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李稻葵:2021-2030年中国潜在GDP增速能达到5.9%

2月11日,在第三届中国人口与发展论坛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弗里曼讲席教授李稻葵发表演讲时指出,现在我国的现代化遇到了两个挑战,一是人口峰值已经较早到来,二是人口老龄化较早到来。对于这两个问题,他认为经济学界乃至整个社会有一系列的误解和误读。

有人指出,人口老龄化后,社会创新的活力就会下降,而在李稻葵看来这个观点太武断。他表示,如果能比较充分地利用好我国的人力资源,那么,2021-2030年,我国潜在GDP增长速度能够达到5.9%,2031-2040年,能达到4.9%。

李稻葵进一步指出,我国提出的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从目前算起,需要4.61%的增长速度,而以上这两组数据就正好符合这一目标的实现。

今年1月,李稻葵在做客央广网《对话大家》栏目时,也对中国各行业复苏做出了预判。从表面看,旅游出行、餐饮等行业是这三年受冲击最大的行业,而这些行业也会在2023年率先迎来复苏,但必须强调的是,疫情对很多行业有着结构性的、中长期的深远影响。

“以金融行业为例,老百姓金融资产的布局可能会有所变化,很多家庭对风险的认识会比以前更深刻。”李稻葵分析称,经历过疫情的影响,投资者对于固定收益类产品,偏好有所提高。另外对保险类的相关产品,认识可能会跟以前不同,会觉得风险随时都有,随时都可能出现,应该事先有所布局,有所应对。

2022年,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出台,人们是否要为自己配置个人养老金呢?李稻葵建议,年龄超过40岁的,都应该考虑用足国家政策给予的个人养老金额度,充分利用税收的补贴优惠。除此之外,他建议有条件的还应该适当补充商业保险。

李稻葵同时指出, 经历过疫情,国人在投资、个人资产配置方面的意识可能会有很大提高。不动产曾经占据了个人资产比例的大头,李稻葵推测,未来这个比重可能会有所调整,而且在区位选择上可能迎来新的逻辑。另外,基于过去三年疫情的影响和资本市场的波动,固定收益类的、保险类的资产比重可能还会适当的有所上升。

除金融行业外,李稻葵在访谈中还分享了对多个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观点。李稻葵表示,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源总量都是中国经济未来保持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石,他十分看好2023年的中国经济。“2023年整个资产价格会上升,经济会恢复,消费会逐步恢复,当然它也有风险,需要大家高度关注,但总的来讲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一个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大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可能会   养老金   中国经济   疫情   增长速度   比重   年中   资产   我国   清华教授   金融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