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经历的产后康复(二)哺乳篇


当我哺乳遇到问题时,首要就是上网查,发现答案都是千篇一律,完全解决不了问题。在这里我写下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希望为妈妈们提供些许安慰或灵感。

我所入住的妇幼医院,是不让带奶瓶和奶粉的。在妈妈无奶阶段是吃医院配制的水乳奶。

虽然是二胎妈妈,但是仍然有许多不熟悉的地方,果断自费900元,请了护工,护工会24小时协助喂奶,一个护工负责几个床位。宝宝饿了给她们打电话,随叫随到。

回到病房后,宝宝饿了就哭,1-2小时吃一次奶。吃奶前,陪床家属就去护士站取液态奶。液态奶是装在注射器中的,注射器的头部,是塑料软吸管。当宝宝含住乳头时,护工协助将塑料软吸管一并放入宝宝口中。虽然宝宝刚出生,但是吸力却非常大,10毫升的液态奶瞬间就被吸完了。这样做的目的是,宝宝既练习了吸允,又有助于下奶。第一天每次10毫升,以后视需求,逐渐以5毫升为单位增加。

上述过程听上去简单,但是对于柔软的乳头来说,非常疼,就像用针扎那么疼,每次宝宝准备吸乳头时,就全身紧张。吸住的那一刻,因为疼痛而全身僵硬痉挛。第一天还没有过完,就发现一侧乳头流血了。这时就不能让宝宝直接吸了。要覆盖一层保鲜膜,或者用乳盾。但是鉴于上述方法都比较费劲,医生和护士会建议两侧交替吸,或者只吸未流血的一侧。可是另一侧乳头凹陷,经过几次都吸允,已经肉眼可见的大面积嫩肉,血管清晰可见,随时破解。疼痛感更是不言而喻。更重要是,宝宝尝试几次吸不住,也不愿意再尝试了,对妈妈和宝宝来说,每次接触都需要鼓足超大的勇气。医生会建议用普顿,后来发现,用乳盾对减轻痛苦毫无用处,反而雪上加霜。乳盾确实买了,但仅用了2次,进行尝试。结论是没啥用。既然疼痛是难免的,不如迎难而上吧!

总之,在医院的三天,也是哺乳时疼痛感逐渐加强的三天。出院后要继续经历疼痛。显然,这种痛,是每个妈妈必须经历的,慢慢的慢慢的,皮糙肉厚之后,也就不疼了。

我想每个妈妈都会首选亲喂,但是如果乳汁不多,宝宝吃几口就睡着,放下就醒就哭,继续吃,继续睡,继续醒,如此反复。使得宝宝睡不好,妈妈更是崩溃。所以果断选择定时定点用吸奶器吸,攒够一顿后,一次性吃饱。中间如果不够就加多奶粉。第一个月加了400g奶粉。

到了第二月,发现随着宝宝食量增加,奶量也在增加,当时基本供需平衡。勉强不用加奶粉了。这时考虑到了体虚,就去省中医咨询。医生说内虚严重,如果想提高奶量,必须把气血补上来。吃了第一次汤药,七天,果然个人状态好了,奶量有一丢丢见涨。于是第二次去就诊,医生继续调理配方,这一次奶量确实上来了。每天娃吃饱后,还能剩余100-200毫升。不至于奶荒。

在这里重点强调下,气血虚确实影响产奶。在月子期间每天都有鲫鱼汤,猪蹄汤,排骨汤等等,但是几乎没有效果。网上购物平台也有很多产奶汤,但是不敢随便吃。三甲医院的中医还是值得信赖的。

奶量上来后,稍一涨奶就堵奶,导致疼痛。这时就要及时通乳,最好连续三天,效果才会好。

进入第三个月,终于每天可以每天都富裕100毫升了。放入奶袋冻起来,为后续上班或突发疾病不能哺乳做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现在以瓶喂为主,亲喂为辅。已经和娃实现了和谐相处,大家都过得很愉快。

在追奶过程中,家人开始各种出主意,多喝水,多睡觉,多喝汤等等。每天分析奶量不足的原因。这种关心则乱,也会无形中给产妇带来精神压力。后来家人达成共识,接受现状。母乳多就多吃,少就用奶粉补充。不要有任何压力。慢慢的精神放松下来,奶量也就上来了。

总结如下,

1.保持愉悦的心情,接受现状,顺其自然。不要因为母乳不够而过分焦虑。焦虑不仅不能促进产奶,反而适得其反。

2.可以适时请中医调理,标本兼治。

3.作为妈妈还是要用心记录宝宝的食量,进食频率,生物钟等等。当有了规律后,一切就会变得简单。

以上只是个人的经历,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食量   母乳   吸管   乳头   产后   奶粉   疼痛   妈妈   宝宝   发现   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