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我应该还会再去很多次

在小红书上刷到“绍兴”,视频里的绍兴像极了我记忆中的家乡:也是一样扁平的石板路,延伸到街的尽头,一边是静静流淌的小河,时而划过一条小船,船工或船娘轻轻摇着橹,水中央荡出圈圈涟漪,摇着摇着,就摇走了时间,荡啊荡啊,就到了外婆桥;另一边是水乡人家,斑驳的白墙青瓦,深深的巷子,木门板的小店……夏天,三两店主聚在树荫下“噶三胡”,冬天,会看见缩着脖子坐在墙角下“孵太阳”的老人家……

没有做攻略,我来到了绍兴,先去八字桥走了走,体会了小桥、流水、乌篷船、石板路……诗意得如画面般美好的感觉,我特别喜欢,如果有点小雨会更加醉人。

鲁迅故居

逛了鲁迅故居,文学巨匠鲁迅的出生地,他的祖屋、百草园、三味书屋……我一步一步地走进一间间标注着名称的房间,浏览着一件件故人曾经使用过的旧物,思绪跟随着飘忽起来。恍惚间,看到了闰土、祥林嫂、阿Q、孔乙己、乳娘长妈妈……那些小说中的人物仿佛活了过来,有些是鲁迅虚构的,有些是他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很感叹在封建宗法制度压迫的社会背景下,普通老百姓们的贫穷生活和悲惨命运以及鲁迅和他的伙伴们为了国家人民的兴亡投身于革命运动的爱国热情和雄心壮志。

绍兴师爷

绍兴真的是一个文人辈出的地方,我去了蔡元培故居,王羲之故居等,那题扇桥、躲婆巷的来源,都出自名人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绍兴师爷馆。据说,绍兴被成为“士比鲫鱼多”的名士之乡,数以万计的绍兴师爷在明清官僚治理舞台上活跃了300多年,是一个独特的智慧群体,“无绍不成衙”的历史文化现象,让绍兴成为了著名的师爷之乡。

游览整个绍兴师爷馆,展现的是中国独特的师爷文化的传承和记忆。“师爷”一词出现于明代,源自于春秋战国时期,清代是全盛时期,晚清,随着政治体质的变革,师爷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师爷并无官衔,和主人属于雇佣关系,上自总督下至州县长官,都会聘请师爷处理政务。大家熟悉的有:绍兴师爷鼻祖徐渭、越国范蠡等,清代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地方实权派,为扩充实力,招兵买马网罗谋士,绍兴师爷处事灵活、练达、圆通,深受重用。

印象中一个小故事很有趣,说是乾隆微服下江南时看到店家伙计茶壶倒水技术挺是好奇,也要小试一下为大家倒茶,随从们看到皇上为自己斟茶,都诚惶诚恐,欲下跪磕头。此时身旁的许姓师爷非常机智的阻止众人,因为一旦下跪皇上身份会暴露。他说:用食指和中指弯曲在桌上轻叩两下,表示跪谢。他的表达方式得到了皇上的赞扬,从此,这个方法一直流传了下来。

时间太短,游人太多,我心心念念了好久的绍兴只是蜻蜓点水般过了过场,我应该在很短的时间内还会去一次、两次、三次……因为,我真的特别喜欢。这个中国越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心地,它山清水秀、物华天宝、文化丰韵、胜迹众多,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戏曲之乡、书法之乡……是“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充满了文化的气息。怎么能不让人流连忘返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绍兴   青瓦   王羲之   鲁迅   师爷   水乡   故居   皇上   清代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