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林徽因怼,被鲁迅瞧不起,被张爱玲讽刺,为何她们都看不惯冰心

"世纪老人"冰心的作品一度选入初中生必读的书目中,我国甚至还有以她名字命名的文学奖,可以说冰心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小学生。

然而这样一个优秀的现当代文学作家,却被林徽因怼,被鲁迅瞧不起,被张爱玲讽刺,那为何她们都看不惯冰心呢?

1900年10月5日,福州三坊七巷的谢家大宅内传来一声嘹亮的婴儿的啼哭,大宅内的人们此刻都在为这个新生的孩子高兴,然而时下的人们谁都没想到

这个名叫谢婉莹的女婴,会在日后长成一颗文坛的明星,并且在百年之后的今天,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儿童。

谢婉莹,正是冰心的本名,和大多数在这一时期早早就见识过这个社会的黑暗、封建以及腐朽的其他文学作家不同,冰心的童年,算的上是多彩而幸福的。

她的出生地,福建福州,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但因为较早成为通商口岸,长期受到国外往来船只的文化浸染,这个地方也并不像一般的古城一样保守闭塞。

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生的冰心,从一开始就注定有着与同龄人不同的眼界。

更为难得的是,她还有着一对非常开明的父母。

冰心的母亲出生在当时的书香门第,良好的家庭教养和独特的文艺气息让她在对女儿的教养上,格外的开明。

而冰心的父亲谢葆璋就更不用说了,作为当时有名的海军将领,长期和海上的外来船只打交道的他,是个远近闻名的开明儒将

因此在对女儿的教育上,相较于普遍的旧社会,他们更多的是采用的中西结合的新式教育。

事实上,在民国时期,虽然看似有大批的外国人进驻中国,中西方文化有了新的交流碰撞,但存在于中国上百年的封建传统思想。

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取缔的。当时的社会当中重男轻女、女子裹脚缠足的陋习是依旧存在的。

然而生活在这样社会环境下的冰心,不但在父母的保护下,没有受到任何以上针对女性陋习的侵害,反而被父亲鼓励穿男装、四处游学长见识。

值得一提的是,未成年之前的冰心因为父母这样独特的教育风格,一度与同时代所谓的“大家闺秀”截然不同,还曾经被母亲忧心万一以后性格太“野”,掰不过来怎么办。

好在,从小接受文化浸染的谢婉莹,最终没有像母亲担心的那样长成一个“假小子”,反而在那样社会黑暗的染缸下,一直保留着自己的率真和浪漫。

而冰心拿起笔,跨入文学领域在今天看来几乎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早在普通孩子七八岁的启蒙阶段,她已经在家塾接触过了《三国演义》、《水浒》等中国经典名著,再大一点之后,她更是整个人钻进了书里,接触了大量的欧洲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

不过一直到这里,冰心还从未觉得自己以后会走上文学这条道路,生性善良的她,当时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然而终究是时局动荡,经历过“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之后,冰心和鲁迅先生一样,最终还是走上了弃医从文的道路。

常年的阅读积累给了她很大的帮助,刚刚19岁的少女写出的《两个家庭》,很快就在当时的报刊上得到了发表。而随着她的作品越写越多,诗歌、散文、小说,从此这个少女就在文学的这条道路上一路前进。

从小接受着“平等、自由、独立”等思想教育浸染的冰心,相较于她同一时期的作家们,显得更加纯真、更加相信真善美,因此她的作品当中我们也常常能发现,很多在同一时期文学作品当中,看不到的温馨和各种爱。

在某种程度上,她的作品像是一道曙光,给当时生活在艰难困苦黑暗当中的无数人,带来了希望。然而就是这样与众不同的写作风格,为冰心引来了巨大的争议。


被“讨厌”的作家

从冰心的笔名上,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作家的文风和性格。当初取这个笔名,正是出自于“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经典的诗句。

在著名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当中的,诗人托好友告诉亲人,自己的心依然像洁白剔透的冰放进无瑕的玉壶当中,像最开始一样洁白纯真,清正廉洁。

选这句诗做笔名,也恰好印证了冰心毫无阴霾的内心世界。

而她的作品,也与她的笔名算的上是一脉相承。在她的小说当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是心地善良,温柔美丽,活泼大方的,其他形象的塑造上,也很少出现极端的负面色彩,大多是正直友善,通篇抒情,所有的叙事都有着脉脉温情色彩。

而第一次读冰心作品的人,大多会有一种难得的亲切和温馨的感觉,这也是她作品比较大的特点之一。

再说到冰心最为著名的代表作,应该就是她的两部儿童文学作品——《繁星》和《春水》。

如果读过这两本诗集你可能会发现,比起常用来说教的儿童书籍,冰心在这些作品里的形象更像是朋友,是知心姐姐,她在用文字和每一个小读者交流,她告诉他们自己的故事,同时也在这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当中,穿插着自己要说的话。

而她的作品可以说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美”的,是积极的,热情的,而这,恰恰也是她被其他一些文学作家“讨厌”的原因之一。

“傍晚往燕京大学讲演了一点钟,听的人很多。我照例从成仿吾一直骂到徐志摩,燕大是现代派信徒居多——大约因为冰心在此之故——给我一骂,很吃惊。”“近闻杭州有十余作家遭禁,连冰心在内,奇极。”这两句话分别来自鲁迅先生写给许广平和郑振铎的两封书信,其实单看这两句就足以见得,鲁迅先生是极其不待见冰心的。

尽管前文我们提到,冰心和鲁迅先生有着同样弃医从文的经历,但实际上,在鲁迅先生心里,以冰心的写作水平,不但与他所不屑的现代派作家同流,后一句更是表达了先生对冰心的不满,他认为冰心完全不够资格被人列进作家的行列当中的。

要知道在那个时代,能够被禁的作品和作家大多能够针砭时弊,引起社会的反应,因此鲁迅先生更不认为冰心有资格被禁。

如果说鲁迅先生向来快言快语,现代派作家被他骂过的十之八九,他骂一骂冰心还不足为奇的话,那么梁实秋对冰心作品的评价就不可谓不犀利了。

“我读冰心诗,最大的失望便是袭受了女流作家之短,而几无女流作家之长……《繁星》《春水》这种体裁,在诗园里面,终归不能登大雅之堂的。

这样也许是最容易做的,把捉到一个似是而非的诗意,选几个美丽的字句调度一番,便成一首,旬积月聚便成一集。这是一种最易偷懒的诗体,一种最不该流为风尚的诗体。”

这句话说的可以说极其严重了,这已经是从根本上否定了冰心的才华,从而进一步否认了以冰心诗体为代表的其他相似诗体。

但对冰心作品有意见的,可远远不止以上两位作家,我们比较熟悉的女作家张爱玲也曾经在作品中公开表示过,自己是不愿意与冰心相提并论的。言外之意就是觉得冰心之流,就连名字都并不够资格和自己在同一场合出现。

不过,从以上这些作家的言论我们不难看出,虽然他们否定了冰心的作品和才华,但其实并未对冰心本人进行攻坚。而他们之所以否认冰心的作品,归根到底还是一句话——“道不同,不相为谋”。

为什么这么说呢?民国,这是一个怎样动荡的社会,想必也不需要我们多说,这一时期的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百姓生活在苦难当中。

因此上面我们提到的这些人,大多主张针砭时弊,尤其是鲁迅先生,擅长以犀利的笔锋唤醒沉睡在黑暗当中的人们。张爱玲就更不必多说,童年时期的不幸以及后来的流浪让,作品充斥着苦难,笔锋更加深刻。

这也就是为什么面对与自己作品截然不同的冰心的作品,这些人总忍不住要批判两句的原因。

而拥有这样歌颂苦难,揭露黑暗的精神,那么冰心一片纯真的作品在她们的眼中自然也就成了“莺歌燕舞”“粉饰太平”的“商女之歌”。

也就是说,与其说这些人是在讨厌冰心,倒不如说,这是对所有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出现的各种“靡靡之音”的批判。

然而冰心被讨厌,可不仅仅只是因为她的文风与其他人截然不同导致的,还有些人,可能是来自冰心自己的一些偏见引来的“争端”。


“挑衅”来的争端

如果说我们上面提到的作家,只是因为对冰心的作品不满而略有言辞,那么冰心和民国才女林徽因之间的一些龃龉,可能就是冰心自己挑起的“争端”了。

林徽因的名字说起来,应该算是耳熟能详的了,作为“民国第一才女”,林徽因不仅是著名的作家、诗人,还是有名的建筑师,甚至还参与过国徽的设计。

和大部分文人清高不凡,不爱社交的性格不同,林徽因每每有休息的时刻,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家中举办各种宴会,邀请志同道合的文人、朋友一同来家中探讨文学、交流爱好。

而擅长社交的林徽因因为是聚会的举办方,再加上本身就是外向的性格,常常成为宴会的主角,但她的聚会却从来没有邀请过冰心。

一方面是因为与冰心并不相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冰心本身就并不喜欢这样的社交氛围。然而从未参加这样聚会的冰心,却对林徽因经常举办这样的活动颇有微词。

事实上,在民国时期,除了林徽因喜欢时不时搞一搞聚会,还与不少人喜欢时不时聚一聚,不过大部分人的聚会也不过是男女玩乐的场合,一群人玩闹一番,随后轰然散去,索然无味。

很显然,在冰心的眼里,林徽因的宴会,也不过是这样的玩乐场合。

虽然冰心的作品充斥着美好,但她却对这样纨绔的行为看不惯,因此,她笔下《太太的会客厅》就此诞生了。

有趣的是,这篇文章一发表,虽然并没有指名道姓的说明“太太”是谁,但读过这个作品的人显然都知道,冰心这是将矛头对准了林徽因。

这篇文章里也不难看出,冰心对林徽因确实是存在偏见的,她在文章中公然写到:“我们的太太自己虽是个女性,却并不喜欢女人。

她觉得中国的女人特别的守旧,特别的琐碎,特别的小方。”,文章中甚至用到了“软艳”这样的词来形容太太的会客厅。更加凑巧的是,冰心作品当中“太太”的女儿名曰“彬彬”,而林徽因的女儿正好小名叫“冰冰”。

而被人这样讽刺还默不作声,当然不是林徽因的性格,恰逢当时林徽因考察到访山西,不方便写作品反唇相讥,于是特意从山西带回来一坛醋,并派人送给了冰心,这其中的调侃意味显然已经是十分明显。

如果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这大概就是在暗示,冰心此举,不过是在“酸”而已。

当然,冰心虽然和我们提到的这些作家之间有点龃龉,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否认老人家的理由。其实这样互相看不惯的场面,在民国的作家之间并不少见,不单单是民国,仔细读一读各个阶段作家的作品,也能发现不少相互之间写作品互相调侃的趣闻。

就连冰心本人除了写了《太太的会客厅》,也曾用别的作品暗讽过其他人。

不过种种因果,如今也已经随着历史的车轮掩埋在了尘埃里,我们说论人论迹不论心,无论他们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或者发生过怎样的误会,对我们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他们确实留下了足够我们瞻仰学习的作品,这就已经是足够了。

我们的国家,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百花齐放的文学作品,才有了现在的文化底蕴,这才是文学诞生的意义不是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冰心   开明   诗体   鲁迅   现代派   民国   太太   作家   社会   作品   文学   张爱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