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政府债务扩内需作用

当前,社会上对政府债务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分歧。如何正确看待政府债务的作用,弄清它究竟扮演怎样的角色,对中国经济持续复苏至关重要。在外需不足的背景下,发挥政府债务对撬动民间投资与消费、提振市场信心的积极作用,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避免资产负债表收缩风险的有效途径。

债务是把“双刃剑”。债务本身是中性的,关键看债务的效率。保持适度赤字规模,有助于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在一些人看来,债务的减少永远是“好的”。这样的认知过于简单化了,无视了债务杠杆在经济复苏中扮演的积极作用。

宏观经济活动可以视作无数微观市场主体资产负债表的综合表现。通常维持资产负债表健康,是确保企业可持续经营的重要基础。在经济景气时期,企业往往选择增加负债,借钱投资,而当经济周期发生变化,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时,就会选择去杠杆化,由追求“利润最大化”转向“债务最小化”。因此,政府债务的作用就在于通过加大政府投资提振市场信心、扩大民间投资需求,从而稳定经济。

从理论上讲,债务规模是货币供给的总开关,债务规模扩大的前提是要有相适配的投资需求,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否则就会因货币超发带来本币贬值引发通货膨胀。因而,关键要看政府债务能否形成优良的资产或提升经济社会效益,也就是央地政府债务的投资效率高不高,财政资金是否用于服务实体经济,能否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

因此,既不可低估政府债务对拉动经济复苏的积极效应,也不可对债务规模缺乏约束机制。债务本身不是问题,能否形成资产,成为优质投资项目才是约束条件。只要政府债务增加能形成资产,产生有稳定预期收益的投资项目,则既有助于提振社会总需求,加快经济复苏,又能避免出现政府支出增加反而引起民间投资或私人消费降低的“挤出效应”。

当前,发挥政府债务对扩大内需的积极作用,首先需要重点关注就业创造主力的民营企业与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中低收入人群的资产负债表现状,尽快形成“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有合理回报的投资需求、有本金和债务约束的金融需求”的完整内需体系。

积极发挥政府财政支出在撬动民间投资、稳定经济大盘的“载体”作用。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帮助企业经营活动回归常态。实现“有合理回报的投资需求”是吸引民间投资的关键,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投资项目有市场基础,可以真正产出效益,实现扩投资、提产能、增效益的发展目标;二是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有法可依的投资环境,实现要素市场化配置,使民营企业真正获得平等待遇。

在提高财政投资效率的同时,要把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放在首要位置,适度提高以政府最终消费支出占比衡量的公共消费率,进一步增强政府在社会民生领域项目投资对私人消费的“挤入效应”。“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是基础,有稳定收入预期,才能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提升需求能力。今年“超额储蓄”能否释放,关键在于居民风险偏好能否被有效激活。另外,决定债务规模的房地产也是重启消费的关键。应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进一步夯实债务的信用基础。

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常态化监管,牢牢守住不发生债务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目前,地方政府债务审查监督普遍加强和深化,多数地方人大建立听取政府债务报告制度。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要实施全流程、全方位的管控,重点要将隐性债务纳入和显性债务同样的监管体系中,按统一规则合并监管,有效遏制隐性债务增长。同时还应密切关注债务资金的流向,避免“脱实向虚”和资本无序扩张,形成“有本金和债务约束的金融需求”。

(孙立行,作者为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债务   作用   政府   扩大内需   资产负债表   内需   地方政府   效应   民间   需求   风险   规模   稳定   关键   基础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