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排名出炉:2022全球顶级药企TOP 10!

2022年,不确定性持续影响着全球Top企业的策略。让自身更为专注、聚焦、灵活,成为各大企业不约而同的抉择,因此,将部分非核心业务进行剥离并独立上市,在2022年不断上演;各企业也在努力简化业务结构,优化流程,以应对不确定性。


新冠红利也仍然强烈影响着制药企业。辉瑞以断崖式优势,占据着全球第一。但与此同时,面对着新冠红利的殆尽,享受新冠红利的企业,对于未来的增长预期都不乐观。


行业发展拉长时间跨度来看会更有意义。2016年,医趋势开始统计全球制药企业TOP 10榜单,至今过去7年,期间有的企业逐渐消失在榜单之上,有的企业不断跃进,还有的企业在TOP10名单中反复横跳……我们一起探究背后的战略、管线和趋势。



过去决定现在,现在影响未来。医趋势为您详解最新2022年全球制药企业排名变化!

▲2022年全球制药企业营收排名

说明:

1. 汇率换算:1瑞郎=1.0874美元、1欧元=1.0733美元;1英镑=1.2089美元。

2. 根据各家财报结构,上表中强生制药、默沙东制药、赛诺菲的营收统计口径为“Sales”,GSK的统计口径为“Turnover”,其他均为“Revenue”。其中,罗氏、强生、默沙东只计算制药业务。

3. 强生、默沙东的研发费用为集团研发费用,研发占比为集团研发费用在集团总费用中的占比。研发占比各企业统计口径不一,仅供参考。

4. 罗氏制药与强生制药、BMS与默沙东由于涉及汇率换算且营收差小,排名受到汇率大小的影响。、


辉瑞凭借新冠疫苗及新冠药物超560亿美元营收,与其他企业拉开巨大差距,占据全球Top1位置。

艾伯维凭借580.54亿美元的营收继续坐稳第2位置。排除新冠疫苗,修美乐仍然是“药王”,营收+3%至212.37亿美元。

罗氏制药、强生制药互换排名,前者第3、后者第4。


默沙东是2023年全球制药最大的黑马,+22%的增长从第8逆袭至第5位,其中新冠口服药物、肿瘤、疫苗是重要支持;“K药”营收突破200亿美元大关。


诺华制药、BMS、赛诺菲分别下滑1位,分列第6、7、8位。


阿斯利康、GSK排名不变,分列第9、第10:


1

辉瑞制药(Pfizer)

2022 营收(百万美元):100330

同比:+23%

研发(百万美元):11428(占总营收11%)

*2022年Q1开始,辉瑞财报中,将【收购中的研发费用】作为单独的项目列出(9.53亿美元)。【收购中的研发费用】包括(a)所有合作和许可协议的前期和阶段性付款有关的成本,包括股权证券的溢价;(b)收购的过程中研发的资产收购。这些费用此前都记录在【研发费用】中。

2022年,辉瑞营收1003.30亿美元,同比+23%。创造了全球制药史无前例的年度营收超千亿美元的历史,在所有制药企业中遥遥领先。

除去新冠药物Paxlovid和新冠疫苗Comirnaty贡献的收入增长,全年营业收入+2%。

2022年,辉瑞进行了组织变革:Q3起,在生物制药、CentreOne两大板块的基础上,将生物制药业务细分为Primary Care(初级保健)、Specialty Care(专业护理)、Oncology(肿瘤)

这一架构的调整直接反映在最新的财报中。

生物制药(占比99%):营收989.88亿美元,+24%。主要由涵盖了新冠相关产品的初级保健业务的增长来支撑。其中,

① 初级保健(占比73%):营收730.23亿美元+40%该业务由此前的内科医学、疫苗、新冠疫苗及治疗产品、潜在的未来mRNA产品及抗病毒产品。


② 专业护理(占比14%):营收138.33亿美元,-9%。该业务由此前的炎症与免疫、罕见病、医院业务(不含新冠治疗药物)组成。


③ 肿瘤(占比12%):营收121.32亿美元,-2%。


CentreOne(占比1%):原归属于医院治疗领域的合同开发和制造组织业务(CDMO)独立显示营收。该业务为Viatris(晖致)生产传统Upjohn产品、为BioNTech生产新冠疫苗Comirnaty。营收13.42亿美元,-22%。

▲辉瑞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22年)

区域营收:

美国市场(占比42%):营收同比+43%


国际市场(占比58%):营收同比+12%。


未来发展:

在2022年全年,辉瑞以多种方式部署其资本:

①将资本再投资于旨在增强公司未来增长前景的举措,包括114亿美元投资于内部研发项目,约127亿美元收购Biohaven、约64亿美元收购Arena、约56亿美元收购Global Blood Therapeutics (GBT)。

②回馈股东,包括90亿美元现金股息,20亿美元回购股票。(截至2023年1月31日,辉瑞剩余的股票回购授权为33亿美元。目前的财务指引预计2023年不会有任何股票回购。)

辉瑞预计新冠疫苗Comirnaty营收将下滑64%至135亿美元;预计新冠口服药物Paxlovid营收将下滑58%至80亿美元。

由于新冠相关产品营收的下滑,辉瑞预期2023年业绩将下滑33%-29%,范围在670亿美元-710亿美元。届时,是否仍能占据榜首位置,未有定数。

排除新冠相关产品,辉瑞预计能够在2023年达成7%-9%的增长。


2

艾伯维 (AbbVie)

2022制药营收(百万美元):58054

同比:+3%

研发(百万美元):6510(占总营收11%)

2022年,艾伯维总营收580.54亿美元+3%。坐稳第2位置。

免疫(占比50%):营收289.24亿美元,+14.4%。仅靠3款药物就撑起的艾伯维第一大业务领域。


血液肿瘤(占比11%):营收65.77亿美元,-9.0%。主要受到美国市场营收下滑的影响。


神经科学(占比11%):营收65.28亿美元,+10.1%。


医美(占比9%):营收53.33亿美元,+1.9%,所有产品均来自艾尔建。


眼部护理(占比5%):营收27.01亿美元,-24.3%,所有产品均来自艾尔建。


其他关键产品(占比7%):营收38.54亿美元,-2.2%。


区域市场:

美国(占比79%):营收457.13亿美元,+5.1%。

国际(占比21%):营收123.41亿美元,-2.7%

未来发展:

2023年1月底,第一款修美乐仿制药已经在美国市场上市,后面还有多家等待。这对于艾伯维来说,将是极具挑战的一年。

在JPM23大会上,艾伯维表示,自己是“一家多元化的生物制药公司,具有多重增长来源”,“有着清晰的路径以应对修美乐的专利到期”。

艾伯维预计在2025年恢复强劲的收入增长,并在长期内推动一流的财务业绩。


3

罗氏制药(Roche)

2022 营收(百万美元):52878

同比:+1%

研发(百万美元):13153(占总营收 25%)

罗氏制药营收(Revenue)486.28亿瑞郎(528.78亿美元),同比+1%

罗氏制药营收中:


从产品细分领域看,

肿瘤(占比44%):销售额199.95亿瑞郎,-1%,主要是受到仿制药竞争的影响。不过,相比2021年-11%的下滑,仿制药对于罗氏制药肿瘤业务的冲击正在逐步消减,主要是由于新产品的增长。


神经科学(占比17%):销售额78.17亿瑞郎,+23%。在2022年,神经科学超越免疫成为罗氏制药第二大业务。


免疫(占比16%):销售额71.81亿瑞郎,-14%。是罗氏制药下滑最为明显的区域。


A型血友病(占比8%):销售额38.23亿瑞郎,+27%,是罗氏制药增长最为强劲的业务领域。该业务唯一产品Hemlibra展现了持续的强劲增长。

传染病(占比5%):销售额+7%。


眼科(占比4%):销售额+14%。


其他(占比7%):销售额-11%。主要是由于经销商和客户在年底解除了Activase/TNKase在美国的临时库存。

总体而言,对Ocrevus、Hemlibra、Vabysmo、Evrysdi和Tecentriq的需求持续增长,共贡献了额外的32亿瑞郎的销售额。

▲罗氏制药营收Top10的单品

区域市场:

美国(占比51%):销售额233.22亿瑞郎,受到仿制药冲击,同比-1%。

欧洲(占比18%):销售额81.43亿瑞郎,-2%,主要是受Ronapreve的基数效应的影响。

日本(占比11%):销售额49.49亿瑞郎,+26%,由Ronapreve及多款产品上市的影响。

国际市场(占比20%):销售额91.37亿瑞郎,+1%;其中中国市场营收30.39亿瑞郎,占比7%,同比-7%,主要是由于仿制药竞争以及Ronapreve销售额的下滑,中国的疫情也对整个产品组合的销售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未来发展:

2022年,罗氏制药累计达成62项合作关系,包括产品对外授权、引入、并购、合作开发等。

罗氏预计,受到新冠相关产品需求下滑以及仿制药的冲击,集团营收(包括诊断和制药)在2023年将呈低个位数下滑。

2023年2月初,罗氏宣布,任命制药全球产品战略负责人Teresa Graham在3月接任罗氏制药全球CEO,直接向罗氏集团首席执行官Thomas Schinecker汇报。前制药全球Bill Anderson于2022年12月12日辞任。


4

强生制药(Johnson&Johnson)

2022 营收(百万美元):52563

同比:+2%

*集团研发(百万美元):14603(占集团总营收15%)

2022年,强生制药营收525.63亿美元,同比+1.7%。强生集团总营收949.43亿美元。

从细分领域来看,

免疫(占比32%):营收169.35亿美元,+1%,是强生制药最大的细分领域。


肿瘤(占比30%):营收159.83亿美元,+10%。


神经科学(占比13%):营收68.93亿美元,-1.4%。


传染病(占比10%):营收54.49亿美元,-6.5%。而去年同期,传染病业务强生制药增长最高的业务板块。


心血管/代谢/其他(占比7%):营收38.87亿美元,同比-5.6%,该业务板块营收连续2年下滑。


肺动脉高压(占比7%):营收34.17亿美元,-1.0%。


▲强生制药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22年)

区域市场:

美国市场(占比54.4%):营收同比+2.3%。除新冠疫苗外,该市场营收+4.3%。

国际市场(占比45.6%):营收同比+1.0%。除新冠疫苗外,该市场营收-0.3%。

***强生在财报中表示,某些国际市场上的OTC产品,主要是中国,根据业务变化从制药重新分类至消费者健康。

未来发展:

2022年,强生集团将146亿美元用于研发,117亿美元用于股东分红,完成了25亿美元的股票回购。(2022年9月14日,强生集团宣布用50亿美元进行股票回购。)

对于2023年,强生预计集团调整后的营收增长为+3.5%-4.5%

2023年,强生集团的首要任务是推进强生聚焦在“制药+医疗科技”的运营计划。在制药方面,强生集团预计将继续实现每年的收入增长,并在2025年实现600亿美元的收入。强生预计由于欧洲LOE(专利到期)产品的影响、新产品的推出、持续的价格压力,2023年上半年营收增长低于下半年。

2月3日,据外媒报道,强生计划合并疫苗与传染病业务部门 ,而这项全面改革预计带来全球大规模裁员:


目前担任传染病部门负责人的James Merson博士将离开强生,另寻工作机会。而现疫苗部门负责人Penny Heaton博士将管理合并后的部门。


5

默沙东(Merck Sharp & Dohme)

2022 营收(百万美元):52005

同比:+22%

*集团研发(百万美元):13548(占总营收 23%)

默沙东制药业务在2022年销售额520.05亿美元+22%。主要由病毒学、疫苗、肿瘤三大板块所驱动。

从细分领域来看

肿瘤(占比44%):销售额230.93亿美元,+22%。


疫苗(占比21%):销售额106.97亿美元,+10%。


病毒学(占比12%):销售额63.17亿美元,+267%。2021年占比仅4%,2022年靠新冠药物得以大幅提升,迅速成长为默沙东制药的第三大业务。


糖尿病(占比9%):销售额45.13亿美元,-15%。所含的两款降糖药物Januvia、Janumet均呈下滑状态。

医院急救(占比7%):+12%。


免疫(占比2%):-19%,旗下2款药物均下滑。

心血管(占比1%):-3%。

神经科学(占比不足1%):旗下只有1款药物Belsomra,销售额-19%。

其他药物(占比4%):相较于2021年,止跌上涨+6%。

区域市场(仅计算制药业务):

默沙东的美国市场与国际市场几乎平分秋色。

美国(占比48%):销售额249.89亿美元,+22%。

国际(占比52%):销售额270.16亿美元,+21%。


未来发展:

默沙东预计2023年集团(包括制药、动物健康、其他营收)全年营收将在572亿美元-587亿美元之间,其中包括按2023年1月中旬汇率计算的约2%的外汇负面影响。

对于制药业务,该公司预计口服新冠药物Lagevrio 的销售额将大幅下降,预计约为10亿美元。

病毒学之外,疫苗、肿瘤、医院急救构成默沙东未来的支柱产线。


6

诺华制药 (Novartis)

2022营收(百万美元):50545

同比:-2%

研发(百万美元):9996(占总营收20%)

2022年,诺华销售额505.45亿美元,同比-2%。主要是价格下降以及仿制药竞争带来的不利影响所致。

2022年里,诺华启动了一系列的重组措施,包括将诺华肿瘤和诺华制药两个业务单元整合为创新药部门,并聚焦于五大核心治疗领域。这一架构调整反映在财报中。

创新药物部门(占比82%):营收412.96亿美元,-2%。主要是受到其他推广品牌、成熟品牌的不利影响。

免疫(占比14%):销售额72.87亿美元,+1%。诺华免疫主要由银屑病药物Cosentyx(47.88亿美元,+1%)、抗炎药Xolair(13.65亿美元,-4%)、抗炎药Ilaris(11.33亿美元,+7%)组成。

血液病(占比13%):销售额64.52亿美元,与2021年持平。Promacta/Revolade是该领域最核心的产品,销售额20.88亿美元,+4%;新药Adakveo、Scemblix快速放量;CAR-T产品Kymriah的表现差强人意,-9%至5.36亿美元,明显受到工艺的制约,后劲不足。

神经科学(占比10%):销售额50.51亿美元,+1%。其中最为重磅的多发性硬化药物Gilenya受到仿制药竞争的影响,销售额-28%至20.13亿美元;不过,其他神经科学药物都不拖后腿,多发性硬化新药Kesimpta更是涨势迅猛,+194%直接突破10亿美元大关。

实体瘤(占比9%):销售额47.13亿美元,+15%。Tafinlar + Mekinist是实体瘤领域销售额最高的单品(17.70亿美元),且保持着不错的涨势(+5%);乳腺癌药物Kisqali +31%至12.31亿美元,成为实体瘤领域的“实力干将”。

心血管(占比9%):销售额47.56亿美元,+34%。该业务主要靠Entresto(46.44亿美元,+31%)所支持;诺华首创小干扰核酸疗法Leqvio一举突破1亿美元大关,也是相当不容小觑。

其他推广品牌(占比6%):该业务指的是既不属于成熟品牌,又不属于诺华所专注的免疫、血液、神经科学、实体瘤、心血管五大领域之外的产品。该业务在2022年同比-9%,主要是其中的重磅眼科药Lucentis销售额-13%至18.74亿美元。在JPM23大会上,诺华全球CEO表示,诺华目前“无意”削减其呼吸和眼部药物。

成熟品牌(占比20%):销售额99.00亿美元,-19%,该业务中绝大多数药物都处于销售额下滑状态。

仿制药部门Sandoz(山德士,占比18%):营收92.49亿美元,-4%。主要是受到价格的不利影响。

区域市场:

欧洲(占比37%):销售额184.67亿美元,-9%。欧洲是诺华的第一大市场,这与其他全球TOP企业美国市场第一不同。

美国(占比35%):销售额176.53亿美元,+5%。最新战略中,诺华强调将采取美国优先(US-first)”的思维方式。

亚洲、非洲&澳大拉西亚(占比21%):-4%

加拿大&拉美(占比7%):+7%。

未来发展:

2022年,诺华公布新的重点战略,将转型为“纯”创新药物业务,明确专注于五个核心治疗领域——心血管、免疫学、神经科学、实体肿瘤和血液学。

除了两个已建立的技术平台(化学和生物治疗)外,三个新兴平台(基因和细胞治疗、放射配基治疗和xRNA)正被优先考虑,以继续投资于新的研发能力和制造规模。

从地理上看,将专注于在优先市场——美国、中国、德国、日本

诺华未来发展的优先事项:1. 加速增长。2. 提供回报。3.巩固基础。

山德士的分拆将于2023年下半年按计划进行。


7

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 Myers Squibb)

2022 营收(百万美元):46159

同比:持平

研发(百万美元):9509(占总营收 21%)

*自2022年Q1起,原研发费用中的“与资产收购或第三方知识产权许可相关的前期或或有里程碑付款产生的研发费用”已重新分类为“已收购的IPRD”项目,2022年为8.15亿美元。

2022年,BMS营收461.59亿美元,与2021年持平。

相比其他药企按照治疗领域将产品分类,BMS的财报将产品按生命周期划分了三类:成熟产品(In-Line)、新上市产品(New Product Portfolio)以及专利到期产品(Recent LOE)

按照产品的适应症,可以粗略将BMS的产品划分为实体瘤、心血管、免疫、血液学、其他成熟品牌五大板块,由于一些产品有多个适应症,该分类仅供参考

In-Line(占比72%):营收333.40亿美元,+7%。该业务涵盖了BMS 6款超20亿美元营收的重磅炸弹,是BMS营收最为核心的支撑。


New Product Portfolio(占比4%):营收20.30亿美元,+87%。该业务是BMS未来增长的最大驱动力,包括了Opdualag、Abecma、Reblozyl等共9款新药。

Recent LOE Products(占比23%):营收107.89亿美元,-23%。目前只包括2款产品。


区域市场:

美国(占比69%):是BMS绝对首要的市场。营收318.28亿美元,+9%。

国际(占比31%):营收171.71亿美元,-17%。

未来发展:

BMS正接近专利悬崖,这将在2020-2030这个十年的后期给BMS的营收造成严峻的挑战。在JPM23大会上,BMS表示“多元化”的投资组合——跨越多个治疗领域和药物模式——将帮助它度过这场风暴。


BMS目前聚焦的领域主要是肿瘤、血液学、免疫、心血管。与诺华的五大聚焦领域相比,只缺一个“神经科学”。

▲BMS主要的投资组合


过去几年,并购一直是BMS的一项关键战略。据BMS估计,从2019年以740亿美元收购Celgene开始,到2030年,BMS约50%的收入将来自收购。

BMS预计将在2023年增长约2%


8

赛诺菲(Sanofi)

2022 营收(百万美元):46149

同比:+7%

研发(百万美元):7198(占总营收16%)

2022年,赛诺菲销售额429.97亿欧元(461.49亿美元),同比+7%

从细分业务领域来看,

制药(71%):分为专业护理、普药两大板块。销售额306.88亿欧元,+13.8%。主要由专业护理业务的高增长所驱动。

专业护理(38%):销售额164.57亿欧元,+29.1%,所有细分业务均保持增长,特应性皮炎药物Dupixent尤为突出。


普药(33%):销售额142.31亿欧元,+0.1%。该业务内部在2022年进行重组——原有的“糖尿病药物、心血管和成熟处方产品”两大板块重新划分为“核心资产、非核心资产”两大板块。原有的工业销售板块保持不变。


疫苗(占比17%):销售额72.29亿欧元,+14.3%。所有细分领域均呈现增长,营收主要由五联疫苗(22.85亿欧元)、流感疫苗(29.77亿欧元)所贡献。

区域市场:

美国(占比43%):销售额182.75亿欧元,+12.2%,占比最大,增长最高。

欧洲(占比23%):+2.4%。

国际(占比34%):+4.8%。其中中国市场占比最高,达7%,销售额+6.2%至31.23亿欧元。

未来发展:

2023年,赛诺菲将进行财务架构的调整。将原有的制药(包括专业护理和普药)与疫苗整合为Biopharma,以简化和协调运营,于2023年1月1日生效。赛诺菲预期这一整合将推进生物制剂在制药产品组合中份额的增加,以及制造平台的融合。

消费者健康的独立进入下一个“自治”阶段:全球支持职能的转移,包括数字、财务和人力资源。


9

阿斯利康(Astra Zeneca)

2022 营收(百万美元):44351

同比:+19%

研发(百万美元):9736(占总营收22%)

阿斯利康在2022年全年营收443.51亿美元+19%。增长来自所有治疗领域,也受到2021年7月21日起纳入集团业绩的Alexion的有力推动。排名不变,第9。

全年营收中,


从产品细分领域来看,

生物制药(占比45%):营收200.10亿美元,+5%。

肿瘤(占比33%):营收146.31亿美元,+13%。阿斯利康第一大业务。


罕见病(占比16%):营收70.53亿美元,+4%。主要由收购Alexion得来的产品所驱动。阿斯利康于2021年7月21日完成对Alexion的收购。Soliris营收下滑11%至37.62亿美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绩的增长。

其他药物(占比4%):营收16.25亿美元,持续下滑(-5%)。其中胃药Nexium贡献了3%的营收,-3%。

区域市场:

美国(占比40%):营收179.20亿美元,+47%。占比最大,增速最高。

新兴市场(占比26%):营收117.45亿美元,-4%。其中中国市场营收57.92亿美元,-4%,占比13%。

欧洲(占比20%):+9%。

其他成熟市场(占比13%):+22%。

未来发展:

2022年,阿斯利康在主要市场取得了创纪录的34项批准。

2023年,阿斯利康计划启动30多个三期临床试验,其中10个有可能实现超过10亿美元的年销售高峰。同时致力于继续提高盈利能力。

阿斯利康表示有望在2025年及以后实现行业领先的收入增长,并使阿斯利康在2030年之前推出至少15种新药;预计2023财年总营收将以低至中等个位数的百分比增长;如不包括新冠药物,总收入预计将以低两位数的百分比增长。


10

葛兰素史克 (GlaxoSmithKline)

2022 营收(百万美元):35450

同比:+19%

研发(百万美元):6634(占总营收19%)

2022年7月,GSK将其消费者保健业务从GSK集团中分离出来,成立独立上市公司Haleon。

因此,成为更为聚焦的制药公司的GSK,在2022年,GSK营收293.24亿英镑(354.50亿美元),+19%。新组成的三大业务板块(特药、疫苗、普药)均保持增长。

从细分领域来看,

特药(占比38%):营收112.69亿英镑,+37%。由所有治疗领域的持续增长推动。

普药(占比35%):营收101.18亿英镑,+5%。


疫苗(占比27%):营收79.37亿英镑,+17%。


区域市场:

美国(占比50%):营收145.42亿英镑,+22%。

欧洲(占比22%):营收63.48亿英镑,+18%。

国际(占比29%):+14%。

未来发展:

2022年,在特药和疫苗业务强劲增长的推动下,GSK实现了所承诺的飞跃式业绩增长,带状疱疹疫苗创造了历史最高销售纪录。

2023年,GSK将在传染病和免疫系统方面继续建立更强大的产品组合和研发管线。GSK表示,目前的大好形势加上未来更有针对性的业务发展,GSK将有望自2026年起实现源源不断的增长。

在不含新冠相关产品的情况下,GSK预计2023年营业额将增长6%-8%。其中,预计特药将增长中位数至高个位数;疫苗将增长百分之十几;普药将略有下降。

“变数”,是2023年全球制药面临的“确定性”。

重塑、精简、聚焦成为众多企业的核心策略,“增长”成为共同的命题。

如何以韧性和灵活性获得新增长?谁将赢得未来?医趋势将持续关注。


· END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辉瑞   美国   英镑   疫苗   销售额   肿瘤   药物   最新排名   美元   业务   全球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