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聊聊“赫定”与“西考”》


兔年春节萧条,闭门上网淘宝。偶遇一张立照,聊聊赫定西考。此话题缘自这张罕见的老照片(图一),此乃百年前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的全身照。

斯文·赫定(Sven Hedin),瑞典人,1865年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一个中产家庭。儿时受极地探险激发决心当探险家,从16岁开始就从事探险。为了心爱的事业他终身未婚,曾戏言“我已和中国结婚了”。他是上个世纪各国公认的著名探险家,其响亮的名字与突出的贡献在瑞典路人皆知,深为各界人们所崇敬,是当年与大科学家诺贝尔齐名的伟人之一。

1885年,19岁的斯文·赫定中学刚毕业,做了一年家教以后,便开始首次的中亚旅行。翌年秋他进入大学,专攻地理和多国语言,为外出考查探险奠定了基础。之后从1888年开始,他先后五次从西北进入广袤的亚洲腹地,对蒙古、新疆、甘肃、西藏等戈壁沙漠无人区,进行了深入的探险考查,发现了“楼兰”等多个沙埋古城遗址。尤其在1926年,经中瑞双方谈判,共同组成“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由他带领六国37名科学家和一些中国学者,一直到1935年对中国西北进行了八年的国际性,跨学科勘查。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科考,考查团克服了政治压力和在人迹罕至的荒野出生入死的险恶,采集了大量的动、植与矿物标本、记录了大量笔记、绘制了中亚精确详细的地图。为后人留下了《亚洲腹地探险八年》等50多部考查专著和5000多幅珍贵的写生画作(图二)。此次科考填补了许多空白,对日后中国西北的文化历史、交通矿业、物候气象和农业水利等的研究与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虽然当时正处于战争年代,斯文·赫定在为德国、日本等法西斯国家做事,这些国家与中华民国均是敌对关系。但科学无国界,斯文·赫定说他爱中国,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造福于中国人民。善良的中国人对斯文·赫定的事业也给于认同和一定的支持,使得科考得以顺利进行。他的一生和中国新疆休戚与共,新疆的历史,缺少了斯文·赫定,是不完整的。他留下的书藉和丝绸之路的构想,至今仍造福于中国人民。尤其是他发现并勘考“楼兰古城”与绘制西藏地图的两项成果,使其名扬天下,成为世界级偶像。以致当时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和美国总统老罗斯福等,都以结交斯文·赫定而为荣。

一个300多只骆驼、百余人的庞大考查团,经费是个大问题。在考查团中方团长、北大教务长徐炳昶和考查团常务理事、新文化运动先驱刘半农教授等人的大力倡导下,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以第412号公函呈送交通部核准,促使中华民国邮政专门为考查团发行一套纪念邮票(图三),用以募集款项。

该套邮票编号“民纪8”,全套四种面值,异色同图,票幅24×30毫米。主图取自北平故宫博物院所藏元代名画《平沙卓歇图》。画面展现元代大漠旅行驼队在途中选择水草丰茂之处,树旗幡支帐篷、铺好毡毯,进行午间休息的情景,构图简洁生动。图案下方用中外文标注“西北科学考察团纪念”字样,很好地突出了邮票的主题。邮票由国立北平艺专教授杜万里先生设计、财政部印制局雕刻版印制,非常精美漂亮。印好后于1932年6月3日正式发行。

该邮票发行首日仅在北京、南京、上海、汉口、广州等五地邮局出售,每局限售310套。另送万国邮联500套、交通部500套,邮政总局存档2000套。其余均以面值结交考查团。考查团每套再加价5元出售,所得盈利用于补充西北考查的经费。由于该套邮票的特殊发行方式,当时普通百姓很难买到,因而旧票与实寄封甚少。图四为1933年贴“西考”套票、由斯文·赫定亲笔签名的实寄封,尤为珍罕。

这套具有特殊发行背景的“民纪8”《西北科学考察团纪念》邮票,在我国邮票发行史上,创造了多个第一:如第一次采用名画作邮票图案的邮票、第一次专为学术团体和科学考察活动发行的纪念邮票、第一次在邮票上出现中文和拉丁文对照的邮票等。如今经过90多年的积淀,它的文史价值与收藏价值日益凸现,无论套票还是实寄封,都成为广大集邮爱好者争相寻购的珍品。

附图四幅。

(作于2023年1月28日 正月初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北平   楼兰   实寄封   瑞典   科考   考察团   探险家   斯文   中国   邮票   徐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