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华为”-汇川技术,报喜不报忧

汇川技术公告,预计2022年的营收为215.3亿元-251.2亿元,同比增长20%-40%;对应的净利润39.3亿元-46.5亿元,同比增长10%-30%。

这业绩算是差强人意,马马虎虎。这是结合其过往表现得出的结论。近五年的业绩走势如下所示:

自动化算是一种“上游”色彩比较浓厚的技术型产业,下游的应用场景比较多,优势就是底层逻辑差不多,存在切换的余地。

以2022半年报来看,按对接的下游业务为四个板块——:通用自动化、电梯业务、新能源汽车与轨道交通业务,工业机器人,贡献的营收分别为56.38亿、22.06亿、21.92亿、2.66亿。

其中,增速最快的是新能源汽车与轨道交通业务,同比增长89.34%;其次是工业机器人,增速为38.74%,而主打业务(老业务)通用自动化的增长率(26.24%)是不及前者的。

不知道是公司自己有意的调整,还是因为下游四个板块的需求不同引发的结果。

重点是,如果按照这个增速比例维持下去,公司的主打业务未来可能就切换到新能源汽车与轨道交通业务这边了。

也就是说,公司估值的逻辑在发生变化了,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上游能实现多大的价值,想象空间有多大。

01新能源汽车业务

公司是以电驱系统(电机、电机控制器、电驱总成)和电源系统(DC/DC、OBC、电源总成)两大方向切入到新能源汽车上游赛道的。

那么,这些东西在新能源汽车价值量有多大呢?

概况来说,“三电一芯”一直都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三电指的是,电驱、电控、电池,一芯指的是车载芯片等。

我们一分为二来说,先说电驱系统。

电驱系统由三部分构成:传动机构、电机、逆变器,其中,电机是核心部件。

电机自身有庞大的应用市场(比如高铁、洗衣机),而汽车只是其一,用到汽车上的时候就被业内称之为“驱动电机”,顾名思义,驱动汽车行驶,可是一个、两个、甚至是四个。

电控,其作用是接受扭矩报文指令,引导电机工作,同时将电机副扭矩产生的交流电回充给动力电池。

电机、电控搭配起来就形成一套电驱系统,关乎电动汽车的爬坡、加速、最高速度等功能,本质上是对传统发动机(变速箱)的替代。

传统燃油车企,过去依赖于变速箱,当然就在电机、电控方面积累不够,只会集成,短时期内功课补不上。造车新势力就更不用说了。

吉利的电机供应商为方正电机与卧龙电驱;长城汽车电机供应商有上海电驱动、蜂巢易创和联电;

汇川技术与理想汽车的合作方式是合资成立一家新公司,名字叫常州汇想,理想汽车(L9车型)的电机控制器正是由合资公司提供,而电机供应商却选择了河北蜂巢传动、上海联合汽车电子。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推断出汇川技术的强项在于电机控制器,而非电机。

比如,小鹏汽车(P7车型)的电机供应商为精进电动,而电机控制器选择的是汇川。

广汽的电机是由日资尼得克提供,新能源品牌埃安用的电机控制器是汇川提供的。

蔚来的电机/电机控制器供应商均是:南京蔚然动力科技。

电机控制器方面,汇川在2022 年上半年国内市场份额为 9.3%,在第三方供应商中排名第一(因为TOP1的比亚迪与TOP2的特斯拉是自产自供);

电机、电驱总成方面,汇川2022上半年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分别为4.9%、 5.4%,二者排名均为第五。

然后再看电源系统业务。

DC/DC 是一种变换器,其作用是降压,将动力电池输出的高压直流电转化为低压直流电(12V、24V、48V 等),以满足车灯、空调、音响等车低压用电设备的用电需求。

OBC 是一种车载充电机,其作用是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压,给动力电池进行充电。

关于电源系统方面的市占率官方没有披露,而且供货的车企我也没找到,有知道的同学欢迎在下方留个言。

我认为这方面的想象空间真不大,首先是跟公司过去的自动化业务关联性不大,其次是,有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中创新航那么多的电池大佬在,汇川估计存在感较弱。

02工业机器人

公司工业机器人2022年销售订单实现 50%以上的增长。公司从 2016 年切入工业机器人整机市场,2022 上半年,公司工业机器人在国内市场份额为 5.7%,排名第六,其中SCARA 机器人国内市场份额第二。

所有业务板块中,工业机器人毛利率水平是最高的,高达51.41%(2022上半年数据)。

主要原因是核心部件自制率高:除了减速机外,公司工业机器人其他核心部件,包括电控系统、伺服系统、丝杠、本体都是自己研发、制造,具有非常好的成本优势;

该业务的增速也较快,公司预计工业机器人板块整体会比工业自动化业务的增速快一些。

03 老业务

这是公司的看家本领,立身之本,公司的原班人马是来自华为系。

目前主打变频器、伺服系统、PLC 等产品。下游领域极其广泛,包括锂电、硅晶、3C 制造、起重、空压机、机床、纺织化纤、印刷包装、塑胶、冶金、石油、化工、金属制品、电线电缆、建材、煤矿、注塑机等

2022年公司补足了 PLC 产品性能的短板,形成“PLC+伺服+工业机器人+其他(直驱、总线等)”的护城河。

在光伏、风电等领域为主流的光伏、风电设备制造商提供大量的自动化产品和解决方案。

在储能领域,目前在发电侧和电网侧有较好的落地,围绕电力公司项目提供PCS、升压一体机等产品,总体出货量还不大。

公司通用伺服系统2022 年上半年在中国市场份额约 21.6%,位居第一。

低压变频器产品份额约 14.8%,位于前三名(排名第一、二位的厂商及市占率分别是:ABB,15.7%;西门子,15.7%)。

小型 PLC 产品份额约 10.7%,排名第二(排名第一西门子市场份额39%)。

最后就是,电梯业务就不说了,没劲,因为这一块跟房地产挂钩,没多大的想象空间。

但老业务的增速较慢了,以2022上半年来看,同比增速为26.24%(是不是后劲有问题了,还是疫情的原因),反正远不及新能源汽车业务。

04估值瑕疵点

其一,车企自研动力系统是大趋势吗?

我认为从长期来看是大趋势,对车企而言,核心零部件如果选择外供,成本方面吃不消,而且面临断供的危机,自研是合情合理的事。比如,电池方面,已经有不少车企踏上自研的道路,特斯拉、蔚来、还有遮遮掩掩的小鹏。

那么,动力系统自研也是迟早的事。到时候,诸如汇川这样的第三方供应商的饭碗就被车企掳走了。

但凡事都有个过程,想干跟有没有能力干是两码事,短期来看,车企要搞自研电机、电控,没那么容易,毕竟比亚迪只有一家。

在这个过渡阶段,汇川有足够的时间去享受市场释放的红利。

其二是,上游卡脖子的尴尬。

电机的核心部件是功率芯片——IGBT,负责功率转换,曾被称作是电机里的“CPU”。

这玩意直接影响电动车功率的释放速度:直接控制直、交流电的转换,同时对交流电机进行变频控制,决定驱动系统的扭矩直接影响汽车加速能力、最大输出功率直接影响汽车最高时速等。

汇川电驱系统的IGBT的供应商有英飞凌、斯达半导体、宏微科技等。但IGBT短缺的尴尬局面估计也有。

关于对上游核心零部件的方面,目前汇川暂时没有启动自研IGBT的动作。但在碳化硅衬底、器件设计以及晶圆制造等方面均有投资布局,是以基金投资的形式进行。

大家都知道,敢于暴露自己弱点的上市公司并不多,券商的研报、公司自家的年报、公告等给出的信息往往是千篇一律的好,我们要从海量的信息中发现一些隐患不是容易的事。

但话又说回来,风险排查做归做,但也不能鸡蛋里挑骨头,毕竟天底下没有完美的公司,不然干嘛要上市。我们留个心眼就成。

写完这篇文章,我的收获是其一是,正在转型中的公司应该怎么看待,比如本文中的汇川,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对接点想象空间有多大;其二是,对待科技型公司,最大的考验是在于对核心零部件的控制力有多强,发现没,到头来都会归到芯片这一环节,这是个硬骨头。

关于汇川的策略,我的看法是重点关注2023这一年,是否会增加新的来自主流车企的客户订单,还有就是主力资金的态度。截止到2023年底,公司的主力资金情况如下所示:

近一个月的股价走势如下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华为   新能源   控制器   机器人   电机   核心   业务   工业   汽车   系统   技术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