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政变后,慈禧为何只将光绪囚在瀛台,而没有直接废了他帝位?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失败。以光绪皇帝主导的“百日维新”惨淡收场,“六君子”血染菜市口,光绪帝被囚于瀛台之上。朝野惊骇,海外震闻。

慈禧又一次赢了,赢得惊心动魄——若不是袁世凯提前看清了形势,此时黯然魂殇的,恐怕就是她自己了!

由“垂帘”到“撤帘”,再由“归政”到现在的“训政”,慈禧并未有多大的欢喜,反倒是笼罩在深深的失望之中:皇帝是决计不能再留了!慈禧的心中暗暗做好了废黜光绪帝位的打算!

然而,世事无常。慈禧至死都未对光绪帝行废立之举。究竟是怎样的原因让慈禧打消了废黜光绪的念头?

宗室子嗣难以为继,千挑万选亦寻不出慈禧钟意的合适人选

“百日维新”失败,康有为出逃,军机四京卿悉数被斩。慈禧太后复出训政,自是还是任用原一班的老臣。军机、内阁六部大换了一班人,弹冠相庆。

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朝臣已易,仍然在位的天子就格外地引人注目了!

坊间废立之说甚嚣尘上。

“皇上究竟该换谁?”这是朝野京中现下最热议的话题,一些心思活动之人纷纷奔走打听。若是提前揣摩到了皇太后心中取而代之人,就能提前押宝了富贵,从此飞黄腾达,此生便是享用不尽了!

旁敲侧击打探消息的,甚至都打听到了李莲英的头上。但他一直都三缄其口,绝不肯透露只字,亦不敢说什么模棱两可的话让外人浮想联翩。事实上,李莲英亦不知下一任“新君”会是谁。

慈禧始终不得头绪,茫然无措。思来想去,终是为难……

帝统自然只能从道光帝这一脉子孙中去索寻,而慈禧始终举棋不定的,是究竟为咸丰帝立嗣,还是为同治帝立嗣:

如若为咸丰帝立嗣,便是同治、光绪的同辈,慈禧仍是皇太后,亦可以继续垂帘听政。只是“载”字辈中,早已没有了幼年子嗣。已成年的嗣皇帝继位即可亲政,根本谈不上“垂帘听政”。以慈禧的心机,岂能将权柄轻易予人,甘为他人做嫁?

看来只能为同治帝立嗣,从同治的子侄“溥”字辈中物色。“溥”字辈幼子颇多,可迎入宫中教养,亦可以继续训政独掌大权。这是有成例的,圣祖爷康熙八岁登基就是孝庄太皇太后教养成人的!但这仍是有着顾虑,既然现下可以为同治立嗣,那当年同治大行之时,又为何偏偏为咸丰立嗣而选光绪为嗣皇帝——这摆明了就是想抓权!

清流耿直,人言可畏,慈禧不得不慎重!却也着实令她左右为难!

但是既已有了废立之念,左右为难也得选!只能两难取其轻——在“溥”字辈中多做打算了!

慈禧先问了荣寿公主的意见,又与近支王公们密议了多次。最终才选定了载漪幼子,十四岁的溥儁。

人选勉强算是定了下来,可慈禧并未冒失地直接行使废立之举。一则是她心中仍有诸多的顾虑,二则时局又发生了意外的变化……

一逆再逆!同治与光绪的任性令年事已高的慈禧不再有自信能培养出称心如意的新君

其实慈禧亦并不很喜欢溥儁,这孩子虽是很强壮,但长着一脸的横肉,举止亦傲慢粗鲁,德行上很难配为一国之君。

即便是有诸多的不如意,慈禧亦只能如此,但废立之事仍是兹事体大,她不得不问问心腹之人的意见。

于是,军机大臣荣禄便被“叫了起”。

荣禄算是慈禧为数不多的可以推心置腹之人,但荣禄亦有荣禄的耿直。他不同意直接废立,却又不愿拂逆了慈禧,便另辟了蹊径:

不行废立,但可先令溥儁过继给同治,先立为皇储,以后徐徐图之。

“本朝的家法是不立太子的。”慈禧仍觉得不妥。

“立储总是要比废立颜面上好过一些!”荣禄耿直而言,自有他的一番道理,“当初立皇上的旨意,就曾言皇帝若生有皇子,便承继给同治皇帝。现在皇上膝下无子,就得另寻承继,这是名正言顺的,亦能说得通。”

是啊!当初选光绪为嗣皇帝时,生父醇王仍在世。朝臣清流怕再起前朝嘉靖帝的“大礼议”之争,清流言路甚为沸腾,甚至还闹出了言官“尸谏”的大事,最后不得不在旨意上加了这样一个规制,才平息了浮议。现在亦可以据这道旨意自圆其说,一是阐明立溥儁为“大阿哥”是不得已的苦衷;二是就此洗清了恋栈权柄的嫌疑,反倒显得冠冕堂皇了!

慈禧欣然允命——说到底,她亦有她不得已的苦衷:

慈禧知道,想要教养出一个顺心如意的皇帝,非得很下五六年的功夫才行:同治帝六岁继位,光绪帝四岁入宫,皆是孺子可教的年龄。而当年慈禧年富志强,这二人的性情又怯弱温顺,很是畏惧慈禧,所以能控制得当,慈禧才得以独尊朝堂。

这位溥儁眼下已经十四五岁,早就有了自己的主意,并且又是这样懵懂叛逆的年龄,没有幼时的悉心调教,现在驾驭起来并非是件易事!而且此子在初见之时就显得颐指气使,不甚惹人喜爱。加上慈禧现在年事已高,很是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最重要的!就连同治、光绪这两个看起来甚至温顺的“儿子”都是这般忤逆,溥儁的未来就更加难测了!

先为“大阿哥”也好!奉进宫来先磨磨他的锐气——比较于立即行使废立进宫就奉为皇帝的溥儁,“大阿哥”的头衔调教起来更为顺手,那就不妨按荣禄说的办!

于是,几日之后,明喻溥儁入宫立为“大阿哥”,只立皇储,不提废立!

后来,时日长了。亲眼得见溥儁和他的生父载漪种种做派,便愈发地觉得当初决定立嗣不行废立是英明之举,便更加不愿提起废立之事了!

亲贵居心叵测,端王载漪的急不可待,几乎令慈禧被架空权力

自从宫里传出慈禧皇太后对溥儁青睐有加的消息,载漪便按捺不住了——溥儁尚小,慈禧年事已高,而自己又正值盛年。用不了几年,整个大清都得改弦易张!只待慈禧老佛爷归天,载漪便整个大清天字一号般的存在!

不几日便有了确切的消息,一天夜里,宫里来了人。

李莲英带来的消息却令载漪十分失落沮丧:溥儁立为“大阿哥”,即刻奉入宫中。

原来不是“废立”而是“立储”,载漪的郁闷可想而知——“大阿哥”终究不是皇帝,虽然几乎已是板上钉钉的准事,但还是有恐夜长梦多,变数非常。

虽然李莲英一再解释慈禧亦有万不得已的苦衷,但载漪的心中仍是记恨上了挡着自己飞黄腾达的洋人!

于是,当“扶清灭洋”的义和团闹将起来的时候,载漪便首当其冲地很是起劲!

废立之事被慈禧一拖再拖,载漪却早已等不得了!——他决定要借助义和团之势逼一逼慈禧,让她不得不废了仍在大位上的光绪!

仅仅几个月,义和团运动便如野火燎原一般燃遍了整个京畿要地!

载漪不遗余力地推波助澜:先是屡屡在慈禧面前夸赞义和团的“神法”,又在自己的王府设立神坛,更是让麾下的“虎神营”与义和团、董福祥的“甘军”混迹在一起,焚教堂,攻使馆。撺掇慈禧向诸国宣战!

溥儁在宫中亦是不闲着,当着光绪的面骂他是“二毛子”,到最后甚至对光绪大打出手。弄得光绪敢怒不敢言,愈发地在宫中举步维艰,就连慈禧都看不过去对溥儁大加申饬。

而这才刚刚只是开始:愤怒的洋人派军舰齐聚大沽口,荣禄手中的军队忙着防范八国联军;南方督抚对进京勤王救驾的谕令置若罔闻……京城之内便再没有能弹压住溥儁董福祥的力量了!溥儁伙着义和团,先以攻使馆之名烧了翰林院,又打砸抢烧了临街的商铺,吓得“四大恒”纷纷关门,京城所有市面上的生意几乎陷于停顿。

这还意犹未尽,载漪与刚毅在朝堂上随意斥骂大臣,稍加不如意,便指认对方“通洋”,轻则抄家焚府,重则弑杀朝廷命官,将整个京城弄得乌烟瘴气,宛如人间炼狱!

到了最后,载漪又盯上了光绪。他认为洋人阻挠慈禧废立固然可恨,但光绪更加可恶——如果他早早地死了,溥儁还用当什么劳什子的“大阿哥”!

于是,他领着义和团的“大师兄”冲进了大内,要把光绪这个“二毛子”揪出来杀掉!

形势最危急时,慈禧太后的身边仅剩了李莲英他们几个太监。若非慈禧故作镇静将载漪斥骂了出去,荣禄及时带着亲兵赶到,光绪十有八九就被乱刃分身了!

局势最为严峻时,就连慈禧都暗地里跟李莲英抱怨:

“当下的朝局,我的话亦都算不得数了……”

实事求是而言,载漪既没有恭亲王执掌大局的才智,亦没有醇亲王大局为重的觉悟。仅为一己之私,置国家命运于不顾,拿来争权夺势。即使扳倒了慈禧,亦早晚会覆灭了国家,实为乱臣贼子!慈禧再是愚昧,亦不敢将国家托付于此父子的手中……

西方列强借机干涉清廷内政,让慈禧投鼠忌器

载漪在利用义和团争权夺利,慈禧亦在利用义和团发泄着自己对洋人的不满。西方列强,亦是希望通过干涉中国的内政,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肮脏目的。从戊戌变法到戊戌政变,西方列强终于找到了机会!让慈禧归政给光绪,正是他们肮脏企图的第一步。

西方各国从同治初年一直到现今,一直都在同着慈禧掌控的清政府打交道。他们认为,由慈禧、恭亲王、曾国藩、李鸿章乃至左宗棠与张之洞这样的人控制着的大清国,并不容易被把控。倘若将这群人换成了生性怯弱的光绪政府,似乎更符合他们的利益。

所以,光绪被囚于瀛台伊始,西方各国就深表关切。先是派了洋医来检查光绪的身体,又暗中与南方督抚照会,表示并不希望光绪退位。

义和团运动直接导致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这愈发地令慈禧投鼠忌器,不敢轻易发动废立之举。

事实上,慈禧在废立问题上曾问计荣禄,荣禄亦问计于李鸿章,而李鸿章亦是派人遍访西洋各处征询了意见,最终才促成了慈禧做立储,不废立的态度。

清廷的内政,竟要仰承洋人的鼻息,可悲!可叹!可怒!可耻!

所以,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城,在慈禧看来,并非全是义和团杀教民,攻使馆的缘故。很大程度上是想以武力逼迫慈禧退位放权,让光绪重新执掌国柄。

所以,她必须得逃,还得带着光绪一起逃!否则,她势必会被洋人、督抚与皇帝架空权力,万劫不复!

庚子国难,与光绪帝的“患难与共”,终让慈禧稍缓心中芥蒂

慈禧逃了,在八国联军的子弹打进紫禁城时,慈禧早已难以为继,只能选择套上大车,掳着光绪灰溜溜地向西逃窜。

一路上担惊受怕,既要防着洋人,防着义和团,更要防着自己手下的溃兵:洋人是要让她退位;义和团是想要皇帝的命;而自己手下的溃兵更为可怕,或许连她于皇上的命都想要!

颠沛流离,灰头土脸。她怕,光绪亦怕。这种同病相怜的情感,莫名其妙地促使慈禧与光绪共同放下了心中的怨恨,彼此“相依为命”。

到了山西地界,情况有所好转,慈禧与光绪终于不必再为饥渴起居而殚精竭虑。慈禧终于松了口气,虽仍谈不上体面,但终于又可以发号施令了:

“吩咐下去,千万保全皇帝的饮食起居。我这边有的,他那边亦需同样,绝不准有半点的差池!”慈禧私下底这样吩咐李莲英。

她怕了,即使在逃难的途中,她亦怕外界,尤其是洋人说她虐待了光绪。此时,还谈什么废立之事?只要能保全自己的性命和权柄,让她做什么都行!

八国联军议和的条件提了出来,幸好没将慈禧当成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但总是有些人要当替罪羊的:载漪、董福祥、刚毅等,赫然都在必须问罪的前列!

几番讨价还价,洋人仍是不肯让步,最终只能委屈求全,载漪等人,充军发配甚至自裁殒命

洋人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慈禧得以起銮回京。

在路上,荣禄就密奏:既然载漪已经获罪充军发配,那“大阿哥”溥儁亦是不能留在宫中了:一是怕洋人与督抚生疑;二是怕载漪的余孽以此为念,再图反复。慈禧矍然惊惧——载漪带着义和团冲撞中宫的情景回想起来仍使她心有余悸!

于是,回到了紫禁城后,慈禧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溥儁撵出了宫,随着他父亲一起奔赴了新疆。

虽然见到洋人对光绪的亲热让慈禧深有防备。但是,自打溥儁被送出了宫,便再没有人敢提起光绪的废立之事了!

经此一难,慈禧绝不敢在擅动光绪了!

插图 源于晚清题材影视剧及网络插图,如有侵犯,通知速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光绪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   慈禧   戊戌政变   督抚   帝位   同治   宫中   联军   洋人   皇帝   瀛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