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摩擦能发电?《大先生》带你体验纳米黑科技

《流浪地球2》你看了吗?

《三体》电视剧你看懂了吗?


最近,一批优秀科幻影视作品纷纷亮相,让观众们在视效震撼的同时,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科技感。


人类的未来究竟会是怎样一幅景象?


其实,在奔向未来的路上,是无数“大先生”们的殚精竭虑,他们用人生丈量科学的尺度,用先进技术切实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为我们创造着通往美好未来的坦途。


本期《大先生》的主角是被誉为“纳米发电机之父”的纳米能源领域奠基人王中林院士。他的传奇人生,始于纳米的毫末之间。



1

一个热知识,纳米是肉眼不可见的。


怎么形容呢?人体中最小的淋巴细胞是6微米,换算成纳米的话,就是6000纳米;一根头发丝的直径是60微米,那么我们的一根头发就有60000纳米。可以想象么,这么微小的存在与我们有着什么联系呢?其实它就在我们的一呼一吸之间,也在于大自然的“风吹草动”之中。


王中林院士用11年时间研发了自驱动心脏起搏器,只要呼吸一次就可以驱动心脏起搏器两次,无需像传统的心脏起搏器一般更换电池;以摩擦起电为灵感发明出了摩擦纳米发电机,让正常很难收集的静电可以被持续利用;通过纳米技术让水面上的波浪、环境中的震动转化为电能或者电信号,把散落在环境里面过去不能用的碎片化能量高效利用起来,成为我们未来能源再回收的一个根本性技术。一旦实现,保守估计像山东省那么大的海面积,一米深的水发电就能支持全国一年电能消耗。



通过一项项技术,一个个发明,王院士多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是首位获得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并获得了世界能源领域最高奖埃尼奖。他发明的纳米发电机,被评为全球50项最好的发明之一。


2

但“大先生”也不是一天练成的。


1995年王院士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买来别人用了几十年的二手透射显微镜,在显微镜微小的视野下,他的眼界却放大了百万倍,当微观世界真实地展现在王院士眼前的时候,他想要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王院士把买来的二手显微镜改装成了可以测力学、电学性能的纳米测量机器,从此走上了纳米发电微测量的道路。


秉持着比纳米还要细腻的科研态度,为了找到出现意外数据的原因解剖两百个纳米元件,不放过一闪而过的“错误”数据。他说,这种精神是从自己导师那里学来的。当年70多岁的老师在做实验时,由于年岁较大手抖得厉害,简单的动作往往要几次才能成功,即使这样仍然拒绝学生帮忙事事亲力亲为,这种始终深入一线的态度时时刻刻影响着他,使他从不敢懈怠。


王院士以精微的治学态度,用0.001微米世界里的宏大力量,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也拉近着我们与未来的距离。



古人将小臂的长度定义为一尺,以此来丈量周边的距离,现在我们以纳米的尺度看世界,毫末之间别有天地,从丈量身体到丈量宇宙,是人类遇见未来的必经之路。学以致用,方谓大用,每周二晚21:00让我们继续感受《大先生》们智慧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纳米   摩擦   起搏器   二手   电能   显微镜   院士   微小   尺度   发电机   心脏   态度   人体   能源   未来   世界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