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芯片断供的反作用出现了

老美一直以来在全球半导体领域都有着重要的话语权,但由于其目的不纯的缘故,总是针对于我国这种发展中半导体进行限制,惧怕被超越。

而随着其断供“手段”出现反作用,给不少美企带来了巨大影响,反观国内芯片反而传来两个好消息,取得了两大进展和突破,那么究竟是什么呢?

不得不先卖个关子,说说断供的反作用,大家都知道此前老美针对我国半导体发展进行过“干扰”,甚至对部分即将崛起的中企进行断供,比如中芯国际、华为和长江存储等等。

但随着老美一次次限制,中企们也意识到需要全面推动自研侧重的发展方向,以至于如今这三家企业都“有质量”地存活了下来。

华为在多次“封锁”后,2022年财报依旧给出了6369亿人民币的“好成绩”,虽说比不上曾经“全盛”时期,但至少算是转危为安的第一步。

反观中芯国际在受到限制之后,无法获取EUV光刻机,以至于一直无法突破7nm量产能力,甚至商用的量产技术也仅仅只到14nm制程工艺。

不过好消息是在2022年不仅先后在国内扩建4座晶圆加工厂,通过自研突破了7nm制程量产工艺技术,唯一可惜的仍然是没有EUV光刻机,所以依旧还是无法量产。

而作为在2022年突然“冒头”的企业长江存储,在2022年12月份被老美断供制造设备之前,不仅NAND闪存大获成功,还实现了SATA/M.2、PCIe 3.0/4.0全覆盖。

最重要的是根据PCI-SIG认证数据库中显示,长江存储已经出现两款SSD主控方案,分别是“PE310”和“PE320”,进一步实现自给自足和量产能力。

整体来说,由于老美对中企的限制,使得中企为求生存不得不放弃“造不如买”的惰性理念,开启了大规模自研的战略部署。

而随着中企的自研技术小有规模和逐步突破,以至于老美断供行为的反作用出现,对各大美企巨头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如今中国芯片在上游环节再次取得两大新进展,其一就是CMP设备方面,属于是芯片制造生产线中生态的一部分,但由于此前的技术并不出众,以至于被海外企业所垄断。

但随着国内CMP设备企业佼佼者华海清科的努力,目前该企业旗下的CMP设备已经能够完全实现28nm制程工艺全覆盖,已经开始批量供货。

针对更先进的14nm制程工艺也已经完成了验证,据说验证结果良好,预计将在2023年内实现小批量出货,这意味着中国半导体制造领域的生态将进一步实现自给自足。

其二是电子特气方面,作为半导体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占据制造层面的第二大材料,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好在国内很早就有企业开始自研电子特气。

根据消息称,凯美特气作为我国电子特气企业佼佼者,其子公司目前的光刻特气材料已经通过了ASML子公司Cymer的审查,获得了合格供应商认证。

这就意味着目前凯美特气不仅仅可以向国内供应电子特气,由于知名度的提高,还可以实现向国外企业进行供应,进一步突破本身我国半导体上的进展和地位。

通过以上信息可见,我国在断供限制风波中,不仅没有太大影响,并且通过压力“冲刺”出现不少突破。

反观各大美企巨头都出现了断供的反作用,为缓解状况更是选择降薪和裁员,可见美方的选择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那么大家对于如今的局面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反作用   华为   光刻   自给自足   长江   量产   半导体   芯片   我国   国内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