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耳机经历长篇连载—边学习边上路,记已经停产的NS1和NS2

终于,我下架了自己的NS3R和NS4耳机(同时还有一两款线材),目前仅挂有自然声NS3和NSX及NSX-max,也算是基本告别了自己做耳机的生涯了。趁此时机,准备慢慢聊聊自己这些年做耳机的一些经历和趣事,相当多是内部的机密性的,嘿嘿(不涉及商业机密),希望大家喜欢。

接上篇: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93745796830183996/

一、自然声的首秀,NS1耳机

NS1所用的材料很简单,单元壳体都不是什么稀奇的玩意儿。壳子如上,网上到处都是,它的优点是便宜,而且声学性能还可以(仿的一只名耳的壳子),但隔音和做工就很一般了(后面经常被同行黑:连壳子都是用公模的,声音能好吗?)。单元也是,一只10mm的镀钛膜单元,素质实在谈不上好。话说,我这也自黑好吗?

自然声NS1耳机,自己第一次尝试

如果我说,NS1的调音曲线是用肉耳调出来的,而且只花了不到1个小时就完成了,是不是更算自黑了。当时,水月在旁边换阻尼,俺在旁边用肉耳听,用俺的手机(小米note,内置hifi芯片那只)。一边发现各种怪声,以及“低频再少点”,“高频再多点”这类的指示。直到这根曲线出现,然后自己就觉得OK了。

NS1的调音曲线,肉耳调出来的

这根曲线很明显超出了水月当年的认知,他当年还是以低频要多,高频要平做为调音的出发点的。觉得这根曲线声音肯定不好,但我坚持!就今天来看,这条曲线也可以说比现在很多的耳机强。它在4k以前,6k以后都几乎没有毛病。中低频刚刚好,可以说完美符合哈曼的要求,适当掉落的100hz以内增让低频干净(虽然更后出现更好一点),3K的峰刚刚好10db水平,然后掉落。5k的峰是这个振膜的一个缺陷,这小段高频会微微偏硬,然后6k又好了(能听出的都是听音的高手)。7k处补偿后会有一个很小的谷,刚刚好把人声齿音消除了不少,让人声更好听。10k后的那个谷比理想值少了5db左右,但也没什么毛病。实在无法想象,当年自己凭一对肉耳调出了这条曲线(我真是个天才啊,哈哈)。好几年之后,还有不少的耳机用类似的调音曲线靠它卖到700+的价格。

初试市场的NS1

然后自己就靠它听音乐,而且越听越觉得好听,于是兴冲冲的到自己的群和基点声技俱乐部吧发表各种感叹,引得一堆人兴冲冲的想听。但俺就这么一只,当然不出让。于是大伙儿纷纷表示:出来卖声吧,出个价,俺们支持你!

听到这,心里很难没想法,于是跟水月商量出一批手工版(由两位大佬亲自加班手工干活,这成本不低就是了),满足一下粉丝们的要求。手工版很快就提上了日程,俺在淘宝上发布了下,出了一个价,收获了约30余个订单。那段日子自己天天往水月那里跑,两个人加班加点的干活搞出来了一批(我也因此详细了解了耳机的制造流程和要求)。包装,那是各种将就(被收到的人笑得不行)。但收到的粉丝都觉得声音不错,比当时流行的好多塞子好多了(就哪怕今天,这条曲线也不算差)。

正好当时自己打工生涯又又又又出现了问题,跟自己的领导各种不对付,摸鱼的日子越来越难混了。因此自己不由得想着自己出来做产品了--咱不跟你玩了,行不?于是,在2016年底,注册公司和商标、找包装和代加工厂就提上了日程。当年,耳机市场上各种妖声盛行。而自己希望自己产品的声音听感自然、不偏不倚,兼具还原和优美,因此把自己品牌命名为“自然声”。今天及未来,这种声音特点也将是自己的终极目标。

专门为NS1附送的特别签名版的方岽清老师的专辑,市场上从来没有出售过

当然,找代加工厂的成本就比手工版低多了。但价格是不可能低的(否则买手工版的要骂死我),但可以送东西。于是又找到了方岽清老师,正好他手里有一批已经生产好的他的《清+Cello》大提琴专辑CD,滞销了200张光盘,没有包装。方老师为此跑了一趟印刷厂,专门做了一批包装,还统统签上了名,寄给了我(当然,是要收费的)。这也成了自己后面的一个特色,买CD送耳机(前面手工版的也补送了一张),嘿嘿。

这张带签名的全球限量200张的特别版唱片,今天也值不少钱了。我2018年把自己剩的一张就卖了200多元,亏啊。现在方老师名气更大了,应该可以轻轻松松挣回耳机钱了,哈哈。

二、自然声NS2,自己学习之路上的一只耳机

自然声NS2,“作曲家”耳机

NS1自然是不能满足耳机业务的要求的,它在外观上太low了,声音素质也不算高。因此,当自己正式开始经营生意后,出一只外观上高大上的耳机就成为相当急迫的要求。至于声音,那段时间自己“学习”了不少的调音的“科学”要求和方法(都是从水月那学的,基本都是错的,所以加了引号,哈哈)。幸运的是,自己并没有相信它们,我还是更相信自己的耳朵,以及……嗯……自己朋友方岽清老师的耳朵。哪怕是今天,这也是自己调试音箱等产品时的基本原则:即相信科学也相信玄学的听感。不过,自己的实践也表明,它们其实是统一的。当然,对半吊子除外。

说正事。那时水月买了一台3D打印机,靠它可以任意做出各种外壳而不需要模具了,这可以让耳机壳体完全不受限制,同时前期的投入直接基本为零。水月靠它出了他的一只4单元的耳机。即A4,不过结果却很不美好,销量一如即往的惨淡(被揭老底的水月不知道是不是很想打我,哈哈)。而我捡了漏,壳体用了一个公模(算是吧),单元用的A4低频单元的全频版本(定制单元的好处,可以根据要求做改变),出了自己的NS2。销量比A4好多了,大笑。

NS2的壳体是一只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壳体,佩戴舒服不说,隔音也好。它的调音自己修改了好几次后,自己都确定不了。因为自己并不很自信自己的耳朵,So,把几个调音版本都寄给了方老师,让他选择他喜欢的版本,这也是这只耳机叫“作曲家”的由来。

3D打印的壳体需要后期人工磨外壳,然后加光固胶等一系列操作,加上后面组装也麻烦,这导致NS2的成本巨高,所以,NS2价格很高。幸好它的调音还不错,频响曲线如下(红色为按音特美补偿的曲线):

自然声NS2耳机调音曲线,一条非常有特色的曲线

这条曲线很有意思,它并不完全符合音特美,但又在某方面符合。在1.5k以前,它完全符合音特美,很平直,而在3k-9k也很平直。1.5-3k则是很平滑的减少了5db水平。NS2因此具有非常有特色的声音,中低频相当正确,高频也正确却又总体微暗,这突出了中频人声,它的声音即能还原还很耐听。虽然两单元全频导致它的素质并不高,但它的声音特色弥补了这个缺点,音乐家的选择真不是盖的。

不过,它的壳体还是不小,对很多小耳朵的用户不太友好。一年多后,自己优化了壳体(小很多,女生戴都没问题),重新调整了阻抗,基本没动调音,出了NS2Pro版。但Pro版没有卖多少就停产了,因为它的成本高导致价格确实贵了;另一方面是耳机市场的进步导致更高素质和售价更便宜的产品各种花式出新。不过,NS2的声音特点甚至在自己停产很久了,也有很多用户时常提起并感叹市场上没有第二只这样的耳机了。

自然声NS2Pro,壳体和制作都非常的漂亮

除了耳机外,自己还给NS2搭配了漂亮的竹盒和纯手工制作的植鞣革头层羊皮包,增加了它的B格。成本不菲,以至于自己后面都不敢搞了。

NS2非常漂亮的附件

当然,买CD送耳机的行动也继续,这次是方岽清老师新出的《侠》三重奏协奏曲的签名版。这首乐曲因为电视剧《大明风华》中采用了它的主题而让很多人知道了方岽清和这首曲子,结果专辑很快销完了。所以也绝版了,签名版也能卖不少钱了,哈哈。

方岽清老师《侠》大型三重奏协奏曲专辑

在《侠》送得差不多后,自己还送了不少大作曲家叶小纲老师的《玉观音》双张限量版,拿了出版商所有的余货。可惜,由于叶老师和方岽清都很忙,没有搞到叶老师的签名版(方岽清是叶老师的学生,本来以为应该可以搞定),否则,一张唱片卖回耳机价都没什么问题了,嘿嘿(叶小纲,中央音乐学院校长,国内著名作曲家,和赵季平老师齐名的大师级作曲家)。

转眼数年勿勿,它们都停产已久了。耳机市场就是这样一个快速更新的市场,各种新产品在那个时候纷纷粉墨登场,各种新技术、新调音层出不穷,大家的注意力都会被新的产品所吸引。想要生存,新产品必须很快的更新出来。自己也因此很快推出自己的NS5和NSX,以及后面的产品才行,这就是后面的故事了。

这样的市场基本上也让耳机成为一个快销品市场,几乎没有什么经典的产品能长期生存下来经累出名声(那怕自己的NS5MKII也没法)。自己慢节奏的方式也让自己不太适应它,因此慢慢的转移到了音箱市场上,出了自己的第一对音箱,自然声NS16音箱,不过这是2019年初的事了。

自然声NS16,自己转型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水月   耳机   壳体   低频   边上   曲线   单元   声音   自然   老师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