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诗画中国》:追寻古典文化里的中国记忆,重现古人的生活镜像

《诗画中国》

郭晔旻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本生活非必需品的寻美之书,如何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美,再用当下的风格把传统艺术展现出来,正是这本书的特色所在。本书选取了古代诗词和绘画当中描绘的社会场景,从生活到服饰,从日常娱乐到修学旅行,重现古人的逸趣及生活镜像,将读者带入这幅诗画当中,了解他们的物质所在和心灵居所。

从《元日》到现在,过年还是老味道(节选)

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写过一首《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年一度新春佳节的情形,十个世纪过去了,过年的习俗,却没有多大的变化。

从《燕京岁时记》的记载看,一个世纪前老北京的年味,在腊月里就已经相当浓郁了。

如今的春节长假要从除夕才开始,《燕京岁时记》里的北京却不是这样。在腊月十九到廿二这四天里,根据钦天监选定的“吉日”,朝廷会下令“封印”,也就是停止办公。“封印”当天,各级官僚会纷纷宴请同僚,“以酬一岁之劳”。与此同时,各类私塾也宣告停学,称为“放年学”,学童对此当然大表欢迎。甚至各种戏院在一年中剩下的这几天里也不开工了,这叫作“封台”。艺人们要一直休息到大年初一才重新上台开演,所谓“歌咏升平”是也。不过,要说那几天的京城众人全都放假倒也不至于,起码无赖扒手之类的刁民,就会毫无顾忌地努力工作“冲业绩”,原因也很简单——反正“封印”之后,“官不办事也”。这当然令人哭笑不得。

除了属于“小偷家族”的黑色幽默,“老北京”们那时候都在忙些什么呢?从腊八开始,大家都在忙着储备大白菜,这是因为当时的京城百姓不能一年四季都吃到新鲜的蔬菜瓜果,冬春两季要靠地窖里的盐腌白菜过日子。这样的习惯至今依旧保有残迹,比如直至今日,北京的腌菜都十分有名,六必居、天源酱园、桂馨斋都是如今北京有名的酱菜园子。当时还有说法,“菜之美恶,可卜其家之盛衰”。相比之下,贴春联、门神反而显得有些平淡无奇。

真正意义上的“过年”是从除夕开始的。虽说叫作“三十晚上”,其实在除夕的早上,就有“皇上升殿受贺;庶僚叩谒本管”,这叫作“拜官年”。平民百姓也在这天走亲访友,称为“辞岁”。新婚男子在这天必须携妻子到岳父家“辞岁”,不然就是“不恭”了。各家各户还要在门前撒上芝麻稭(同“秸”),称为“跴(踩)岁”。黄昏之后,家家户户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倒是与如今的习惯别无二致。

除了年夜饭,还有“年饭”,这是除夕必须准备的供新年祭祖用的饭。“敬天法祖”是中国人的传统,祭祀祖先的“年饭”自然怠慢不得,要用黄、白两色米做成,还要插上松柏枝,缀以金钱、枣、栗、龙眼、香枝,以寄托美好的愿望。“年饭”放置的时日也有要求,即“破五之后方始去之”,“破五”指的是正月初五。同样,天上的诸位神仙也要犒劳,《燕京岁时记》记载,北京人在除夕这天会在庭院里摆放长案(“天地桌”),上面供着“诸天神圣之全图”,称为“百分”。苹果、干果、馒头、素菜、年糕这类的供品自然是少不了的。

《燕京岁时记》的年代,还没有PM2.5与噪声之类的概念。除夕之夜,放鞭炮自然是少不了的。所谓“天光愈黑,鞭炮益繁”,这样的景象如今的国人也绝不陌生。显得有些稀奇的倒是当时北京城里除夕晚上焚香的习惯,这种香来自西藏,名为“藏香”。“每届岁除,府第朱门,焚之彻夜”,其香味妙不可言,触鼻芬芳,“真香中之富贵者也”。爆竹声声之中,尚需焚香“接神”下界,如此转瞬之间,一年便已过去,而来到了新年。

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就是大年初一,晚清未行西历,所以也叫“元旦”。当天次出房的时候还有讲究,要“迎喜神”而拜之,为的自然是新的一年有个好运气。同样表现出当时京城人求吉心理的还有节令饮食,里面大多包含着深刻的象征寓意。譬如,《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是日(大年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作角而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角”,就是“饺”字的早期写法,宋代时称为“角儿”。“饽饽”是满族常见的面食称谓,大名鼎鼎的“萨其玛”也是其中的一种。《燕京岁时记》里就说,“萨其玛乃满族饽饽,以冰糖、奶油合白面为之,形如糯米,用石灰木烘炉烤熟,遂成方块,甜腻可食”。

元旦自不待言,其实新年伊始,天天都有各自的讲究。大年初二,是老北京“祭财神”的日子。跟今天一样,财神老爷人见人爱,当天的鞭炮“昼夜不休”也就可想而知了。大年初五也是非常重要的日子,谓之“破五”。在此之前,不能“以生米为炊”,妇女更是不得出门。只有等到翌日(初六),新婚女子才可以回趟娘家。大年初七是“人日”,要看老天爷的脸色,要是天气晴朗,就预示家族兴旺,反之似乎就大大不妙——“阴则灾”。当然还有补救之法,初八晚上点108盏油灯,焚香祭祀,叫作“顺星”,可以用以辟除不祥。

“破五”之后,商家陆续开市经营,年味渐淡。不过在正月十三到十六之间,还有“灯节”,京城各处张灯结彩,燃放烟火鞭炮,称得上是全城范围的盛大狂欢。其中正月十五这天,必定要吃“元宵(汤圆)”,自然是当天乃“元宵节”的缘故。再到十九、二十、二十一这三日之内,朝廷同样根据钦天监的意见下令“开印”,于是各级衙门恢复办公,日常生活逐渐恢复如常,历时将近一个月的“过年”,到此方告结束。

作者:郭晔旻

编辑:袁琭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燕京   满族   岁除   京城   年饭   饽饽   白面   腊月   封印   除夕   鞭炮   北京   中国   古人   年初   当天   古典   记忆   自然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