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角营销老将,就能治好WEY的内伤?

作者 | 赵文华

春节刚过,车圈就来了一场“高管大挪移”:原领克汽车副总经理陈思英北上保定,担任WEY品牌CEO 兼坦克品牌营销总经理,于2022年7月离开、曾被称为长城“二号人物”王凤英则南下出任小鹏CEO。

相比在长城一干就是30年的“铁娘子”王,陈思英的职业履历更丰富,入行20年服务过7家汽车公司,于2019年4月加盟领克汽车。

从吉利挖角营销老将,圈内人都懂,那就是长城必须拯救WEY品牌。

长城汽车的“大悲”

尽管2022长城汽车的官宣销量依然超过100万,但其中包含了海外的销量,国内全年批售880,808辆,同比下滑16%,排名跌出前十,是吉利、长安、长城“三驾马车”中唯一一家负增长的车企。

拖长城销量后腿的因素很多:哈弗H6太老,被寄予厚望的DHT混动又接不住。2022新能源大盘增长90%,长城新能源的销量同比却下滑了7.5%。

最悲催的是WEY品牌。去年WEY销量愈发惨淡:全年累计销售3.62万辆,较2021再次下滑37%,单月上5000的只有一个月,最差的月份只卖出1200辆——说句扎心的话,WEY拼命跑了6年,蓦然回首还在原地踏步。

WEY如流星划过的灿烂历史就不说了,现实是,曾经的白月光变成了朱砂痣,最后化成了一根铁刺,将长城扎出了内伤。据消息人士透露,去年WEY品牌的营销费用达4个亿,相当于每卖一台车光营销费用就上万,难怪外界用“钞能力”来评价它。

WEY的致命伤

既然钱和爱都给到位了,算中国品牌最早一批下海玩高端的WEY为啥一年不如一年呢?各方言论很多,但个人认为,最致命的是无论品牌还是技术,WEY已被彻底边缘化。

早几年提到WEY,大家还礼貌地冠以“高端”,近两年随着新、老品牌的重新洗牌,花30左右万买车的人大都不会将WEY列为备选。参考下各细分市场的销量排名:表现最好的摩卡DHT插混排在中型SUV第69位,拿铁DHT插混则位列紧凑级SUV第74位。

冲不破价格天花板,那就退而求其次,殊不知更尴尬:玛奇朵DHT插混销量排名被甩在百名开外,月均销量不足百辆,不仅没能苟且地增补销量,还错乱了WEY的品牌定位。

建议WEY的营销团队多分析下上帝的新行情,现在买国产电动车的人大概分为两类:一类图价格便宜,比如宏光MINI那种代步的花哨“老头乐”,或者像埃安Y那种,15万的价格,空间贼大,配置还贼高;另一类图品牌,类似于“哥就是要买价格贵一倍的手磨冰滴咖啡”那种调调和体面。但显然,价格从15万拉到30万的WEY哪头都不占。

说技术边缘化并不是说长城这套DHT混动技术不好,事实上,这套采用两挡混联拓扑结构的混动技术既省油又有力,但又怎么样呢?油电混动本身不是主流,更何况离大脑海马体最近的是丰田和本田混动。

再来看DHT插混,2022插混汽车全年零售近142万辆,同比增长160.5%,可惜长城DHT也没能插不进去,因为垄断性的销量都被比亚迪DM-i拿走了。

原以为DHT会成为“出道即巅峰”的大主,结果变成了甲乙丙丁的群演,残酷的现实一度逼得长城CGO李瑞峰情绪失控,喊话余承东狂批“增程技术落后”。但其实他很清楚,赛力斯从无人问津到交付破万并不因为它卖的是增程车,而在于它找到了“救世主”华为,在智能电动车时代,华为自带的吸金能力是目前任何一家传统车企都不具备的。

WEY何举步维艰

其实,通过古早赛力斯可以看到与WEY相似的经历:传统车企用传统思维以传统工艺造出传统好车,然后放到市场上,被某些出生即高端的新势力轮回碾压。

怪用户不识货?真不是。现在新能源车动力结构简单,三电技术有差距,但差距没有大到让普通用户无法接受的地步。2挡/3挡DHT混动或者增程式,都是为了解决续航痛点而存在。谁的续航里程长一点,谁的亏电油耗低一点,在首批新能源用户眼中不过是最大公约数,远不及新鲜感能繁殖消费欲望。

说到新鲜感,WEY第一款车VV7真是挺足的,但再看看现在的几款车——玛奇朵、拿铁、摩卡都跟速溶咖啡一样,毫无灵魂。如果说这几款无法彻底摆脱燃油车的影子还情有可原,那么在去年底亮相的蓝山DHT-PHEV就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难不成这款“脸谱化”车型的设计团队来自小鹏与理想,以至于搞成了小鹏G9与理想L8的结合体。

技术大同化本身对传统车企就是一大“硬伤”,失去这一盔甲后,WEY的短板越发被放大:设计想创新却一直在跑偏,营销想求变却褪不掉原味儿。试问,它拿什么在让BBA都卷出内伤的高端新能源市场求生存?

这只是我们从外面看到的WEY,那裹在内里的又是什么呢?是因地域限制、文化隔离以及保守思维导致的体系进化能力上的缺失。这或许才是奔赴保定的职业营销人所面临的最大困难——一台转动了30多年机器早已产生惯性轨迹,就算它想停下来重新选择,恐怕也得费尽九牛二虎之力。

WEY退无可退

年销3万多,甚至比不上某些新创的汽车品牌,WEY还有存在的价值吗?且不说WEY本身就是特殊的符号,就从商业角度来看,WEY也必须拼死一搏。

来看看长城汽车最新出炉的财报数据:2022年,长城汽车营收1373.51亿元,归母公司净利润82.79亿元,同比增长23.09%。单车平均售价超12.87万元,同比增长20.8%;20万元以上车型销售占比上升5个百分点,达15.27%。

几大关键数据既漂亮又让长城极度焦虑。毫无疑问,坦克品牌是其最大的贡献者。2022年,坦克品牌全年销售12.38万辆,同比增长46.45%,无论讲整体利润贡献还是对长城汽车平均单价的拉动,坦克品牌都排在第一位。

问题是,坦克的“天花板”已来了。不管长城对坦克的期望值有多高,但从这个品牌的定位及命名开始,就注定了坦克是一个小众品牌。在燃油车不断下坠的这两年,凭两款车累销超20万已经是传奇。从具体车型来看,坦克300去年卖出10W+,占品牌年销量的82%,已榨出了极限,今年就算有坦克500 PHEV以及坦克700加入,全年销量目标最合理的区间也就在15-17万辆。

不仅如此,欧拉品牌已提前进入“瓶颈期”,虽然不断开拓海外市场能够实现欧拉的增量,但国内市场自去年7月开始已连续6个月下滑,月销从最高峰1.42万辆“断崖式”下跌,去年最后一个月只卖了5000多辆,相当恐怖。为扩大用户基盘,欧拉打算放弃“宠女”的定位,但光凭营销方式的改变能否解决增量,还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悉心培育的坦克与欧拉两大“雌雄双侠”先后面临增长难题,而今年,长城汽车希望冲刺160万辆(也是颜面目标,不能掉队长安、吉利太远),较2022年增加了54万辆。近几年中国品牌出口量连续增长,可以解决长城的部分增量,但WEY至少应该贡献10万的销量。作为一个用心血与金钱浇灌了7年的品牌,年销还达不到10万基准线,也不太好意思吧。

更何况,今年走不出烂泥潭,WEY将彻底失去翻盘的机会。因为特斯拉引爆的价格火药桶,已经开始炸裂中国新能源品牌成长的最好环境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长城   内伤   销量   新能源   增量   老将   坦克   传统   长城汽车   品牌   价格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