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危人群如何防治? 怎样避免糖尿病前期状态发展为糖尿病?

糖尿病高危人群是处于糖尿病“悬崖边缘”的“后备军”,应该如何防治?怎样避免糖尿病前期状态发展为糖尿病?

及时识别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糖尿病的危害和医疗开支。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遗传因素无法改变,糖尿病高危人群的防治策略主要是针对环境因素,积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早期筛查并合理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适当控制饮食、加强锻炼、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饮食管理是防治的基础,要做到合理饮食,保持粗杂粮、细粮及荤素的合理搭配,多食蔬菜,少食高热量的食物,避免高脂肪饮食,杜绝可乐、糖水等。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因素,常保持适量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利于消耗多余的热量,调整血脂紊乱,降低血压,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还可放松紧张的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2) 积极治疗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其他代谢疾病:目前研究已证实,糖尿病与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疾病有密切的关系。例如,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是血压正常者的2~3倍。因此,对上述疾病的积极干预,强化达标,对糖尿病的防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定期监测血糖:早期糖尿病没有明显的症状,糖尿病患者被发现时可能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来说,关键的预防措施是定期检查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最好每半年检查一次,如果空腹血糖在5.6mmol/L以上,还应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这是因为糖尿病早期往往仅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而空腹血糖可能正常,仅检测空腹血糖可能会使一半的糖尿病患者被漏诊。

(4) 必要时可开始药物干预:对于已经检查出的早期糖尿病,在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够理想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药物干预。相当一部分的早期糖尿病患者通过强化生活方式的干预,或进行不同程度的药物治疗即可转为正常。

(5) 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态对预防糖尿病有积极作用,一次巨大的打击有时足以诱发糖尿病。因此,一定要以健康为中心,掌握心理调节的技巧,时刻保持年轻、健康的心态,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糖尿病   人群   生活方式   并发症   血糖   血脂   糖尿病患者   因素   状态   饮食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