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内的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问题的看法

最近网上经常看到关于中国产业升级成败的争吵,以及制造业向东南亚、印度等国转移的担忧,很多人是担心或者幸灾乐祸地觉得中国高端产业没升级好,低端产业又转移走了,最后中国陷入什么中等收入陷阱。
  我这里也有点看法想表达一下。
  首先先说结论,我对中国产业升级是持乐观态度的,对制造业向东南亚、南亚等地转移也没有什么担忧,甚至这些新兴市场是中国继续发展的助力。
  关于产业升级得先定义下什么叫产业升级,看网上的争论,我就发现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人都有个误解,觉得比如生产服装鞋帽、日用品、钢铁水泥之类的叫低端产业,生产制造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就叫高端产业,产业升级就是从这些“低端产业”转型成“高端产业”,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理解了产业升级的内涵。
  一个工厂企业或者一个国家在产业链的高低并不在于是做什么,而是看它制造的附加值的高低,一个三星在马来西亚的芯片厂,在产业链上的地位并不比莆田的耐克代工厂地位更高,因为这个芯片厂的设计来自三星,设备、材料来自欧美日韩,马来自己能得到的无非是厂房租金、能源水电和劳动力报酬而已,和莆田的耐克代工厂得到是完全一样的,并没有高下之分,都属于低附加值企业。
  所谓产业升级,是从产业链上低附加值低增加值部分的链条进入到高附加值高增加值的链条上,这个是不分产业类型的,任何产业的产业链都可以以粗略的分为品牌塑造、产品设计、生产设备制造、材料和零部件的制造、以及最终产品的制造等五大部分,其中的设备、材料和零部件还可以按这五部法继续向下分解,分解完毕之后再去看每个链条上的产值分配就知道产业升级的方向了。
  以服装鞋帽穿戴这个普遍认为的"低端产业"为例,很多人都误以为中国作为纺织业大国,在这个产业中的实力就一定很强,诚然我们是出口了很多袜子衬衫,但在行业地位真的不算强。这个行业世界前50最有价值品牌,大陆品牌现在只有3个而已,安踏李宁波司登,最强的安踏也仅仅到了第17名,制造业强国日韩也只是各有一个,剩下的全部被欧美垄断,新兴国家印度东南亚以及整个拉美数量为0。
  阿迪的一双鞋动辄能卖到上千块,在这里面阿迪这个品牌和设计方能拿到至少一半以上,材料和设备呢?现在莆田造假鞋的宣传上很多也是什么德国韩国进口原料,日本电脑针织设备之类的,说明材料和设备部分的产值很多还在欧美日韩手里,鞋子的代工厂和所在国,也就拿到了一点土地厂房能源水电和劳动力报酬之类的产值而已,就靠这个能过上发达国家的日子纯粹是做梦,这也是为什么东南亚和拉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无法塑造自己的品牌,没有产品设计能力,没有开发设备,制造材料和零部件的能力,仅靠出卖劳动力,发展的极限就是中等收入,10000刀的GDP。
  只要明白产业升级的定义,分解好产业链条中的产值分配,就可以清楚的看到目前中国在向全产业链中所有高附加值部分进攻的势头都很顺利,汽车、光伏、风电这些很多人讲过的不提,还是以服装鞋帽穿戴为例,安踏在中国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耐克,李宁也顺利的超过了阿迪达斯,波司登第一次挤进了品牌价值前50,中国在品牌塑造和产品设计上开始展现出非常强的能力,除了品牌和设计,中国化工和机械产业的进步,国产材料和设备在整个行业甚至高端品牌中的占比也越来越高,至于最终的制造环节,随着劳动力人口减少,无法避免的向越南之类的国家转移,但这并不见得是坏事。产业升级的方向就是用中国的品牌和设计+中国的设备零部件和材料+东南亚的制造取代目前的西方品牌设计+西方设备零部件和材料+新兴国家的制造。只有抢西方的饭碗,中国才可能继续得到发展,和新兴国家抢,就算能抢过来,也就是10000刀GDP的成果。反而越来越多的穷国实现中等收入,全球市场才会更大,我们能抢的馅饼也会更大,更有利于中国的产业升级,像完全依赖西方市场,还要抢西方的饭碗,那怎么可能成功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三星   南亚   莆田   产业链   中国   零部件   看法   产业   材料   品牌   国内   设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