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学会课题分离

#头条创作挑战赛#

文|夏小米(富书专栏作者)


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会遇到这样的烦恼:


想考证书,朋友说年纪大了,考下来也没用,不考了;


学习写作,家人说累死累活还挣得少,不写了;


想早起,朋友说工作已经很累了,休息好才能工作好……


如果你也存在上述的问题,很可能是别人干涉了你的人生课题。


阿德勒认为,人类的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不会课题分离。


只要学会课题分离,拥有被讨厌的勇气,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人生更自由。



干涉别人的课题,是一场灾难


鲁迅与林语堂相差14岁,两人曾有过一段亦师亦友的关系。


1925年,林语堂回到北大。


在与蔡元培私交甚好的情况下,他毅然加入了鲁迅主办的《语丝》,与鲁迅站在一起成为战友。


1932年9月16日,林语堂主办的《论语》半月刊面世了,就邀请鲁迅写文章。


这里一度成为两人之间用笔交锋的场所。


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铁面无私,一个优雅随和;


一个把文字比作“匕首”和“投枪”刺向敌人,一个坚持用幽默与性灵调节国人的心性。


不同的文化个性造就了两人不同的创作之路。


两人在文化上的争锋,无形之中滋生了一种争鸣的氛围。


在《论语》主办一周年之际,林语堂又极力邀请鲁迅撰写纪念文章。


鲁迅坚持批林语堂幽默的主张,林语堂则照单全收,刊登发表。


即使后来两人渐行渐远,但对对方的评价甚高。


鲁迅称林语堂为一个最优秀的杂文作家。


林语堂曾在鲁迅逝世后写道:“鲁迅故我,我喜相知,鲁迅弃我,我已无悔。”


两人互相尊重,互相钦佩的态度与做法,值得敬仰。


而生活中有多少人因为自己不喜欢不认同,而强行干涉别人事情的人不胜枚举。


曾经的热搜,桃花坞尴尬9分钟,有这么一件事。


宋丹丹提议晚上开个晚会,让大家表演节目。但是大家都不想办,都支持开运动会。


宋丹丹不愿意开运动会,就让大家举手表决,说支持运动会的就举手。


举手表决时,她用自己的强势与威严镇压大家。


先是拍了一下辣目洋子举起来的手,又给大家上演眼神杀,来阻止大家举手。


看到这个,大家纷纷举起来的手又都放下了……


要求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绑架别人达成自己的期待,委屈的是别人,成全的是自己。


这种做法不是善良,而是一种残忍,结果往往都不尽人意。


作家王尔德说过:“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自私,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意愿生活才是。”


干涉别人的课题,于人于己都是一种灾难。


你的人生剧本,不一定适合别人,不要用你的尺子去衡量别人。

人生不止一种活法,要悦纳别人,允许别人与自己不同。



做好自己的课题,是根本


去年,95后小伙何世豪冲上热搜。


他从一个专科生,一路升级打怪,逆袭到了斯坦福。


专科第一年,他对一切都感到好奇,积极参加社团举行的各种活动。


演讲比赛、羽毛球比赛、文艺联谊节目等都有他的身影。


但他很快就心生厌倦,发现这不是他喜欢的生活方式。


受美剧《实习生格蕾》的影响,他想成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外科医生。


那以后,他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习。


因为每天学习到凌晨5点才开始睡觉,大家就给何世豪起了一个外号“何5点”。


白天,他坐在教室里全神贯注听老师讲课,记下笔记。没有课的时候,就泡在图书馆学习。


晚上,室友们聚在一起玩游戏、看恐怖片, 他就去厕所学习,备考四六级,那里有灯,也不断电。


他带上小凳子,把脸盆扣起来当书桌用。


有人去厕所,总会被他吓一跳,有的人甚至称何世豪为“异类”,后来大家也就习惯了。


之所以去厕所学习,是因为有两个插曲。


有一次,室友说他开台灯学习影响到了看片的气氛,就过来把他的台灯砸了。


还有一次,他在看医学书,室友更是冲过来把他的书扔掉,还把笔记撕毁成片:


“看这么多内容干嘛?有什么用?你不可能考上本科的!”


这些嘲讽的声音并没有让他屈服,反而让他憋着一股劲儿,继续向前走。


最终在专升本考试中脱颖而出,考上了只招收100人的泰山医学院。


在泰山医学院实习期间,他看到了赵继宗院士主编的《神经外科学》,又对神经外科产生了兴趣。


于是他选择神经外科作为考研深造方向,报考首都医科大学。


考研时,他遭到的阻拦比专科时期更大。


好友见面,只有一个话题,劝他放弃,说他痴心妄想。


“作为专科生出身,想要考入专业排名中国第一的首都医科大学的研究生简直史无前例,不可能。”


“小何,我们专升本的可能就两三个人能考上研究生,况且能考上就不错了,你还想考首都医科大学?”


即使这样,他还是认真准备。


他经常熬夜导致肝功能不太好,转氨酶甚至超过200,见不得油腻的东西,吃完饭就吐。


熬到考研面试结果出来,何世豪被王嵘教授录取了。


读研期间,何世豪本来只需要写一篇毕业论文,加上医师资格证就能顺利毕业。


但他还是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4篇SCI论文,成为神经外科专业最优秀的研究生之一,并顺利考取了北京医科大学博士学位。


攻读博士期间,收到了斯坦福大学的入场券。


何世豪的故事告诉我们——别人如何看待、如何评价自己,都不重要。


无论在何种境遇下,人都要学会自救,在绝境中主动寻求发展,将命运掌控在手里。


新东方教父俞敏洪,生于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上高中时,老师说:他们在座的,没有一个能考上大学,以后一定都是农民。


俞敏洪不信。


第一次参加高考,他报了常熟地区师专,因五分之差落选。


第二次参加高考,他考了55分,但是分数线提到了60分。


陪他一起参加高考两次的同学都放弃了,俞敏洪不放弃。


村民都说他是“异类”,“想上大学都想疯了”,俞敏洪不在乎。


只有母亲支持她,冒着暴风雨去县里给他报班。


最终,他第三次参加高考,英语考了95分,超过了北京大学的分数线,从此他的命运被改写了。


试想,俞敏洪如果听信了老师的话,听信了村里人的议论,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留学教父。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说:“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


人生路漫漫,决定你的人生状态的不是其他任何人,而是你自己。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学会课题分离


在《被讨厌的勇气》中,阿德勒提出了一个概念——课题分离。


什么叫课题分离?就是说,我有我的课题,别人有别人的课题。


每个人只能负责做好自己的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到课题分离呢?


1、尊重自己


就是一个人能接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接纳自己所经历的一切。


他也会做错事,也会后悔,也渴望改变。


不羡慕谁,也不贬低自己,正常做自己就很好。


他拥有健康的自尊水平,有一套自我评价标准,不会活在别人的眼光和评价中。


比如,工作上文案没有做好,被领导批评了几句,就会想自己很差劲,一无是处。


领导批评是针对自己,为什么和自己过不去,这一次的绩效又没戏了。


其实,事实是,只是这一次工作没有做好,并不是人不好,也不是领导刁难你。


正确认识自己,把事情做好,一切就轻易解决了。


2、积极主动


专注做好自己的事,管理好自己,勇于表达诉求。


工作上的细节同事没有与我沟通,我可以与她交流,表达我的需求,至于她怎么想,那是她的事。


朋友聚会,我提出我的建议,为大家提供聚会的时间和地点,让大家吃好,玩好。


积极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控自己的生活节奏。


3、敢于被讨厌


有句话说,只要找到了why真正的答案,他就能指引你解决一切how的问题。


有效交往,就要接受被别人讨厌的结果。


你不喜欢我,是你的事,跟我没关系,而我要怎么活,是我的事,你也管不着。


做到课题分离,接受别人讨厌,坦坦荡荡地活出自己。




阿德勒说,人类的一切烦恼,皆来自于人际关系。


在交往中,最大的烦恼,就是分不清自己的事,还是别人的事。


学会课题分离,就是化被动为主动,重塑人际关系。


学会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将进入一个新的天地。


每次重塑的过程,虽然会伴随着不适、痛苦,但会让你的人生进入一个更广阔的境界。


记住,不要因为犯错就否定自己,也不要因为别人的看法就忘记自己的价值。


作者简介:夏小米,富书作者,一个喜欢用文字解读世界的人,本文:富书生活馆,富书严选,优品好物,和你一起提高生活质量,图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中,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课题   论语   鲁迅   泰山   室友   人际关系   神经外科   讨厌   标志   烦恼   成熟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