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又鲜活,矛盾而融合:一个北方人在广东感受到的岭南文化

#头条创作挑战赛#

从北方到广东定居十几年了,在逐渐习惯南方的生活之后,也越来越想了解生活的这片土地。

这些年,我从居住的深圳出发,多次到广州出差、游玩、中转,到过江门、阳江、汕头、韶关、珠海、惠州、东莞、潮州、佛山等地旅游,也去过湛江、清远、汕尾、海陆丰、中山、揭阳、河源等地出差,就只剩梅州、茂名、云浮这3个市没去过了。

作为一个成长在北方的人,我直观感受到的岭南文化与北方是不同的,可以用厚重又鲜活、矛盾而融合来概括。

厚重是指岭南文化的底蕴,来自于悠久的历史。

在没来广东之前,岭南是书中的瘴疠之地,是古代的流放之所,在我这个无知之人印象里是植被茂密而荒凉,开发的历史比较短暂,自然文化底蕴也相对浅薄。

来了之后,我参观了深圳博物馆和南头古城、广州的南越王墓博物馆和中山纪念堂,去了韶关六祖慧能讲禅的南华寺、新会宋元崖山海战旧址和梁启超故居、潮州北宋时建的韩文公祠和南宋始建的广济桥,探访了四大名砚之一端砚的产地肇庆和明清四大镇的佛山,游览了岭南四大园林中的可园和梁园,才逐渐了解到岭南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繁盛,就连被称为“文化沙漠”的深圳,历史文化也可以追溯到1600年前的东晋,还有宋少帝墓和明大鹏所城。而广东人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在近现代历史上发挥的巨大作用,是显而易见毋庸赘述的。

鲜活是指岭南文化的传承,体现在当下的生活。

北方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样厚重,但体现方式大多是静态的,主要是博物馆和文物、遗址和墓葬,可能经历了太长的岁月和太多的战争,迁徙过多的人们为了求生安稳,顾不得在现实生活中重拾过去;而南方的历史文化,往往是随处可见的家族祠堂,节日隆重的祭祖拜天祈福仪式,以及连小孩子都在学习的醒狮武术,还有无名小巷深处隐隐传来的粤剧唱腔。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岭南文化还体现出了链接的纽带,比如用粤语吟诵李清照的《声声慢》会非常押韵和迷人,因为粤语在读音上是古汉语的延续;拍成电影的《雄狮少年》,难得一见的弘扬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拍粤剧电影《白蛇传•情》让更多的人感受粤剧的优美典雅,也是一种不怕票房冷清的可贵勇气。

在日常生活中,岭南文化又是个奇异的结合体,融合了开放与传统、先进与保守等诸多看似矛盾的词语。

比如:

广东在近现代都是最早开放的,人们的思想理念先进,却恪守传统古训,重视甚至固守多子多福。据说深圳学生中兄弟姐妹多的基本上是潮汕地区,传说当初计划生育政策为潮汕地区破了例。

广东人敢于闯荡,下南洋经商,到西洋求学,却又非常留恋故土,开平那一栋栋碉楼就是无声的诉说。听说在欧美,粤语比普通话流行,因为广东人哪怕几代人定居外国也仍然固守家乡的语言。

很多广东人很有钱,却不挂金链子、不穿貂皮衣,也不是保镖成群,穿衣打扮一点也不像有钱的样子,以至于民间传说在广东出门穿背心、大裤衩和拖鞋是有钱人的标配。

广东现代化程度最高,人们的有些观念却很保守,甚至可以说有点封建迷信。烧香拜佛盛行,寺庙的香火很旺。就像深圳那么现代化的城市,弘法寺却人潮汹涌,经常会看见有人从山脚边走边拜,一路磕头到寺内,非常有诚意。

广东人很包容,粤语却很难懂,外地人很难融进本地人圈子。广东的地名接地气却很生僻。外省人来到广东,经常被街头巷尾的地名难住了,问路都不知怎么念。比如很多人说深圳没文化,没文化的深圳公交地铁上“沙壆、孖岭、壆岗、鹤薮村、兰水坣、稔田、上輋、章輋”这些地名认不出,因为都是《康熙字典》里的古字。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每种地域文化都有自己的魅力。北方人身处广东,天长日久,觉得岭南文化越来越迷人啦,转遍广东、深度体验是我接下来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岭南   广东   潮汕   韶关   粤语   粤剧   文化   深圳   鲜活   厚重   广东人   北方人   矛盾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