海国立音专和重庆国立音专)。1946年2月,福建音专迁至福州。1950年8月全国院校调整时,福建音专奉令并入国立中央音乐学院上海分院(后改为上海音乐学院)。

学校设立五年制本科、五年制师范专修科及三年制范专修科及选科四种,以教授音乐理论与技术、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及专门人才为宗旨,“刻苦耐劳、团结合作、奋发前进”的校训,吸引了海内外一大批音乐精英来闽地任教和求学。

福建省立音乐专科学校校徽(来源:李建忠)

老一辈的音乐家中有刘天华、李永刚、缪天瑞、黄飞立、陆华柏等多人曾在福建音专任教,培养了大批音乐表演、创作、教育、研究的人才,如汪培元、颜廷阶、王连三、杨民望、沙汉昆、杨碧海、郑石生、施明新、靳卯君、赵方幸、叶林等。

这批人后来又在全国各地音乐院校中任教或文艺团体中工作,他们又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才,并作出了巨大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1940年,陈嘉庚率团回国慰劳,到了永安,听说福建音专的校长是集美学校的校友,便特意到学校参观。陈嘉庚对蔡继琨的办学精神连声称赞,当场决定先把集美学校的四台钢琴拨给福建音专。

蔡继琨为抗战时期福建省音乐教育事业的延续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9年7月,蔡继琨携带家眷赴菲律宾马尼拉市工作生活,这是他这辈子居住最久的城市,长达四十年光景,其核心活动还是与音乐相关。

蔡继琨初到菲律宾时的工作照。(来源:李建忠)

蔡继琨在菲期间,担任过菲律宾马尼拉中央大学音乐学院教授以及马尼拉演奏交响乐团指挥,对菲律宾乐界的贡献与提升是有目共睹的。

晚年的蔡继琨变卖在菲律宾的别墅、车辆、名贵书画,带着十一箱的珍贵乐谱、资料和全部积蓄,回国办校。回国主意一定,他第一步便辞去了马尼拉演奏交响乐团终身总监的职位。

当他放下指挥棒,走出马尼拉音乐大厅时,他的乐团乐手们跪抱住他的双腿,流着泪恳请他留下:“蔡Sir(先生),请不要离开我们……不要遗弃我们啊!”蔡继琨喉头哽咽了,轻轻地说:“我有我的国家,你们要理解我。”

许多友人也大惑不解,劝他不必如此辛苦。他回答:“我这样做有三个理由:一、我是中国人,我应该报效我的国家;二、我要对得起我的老师、学生和朋友;三、将来有一天,我要有颜面去见我的列祖列宗。”

重返祖国 投身教育

1983年,蔡继琨首次重返故土,专程到厦门参加“集美学校七十周年校庆”纪念活动,并到陈嘉庚墓前向校主行了三鞠躬大礼。

据任镜波《蔡继琨的音乐人生》一文所述,1985年11月,蔡继琨第二次返回大陆,第二天就驱车前往集美鳌园,站在校主墓前三鞠躬后,便大声地说:“校主,我又回来了!”言罢,他站到鳌园最高处,眺望金门,高兴地对同行的人说:“我过去从那边看过来,今天我从这边看过去,结论都是祖国一定要统一!”

1988年,蔡继琨秉承为中国发展教育事业的信念,全身心投入“福建社会音乐学院”的筹建中,不少海外华人在他的感召下解囊相助。1989年,福建省批准设立“福建社会音乐学院”,往来奔波在侨居地及故乡间的辛劳终于有了着落。

1993年,福建社会音乐学院在福州仓山首山村奠基。1994年初,经过一年紧张施工,一座座造型新颖、设备齐全,雕着捐献者名字的办公楼、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琴楼等拔地而起,结束了福建近半个世纪以来没有专门音乐学院的历史。1994年,福建省政府批复同意成立福建音乐学院,蔡继琨亲自担任学院董事长、院长,并保留"福建社会音乐学院"院名。2010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原福建音乐学院和闽江学院音乐系合并,组建闽江学院的二级学院——闽江学院蔡继琨音乐学院。

福建音乐学院,摄于1995年。(来源:李建忠)

蔡继琨常说自己是个幸运的人,他一生中几次值得纪念的大事都巧合在了同一个日子:11月21日。

翻读他的阅历,果真看到了这个令人惊讶的巧合:1936年11月21日,他的管弦乐曲《浔江渔火》获日本“国际作曲家协会交响乐公募首奖”,是中国第一个获国际大奖的交响乐作曲家;1940年11月21日,他创办了福建音乐专科学校,出任首届校长;1945年11月21日,他赴台湾地区创立“台湾省交响乐团”,出任首任团长兼指挥,开启抗战胜利后的台湾音乐风潮;1950年11月21日,他赴菲律宾任马尼拉演奏交响乐团指挥……11月21日,这个幸运日也顺理成章地成了福建社会音乐学院的校庆日。

和陈嘉庚一样,蔡继琨也有一颗爱国爱乡之心。人之可贵,在于精神,在于他有为国家为乡亲办好事的精神。这种美德使大家更为钦佩他、爱戴他。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不怕死,不贪生,爱国要奋斗,爱国要牺牲。勇往直前,为国求生存……

——《我是中国人》(歌词摘录)

这首抗日战争时期风靡东南半壁、鼓舞亿万中国人民团结战斗的歌曲,是由张忠智写词、蔡继琨谱曲的。

蔡继琨曾带着浓浓的闽南乡音动情地说:“我一听到人家说我爱国,嗯……心里就不是个滋味啦,我不是个中国人吗?一个中国人不爱国,你爱什么?爱国是应该的,是本分,爱国是不值得表扬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蔡继琨近一个世纪的艺术经历,犹如一部鲜活的当代音乐史。而受陈嘉庚的影响,终其一生,他最情有独钟的还是音乐教育,为家乡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奋斗不懈。

2005年3月21日,蔡继琨教授铜像在福建音乐学院首山校区落成。(来源:李建忠)

据统计,蔡继琨毕生创作的清唱剧、管弦乐曲、合唱曲、群众歌曲、钢琴曲、独唱曲,约有200首之多。

2000年,他以九十一岁高龄上台指挥交响乐团,在福州、厦门、泉州连演数场,震动乐坛。第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组委会授予蔡继琨中国音乐界最高的荣誉勋章“终身荣誉勋章”,颁奖理由是“为表彰蔡继琨先生在中国音乐事业发展的突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福建   闽江   音乐学院   马尼拉   抗日战争   南洋   菲律宾   晋江   文脉   福建省   奠基人   爱国   交响乐团   日本   中国   音乐教育   来源   人物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