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好三件事,还怕年轻人不生孩子?

面对人口下降的趋势,诸多专家们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

比如“年轻人没有工作可以先结婚生子”,“把结婚年龄降到十八岁”等等。

大概专家们家里是没有刚满十八岁刚刚成年的孩子。如果有,想必也不肯让他(她)早早的便为人父人母。

所以,如果自己不肯去做的事情,却要鼓励别人去做,这不仅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甚或有些其心可鄙了。

但专家们却不肯研究为什么年轻人不愿结婚生孩子。

他们对于问题的根源视而不见,因而所谓的“建议”被嗤之以鼻,也就不足为怪。

在某个时期,曾经有一代人是追着赶着也要生,为此丢了工作、没了地种,孩子上不了户口,那也要生。《超生游击队》这个小品,年长一些人应该还会记得。

但世异时移,处于生育最佳年龄段的一代人,突然就不想生了,甚至于连婚姻都不在考虑之内。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工作的不稳定性因素

现在,有工作的疲于奔命,还要担心会不会因为年龄增大被裁员。没有工作的天天奔波在各种招聘的路上。

且不说还有那些游走在灵活就业范畴的人们。

毕竟不是人人都可以像周少那样,有家族提前安排好一切,也不是人人都可以考进编制之内。

古代有一句话是这样描述底层的:

家无隔夜之米,虽娇妻有闭月羞花之貌,亦无心思。

有活干着的累,没活干的揪心。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对未来没有安全感和稳定感。

因而,那些原来一眼看到头的工作,现在是挤破头也想进去,连名牌院校毕业的海归们都往这条路上挤,国内普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们,如果没有特殊渠道,那就更难了。

所以,如果没有稳定的工作保证收入,自己都苦哈哈的,年轻人又怎么肯让自己的下一代继续来受煎熬?

二、房子的问题

随着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强省会战略的全面推开,人口越来越向这些地方集中。

为这些大都市、大城市带来活力的,是占统计口径高比例的外来人口。

大都市大城市究竟有多少外地人?

看一下每年春节前后的交通就知道了。外来人口一回家,几乎就是空城。

春运更是每年都会上演的人口大迁徙奇观。当然,有那么三两年除外。

来自于小县城或广大农村的这一群人,家里当然也有房子,可这不像一个背包一样,说走背上就走了。

这些人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是:

怎么在工作地有适宜居住的房子。无论是租还是买。

先说买房,能不能付得起首付款是一个问题;当工作不稳定的时候,付上首付的房子最终是不是自己的,又是一个问题。

而租房呢?

根据一个调查数据,在大都市讨生活的外地人,大约只有15%的人认为租房对自己压力不大。

当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吃完喝完之后的钱都贡献给了房东的时候,年轻人怎么肯让下一代也过得如此艰难?

三、子女教育的瓶颈

虽然为了鼓励生育,各地出台了各种补贴政策,但这点钱对于养大一个孩子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未来养一个孩子长到成年花费多少,年轻人们或许不知道,但自己上完大学花了多少钱他们还是知道的。因为他们大多数人已经清楚:供自己上完大学,如果再供自己在大城市买房,父母就差砸锅卖铁了。

很多人熟悉一个事例:

放羊——卖钱——娶媳妇——生孩子——再放羊。穷人家的孩子就是如此循环的。

只不过在都市里,放羊改成了打螺丝或者是送外卖。

也就是说,穷人家的孩子,只能一代又一代地在泥地里打滚。

当年轻人看透了这一步的时候,他们又怎么会让自己的下一代,再到这个世界上重复自己的命运?

所以,在这三个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之前,再怎么说,年轻人也不会有多子多福的想法。

而愿意生孩子的那一少部分群体,不用鼓励,只要放开生育政策也就生了。

当社会结构已经固化的时候,不同的社会群体就会越来越隔阂,两个群体之间对话就会越来越艰难。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年轻   外地人   大都市   大城市   人口   年轻人   房子   孩子   专家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