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二代张康阳欠了20亿逼建行3国讨债,福建三盛实业找谁说理

近日,苏宁二代张康阳被建设银行与三国追债事件上了热搜,据说欠款高达20亿,但是更多媒体爆料张康阳晒过的资产“颇丰”,老赖不还钱的现象何时能够终结?

你听说过“被老赖”的吗?在福建一家名为三盛实业的企业,就深陷这样一个“被迫成为老赖”的困局,其被执行金额高达上亿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要弄清事情原委,咱们先来谈谈这个故事的主角——三盛实业。

当实业成为输血工具

三盛实业是三盛集团体系内的一员,由香港三盛实业公司与泉州三盛橡塑发泡鞋材有限公司投资成立。三盛实业曾经是亚洲最具规模的橡塑发泡、EVA、PE、珍珠棉、XPE、IXPE发泡及特种发泡的专业生产企业,连续多年保持超过1亿元的营业收入。依靠这些,三盛在厂区300多亩的地皮上,成功解决了五百多人的生计生活问题。但就是这样一家明星企业最近却分崩离析,沦为了他人手中的违法工具。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又是谁在操纵着这一切?

事情的起源要从三盛集团的创立说起。

1985年,20出头的林荣东决定创业,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儿,又恰逢改革开放浪潮的推动,彼时的林荣东靠做塑料瓶盖生意成功起家。到了1987年,刚毕业不久的弟弟林荣滨便加入林荣东的团队,身为闽系商人,林荣东的家族观念非常强,因此弟弟加入团队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但令林荣没想到的是,当年的决定为未来的同室操戈埋下了隐患。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如今三盛集团已经是业务覆盖化工、金融、地产等领域的商业帝国,福建本地人耳熟能详的三盛地产,也是由林荣东一手操办。或许是“功成身退”,也或许是厌倦了名利场,2017年作为三盛集团创立者与兴业者的林荣东决定退居幕后,并委任弟弟林荣滨为三盛控股董事局主席。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说,林荣滨不算林荣东的“接班人”,反而更像一位职业经理人,在哥哥的委任与授意下对集团进行管理。因此林荣滨虽然掌舵,但三盛集团这艘大船归根结底还是林荣东的。

人心不足蛇吞象,受到哥哥充分信任的林荣滨似乎并不满足于管理,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10日,林荣滨共有100家关联企业,其中实际控制67家。与此同时,在林荣滨接管三盛后,三盛的商业行为不似从前那般稳扎稳打,反而十分冒进,自2020年左右开始,媒体便频频爆出三盛集团的债务危机以及资金链所存在的风险。彼时作为三盛集团董事长的林荣滨绞尽脑汁,最终决定用背弃兄弟约定、损害哥哥利益,也就是变卖股权、资产增加银行贷款以及体系内部输血的方式,试图让现金流支撑起三盛的大盘。

那么林荣滨的这番操作难道一点问题都没有吗?当然不是,据ST三盛2022年11月2日的公告显示,公司与公司董事长林荣滨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并于近日收到了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其主要问题是为关联企业提供了违规担保。在同年8月,证监会早已进行有关内容的预警。

故事回到最初提到的三盛实业,三盛实业作为一直稳健发展的橡塑发泡领域老牌明星企业,在林荣滨的计划中则被赋予了一个输血的角色,让三盛实业在没有贷款需求下进行相关贷款,直到三盛实业一点点被掏空,深陷数亿元执行金额的泥潭。于是,一个新的问题来了,欠下这样一大笔钱,林荣滨要如何偿还呢?

最终,他的选择是不还

精心编织的“隔离方案”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可林荣滨如何做到欠债不还钱呢?这就要说到他与三盛实业的原管理层精心编织的一张名为“隔离方案”的大网。

所谓的隔离方案就是指,针对即将面对的大量诉讼执行,将企业的资产转移到其他地方,拒不偿还已经生效的法院判决。

简单来说,就是你欠了钱,可又不想还钱,就趁早把这些钱以一种不容易被察觉的方式转移到别的地方。这违法吗?当然违法,而且我想大家已经看出来了,这隔离方案说难听点就是老赖行为。而三盛实业的原管理层就是为了拒绝还钱,早早制定了隔离方案。

要说这个隔离方案可能已经秘密实行很久了, 但它真正浮出水面还是在2022年10月13日,由于此前林荣东已经意识到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被弟弟利用并沦为了违法的工具。于是在一个月前便登报声明三盛实业原公章遗失作废,这里提一句,三盛实业之所以这样做,根据其在官方微博账号发布的文章显示,是因为林荣滨手下的三盛实业原管理层拒绝上交公章等关系到公司命运的物件。为了三盛实业不再继续被利用,便登报声明原公章作废。

随后,在该年的10月10日,三盛实业进行工商变更登记。到了10月13日,三盛实业则在东南快报刊登了“三盛实业被执行,高管掏空公司资产”及“关于开除三盛实业原管理层(郑孙兴及林秀琴)”的声明。这份声明里有两个重点,一是出现了三盛原管理层伙同外部人员“林荣滨”的字样;二便是这份在下方的隔离方案。

有朋友要问了,这个隔离方案是需要将资产转移出去的,那么转移到哪里呢?别急,隔离方案的“正主”马上出现。

2022年12月23日,受三盛实业委托的律师团队准备进入三盛实业的厂区进行工作。但到地方之后,眼前的一幕令他们无比震惊。公司门前“三盛实业”的字样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却是“尚威新材”。

说起这个尚威新材,它的身份可以说是巧上加巧。尚威新材的法定代表人为谢昌贵,根据三盛实业的头条文章内容显示,这个谢昌贵在2022年仍是在三盛实业领取工资缴纳社保的工作人员。此外,它的财务负责人张伟奕也一直是三盛实业的财务负责人。

还记得此前三盛实业刊登的“高管掏空公司资产”声明吗?如此看来,这一切早有预谋。原管理层用低价将占地几百亩、养活了几百号人的三盛实业厂区租给了员工和参保人数仅有5人的尚威新材,防止法院、债权人追讨债务。与此同时,从隔离方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原管理层早已有计划地把三盛实业的相关业务和资产转移到尚威新材。

但你以为转移三盛的资产仅靠一个尚威新材就够了吗?从《三盛实业历险记是“家事”还是“刑事”》《福建胜奇从三盛实业“抽血7000万”》这两篇文章来看,这张网比我们想象得要更大。

一环套一环,我告我自己

2023年1月14日,天眼查有关三盛实业的风险提示更新,三盛实业与一家福建胜奇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有一个建筑工程的合同纠纷。

巧合的是,这家福建胜奇公司也在此前的隔离方案中。关于胜奇公司的来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我之前提到的两篇文章。总而言之,这个胜奇也是林荣滨从三盛实业抽血的一环,其与三盛实业均为实际控制人林荣滨及林荣滨的妻子程璇的关联方。

林荣滨让关联企业去提告,让内部企业成为被告,两家企业这时候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你要执行多少钱,我这边都会同意。像这样的操作,林荣滨一方可以说是“驾轻就熟”了,就拿福建胜奇举例,“自己告自己”对它来说早已不是新鲜事,福建胜奇至少有两次告了林荣滨控制的国世通房地产开发公司。这种变戏法似的抽血行动,或许在生意场上堪称精妙,但从法律程序来说是漏洞百出并且严重侵害了债权人的利益。

诸位试想这样一个场景,别人欠你钱不还,每次你管他要钱,他都说钱不在他手里,还说自己欠了别人的钱,钱要先还给欠得更多的债主。直到有一天你发现,所谓的“钱不在手里”其实都是谎言,钱不在他卡上,却在他家人的卡上,他不是没钱还,而是宁愿把钱从左口袋放到右口袋,也不想多拔一毛还你钱。

故事看到这里,一切还没有结束。有朋友就要问了,三盛实业下了这么大一盘棋,当地就没有有关部门能查一查,管一管吗?真别说,在三盛的这个故事里还有一个重要角色,闽侯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那么,闽侯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是怎么“管”的呢?我将在下一篇文章中为您揭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福建   闽侯县   实业   公章   建行   声明   资产   方案   集团   公司   企业   康阳   苏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