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把《水浒传》从课文中清除?担心过度!

文 | 正余弦

俗话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而今的确有人忧心忡忡——有网民在浙江省政府网站留言,认为《水浒》“污蔑丑化女性,歌颂滥杀无辜,情节不合逻辑”,担忧荼毒青少年,建议从中学课本中删除。

从今天的角度审视一部传承千年的作品,《水浒传》的确有不尽人意之处。

但瑕不掩瑜,抓住一部分“黑点”,忽视其教育价值和文学价值,似乎也有些“滥杀无辜,不合逻辑”。

正如浙江教育厅的回复:“堵不如疏,疏不如引,唯有理性地引导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阅读的渠道太多,让教材成为接触经典的“第一课”,无疑是最为合适的选择。

青少年是涉世未深的“白纸”,画出怎样的图景,要看染上何种“底色”。

教材中选用的《武松打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篇章,将人物性格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大伙记忆犹新,提议删除的网民也承认“确实好”。

好的东西,难道不应该保留吗?从精华出发,能让我们更理性地看待糟粕。

通过课堂的引导,实现“批判性阅读”,学到的不只有知识,更是理解世界的能力。

课堂是土壤,但不是温室,与其担心“荼毒”,不如寻求更好的“解读”。

【作者】 张宇驰

南方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水浒传   教育厅   余弦   滥杀无辜   瑕不掩瑜   批判性   山神   糟粕   课文   水浒   网民   青少年   课堂   理性   担心   教材   价值   建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