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确实不再引人,甚至可以说香港电影过去的繁荣是不正常的

近期,有关《流浪地球2》在香港冷场的消息传出,不过应该说香港市场如何反应还需要观察,而且其实对于已经商业成功的《流浪地球2》来说,香港市场怎么反应一点都不重要。只是在舆论上,大家更想看看这个叛逆的城市会如何应对优质产品的冲击而已。

应该说,确实在80年代到2000年左右,香港电影对整个中华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因为在那个时代里,只有香港有着丰沛的资本和制度环境来运作整个商业化的电影产业,并且当时的香港还可以搭上英美文化市场的便车,输出文化产品很方便。这种繁荣的背后,其实是中华文明中心薄弱的结果,否则庞大的中华文明丰富的文化与精神活动根本不应该只有这么一个西方化的城市在输出。在这个意义上,香港电影繁荣不过是一种中华文明没有走出低谷的表现,是一种不那么正常的历史阶段性现象。

当然,香港电影业放在全球也完全不能与美国极为强势的文化产业相提并论,在亚洲范围内也无法与日本抗衡。真正能走到国际舞台中央的,那么多年也就成龙一人,类型上也是武打片为主的单一类型。没有内地庞大的体量和需求加持,香港电影业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香港电影业格局不大,因为香港仅仅是一座城市,根本支撑不了更多的东西。时至今日,香港电影业类型上已经高度单一化,这点要怪罪于审查制度其实是不合理的,主要还是香港自己没有空间可以突破。

香港电影人中为数不少的人选择了北上,而我们看到的是,凡是深度融入内地电影产业的香港电影人,都赚得盆满钵满,获得了更多的资本、获得了更大的舞台,更获得了巨大的票房收入。不管是刘德华、徐克、林超贤、周星驰还是吴孟达,都是如此。其中,刘德华的贡献确实居功至伟,没有刘德华的支持,很多新人导演是难以发迹的,包括现在撞开科幻片大门的郭帆。但是要记住的是,这是一种深度融入,即按照内地的规则来进行,以内地为文化需求的中心,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要指望14亿级别的市场围着你转,这不合适吧?

只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香港电影人,或者说是一些相关从业者,没有意识到这点。他们依然沉浸在过去的辉煌,并且将这种阶段性的辉煌定义为一种一成不变的状态。所有的文化活动都有更大的社会背景,很遗憾一些人对此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把这种变化怪罪于内地的影响,却根本不知道自己认为的“常态”才是历史的偶然,而其中表现出的固步自封和傲慢反而在历史进程中变得更加滑稽。

比如说杜可风就在2020年认为“他们只要拍爱国电影,要《中国拯救世界》”,这很显然就没搞清楚2019年电影市场中出现划时代意义的《流浪地球》的精神内核,或者说他依然傲慢地拒绝深入理解。在《流浪地球2》出现之后,香港导演郭子健则认为“这样的电影本来应该是香港人才拍得出来”,这样的判断更显得滑稽,因为他承认了电影是好电影,但是认为“好电影”必须由香港人来拍。他这种表现,说明根本没搞懂这样的电影拍摄难度在哪里,实现这样庞大的想象力又需要有多大的社会支撑。这种需求仅仅靠香港电影业根本做不到,甚至想都想不到。

这类滑稽的傲慢背后,是一些人拒绝承认的一点,那就是香港成为中国的文化中心本身就是不正常的状态,是西强东弱格局下的意外产物,中国极为丰富的文化香港一地绝对支撑不起来。类似《流浪地球2》这样有着宏大世界观和明确价值观的电影,香港是真的拍不出来,或者拍成警匪片的概率更大一点。

香港依然会是不同于内地的香港,其“制度飞地”的功能会一直存在,也会对中国的复兴带来巨大的帮助。如果香港不重要,美国也不会在2019年费劲搞这些颜色革命的破事了。但是,香港有自己的核心功能,但文化建构真不属于核心功能。纵然香港信息充沛,然而以香港这么小的地方,也就只能给中华文明中心带来一些新的养分,而没有能力更没有机会去定义中华文明中心。一些香港文化人如果脑子还没有转过弯,一定要与中华文明对立起来,那么他注定转不过历史的大潮,最终会被甩出历史进程。

另一方面,如果转过弯来的香港文化人,反而可以更积极地给中国的全面复兴产生非常独特而且重要的贡献。繁荣的文化是发展的奢侈品,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我们逐步感受到了发展文化产业、文化影响力之复杂和困难,但是中国必然是对标世界一流的国家,这方面香港完全可以找到自己新的贡献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香港电影   香港   傲慢   中国   繁荣   中华文明   确实   地球   内地   电影业   文化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