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公交报站让城市“火出圈”,“南京话报站”何时能回归?

春节期间,南京的文旅成绩十分亮眼,随着外地游客的到来,他们随手拍下的“南京见闻”也盘踞了不少网络短视频平台的榜单。就在几天前,南京的信号灯就因为“大”而出圈,南京公交也因为关于长江大桥的生动观光播报词而火出圈。

随着旅游的升温,公交旅行可能会成为一种流行的观光方式。因此不少城市都在公交出行的方方面面下功夫。南京公交也做过不少的尝试,“导游式”报站、双地名(历史地名和现地名)报站等。在十年前,2路巴士上就曾出现过南京话报站,但施行了一年半的时间就“悄然下线”。其实全国不少城市现今都保留着方言报站,有市民因此发问:方言报站能回来吗?

10年前

南京话报站曾出现在2路公交车上

“马上就要到内桥站,请大家奏(做)好下册(车)滴(的)准备。”2013年1月,南京雅高巴士公司2路车上开始在普通话报站后增设了南京话报站,当时45辆2路公交车都安装了南京话报站系统,实现了“双语播报”。

1990年参加工作,有着33年工作经验的公交车“老司机”黄唯,现在是南京江北新区公交客运有限公司汽车一队党支部副书记,他告诉记者,当时南京话版的报站音出自997金陵之声广播的播音员,采用的是“南京白局”报站方式。当时巴士公司还邀请市民积极参与进来:“如果有南京市民觉得我们的南京话报站不标准,或者您认为您的南京话报站更好,都可以拨打我们的热线85429057来联系我们,我们也会考虑改进。”

南京味十足的播报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讨论。有人叫好,也有不少反对声,其中最多的就是认为方言会对外地乘客造成干扰,容易导致其坐过站等情况的发生。对此,当时巴士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曾有过解释,之所以在2路上推出南京话报站,是在迎接来年2014年在南京召开的青奥会,借此机会想让外地人在公交车上也感受到“南京味”。

不过最终还是因为引发的争议过多,实行了一年半的南京话报站便悄然下线。南京公交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实此前六合地区的公交也有过方言播报,主要是考虑当地居民大多说方言,后来也都取消改用统一的普通话语音包了。

苏州、上海、广州……

这些城市为什么能保留方言报站?

其实方言报站不算是稀有物。据报道,自2011年12月5日开始,上海公交785路、11路、松江24路首批试点沪语报站。后来上海轨交16号线、17号线也新增加了上海话报站。目前上海巴士公交完成沪语报站的线路有300余条。规定站距超过300米的公交线路,采用“三语报站”的形式,即:普通话、沪语、英语报站;而站距在300米以内的公交线路,则采用普通话和沪语的“双语报站”。同样的,在香港、广州、深圳的公交车和地铁上,基本都是粤语、普通话、英语三语报站;而福建的厦门、泉州等城市,也大都是“普通话+闽南话”报站;在苏州,公交车上也响起了吴侬软语。

苏州当地市民王蕾介绍道,吴语报站对当地老人非常“友好”。“老年人基本都是乘坐公交车,他们也都讲方言,吴语播报其实非常契合他们的生活习惯。”

“亲民,方便本地老人知晓站名。”家住姑苏区的朱先生也表示采用吴语报站还能让外地游客体验苏州传统文化特色,发扬本土文化。这个观点也与不少游客观点一致,他们都认为,在外观越发趋于一致的现代城市里,浓郁的乡音能立刻让城市有了辨识度,可以成为传播城市文化特色的载体,能让城市迅速“火出圈”。

那为何这些城市的方言报站能够保留下来?据之前媒体报道,当时上海地铁在选取沪语广播线路时,结合了运营实际情况,前期做了大量的考量工作。考虑到轨道交通16号线为市郊线路,乘客以浦东南汇本地乘客居多,上海轨交17号线为市郊线路,乘客则以青浦本地乘客居多;同时,站点距离相对市区线路的站间间隔相对较长,沪语报站时间相对较为充裕,因此增加的沪语报站的特色服务能够得到当地居民的广泛认可。

特色报站让城市频频“火出圈”

南京话报站要回归吗?

公交的特色报站频频成为城市“出圈”的方式,那么南京话报站要回归吗?

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涛认为此举不太必要。“主要是南京作为十朝都会、省会城市、南北交融城市,其语言也处于南北交融,官话、土话混合,方言与普通话比较接近的,专门实行南京方言报站,必要性不大。这与上海、广东、苏州等方言有巨大差别。”

8684公交网联合创始人、南京市城市公共交通乘客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郎亮也持相似观点,“目前南京城区公交报站内容较多,站距相对较短,如果再加上南京话可能还没播完就到下一站了,全面铺开的可操作性不强。”不过他认为在一些景区等特定区域的线路或站点上可考虑加上南京话报站,火车站地区的始发线路也可以加上一句南京话方言欢迎语。“方言报站偶尔听听可以体现人文和情怀,但是过多可能会让高频乘客反感,对于不熟悉站名的外地游客来说也很容易错站,我个人也不赞成全面推广。”

“现在年轻人基本不太会说方言,方言报站也不失为一种传承本土文化的方式。”今年27岁的南京市民张璐认为,方言报站没必要全条线、全时段播放,可以选两三条古城区路线,时间段可以是早上那种老人出门买菜的时间段。“除了方言报站,可以挖掘更多的特色站点,穿插介绍有意思的地名故事更能吸引乘客,从而传播城市的文化底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笪越

校对 陶善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公交   巴士   城市   苏州   南京   上海   方言   乘客   普通话   线路   特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