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鑫宇事件启示:校园体育的缺失,无处发泄的青春期遇上了更年期

胡鑫宇事件已经有了正式的定论,但关于他本人以及生前的种种表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旧还是广大网友所关心的话题。

关于案件的性质,我们没必要去过多的纠结,毕竟官方已经给出了最正式的定论。虽然网友们对事件调查中的很多细节还存在着不少疑问,但这并不能更改胡鑫宇本身是自缢身亡的这个事实。

【懂球大师姐】在这里也不想再去探讨到底是胡妈妈的一意孤行导致最后的这种结局,还是学校的监管不力才使得胡鑫宇出走后没能在第一时间派人去寻找。

【懂球大师姐】只想从一个孩子上学的角度去深思一下这起事件。一个15岁的孩子,刚到一个陌生的学校,他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融入到这样的新环境中呢?或者从另一个角度去说的话,学校应该提供怎样的环境,才能使一些新来的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学校的学习生活当中去呢。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来看一则刚刚出来的消息,某地区已经开始取消中学生中考时的部分体育测试账目

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的社会在孩子上学学习这个问题上已经走入了一个比较奇怪的怪圈。一边是拼命要求减负,甚至出台了吃力不讨好的双减政策,一边是悄悄地取消各种跟体育相关的课程以及考核,那些音乐课还有美术课更是不要去奢望了。

我们再回到胡鑫宇这件事情上,假如小胡到了新学校之后,可以在学习感到吃力的时刻,去操场上跑跑步打打球,跟同学们玩成一片,他的内心还会是那么焦虑,那么孤独,那么压抑吗?15岁,正是一个孩子身体迅猛发育的年龄,他会有使不完劲儿,用不完的精力,这样的孩子整天憋在教室里,即使身体不出问题,心理健康也会大受影响。

孩子之间最好的沟通方式一定是团队运动,如果一场球解决不了,那就用两场球,孩子之间没有什么是一起玩耍解决不了的。

但是,学校要给孩子们创造这样的机会。

诚然,学校也有学校的压力,父母们把孩子送到他们这里,没有别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在这里好好学习最终考上名校。学校能给家长的承诺,也只可能是我们这里管理严格教学质量好,不可能是我们可以让学生们玩得开心。

胡鑫宇觉得母亲不理解他的处境,不理解他的感受,而这些处境以及感受恰恰就是他在学校无法融入团队,无法释放心中的压抑情绪的一种表现。

而胡鑫宇的妈妈每次通电话都是用极其强势的语气来说教孩子,她不理解,也不想理解孩子的内心,在她看来这一切安排都是自己能做到的最好的选择,也是对胡鑫宇最负责任的一种做法。

这,显然是很典型的更年期女性思维

更年期女性往往就是这样的,总是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对的,都是为别人好,只要别人不理解就是一顿发脾气。

青春期遇上更年期,非死即伤!胡鑫宇的不幸遭遇就这样发生了

我们不应该去过多的去责备胡鑫宇的妈妈,因为在她这个年龄,在他现在的这种心态,她也很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理解,但是她得到了吗?

答案是肯定的:没有!

那我们再说说学校,学校要对胡鑫宇出走最终选择自缢负责吗?


胡鑫宇事件终究还是会过去,但这绝对不是最后一个出走的孩子

双减政策之后,我们并没有看到孩子们预想中的快乐学习生活,而是看到了更多激进的父母更加强迫孩子拼命学习。

本来我们还期盼着足球能够与校园联姻,为我们培养出更多有“知识”的球员,现在来看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学校压缩学生的非学习时间,某些地方更是把体育考核逐渐淡化,这些操作无非就是为了让孩子们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在教室内的学习当中,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应付高考!

双减政策对不对我们不做评论,但家长及学校的种种做法,以及培训机构死灰复燃都是在赤裸裸地打脸这项民心工程。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就是社会给出的最有力的答案!

胡鑫宇事件过去了,我们不仅要反思孩子的种种做法,也要反思我们有没有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环境,更要反思强身健体跟学习知识为什么不能共存共荣!

网友朋友们,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与【懂球大师姐】一起探讨!

#胡鑫宇#​#胡鑫宇事件看青少年心理健康#​#校园#​#中学生#​#校园足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更年期   事件   师姐   青春期   缺失   启示   做法   成绩   妈妈   政策   孩子   学校   校园   体育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