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最有“中国味儿”的节日!

元宵节,始于汉,兴于隋。在古代,元宵节是极为隆重的节日。

据《隋书·音乐志》曰:“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如今的元宵节,一定程度上,已从中国的盛大狂欢节,淡化成春节的“余兴”。

今天是元宵节,我们想通过诗歌,进行一次寻根之旅,寻找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新正元旦之后,人们忙着拜节、贺年,虽然新衣美食,娱乐游赏的活动却比较少。

元宵节则将这种沉闷的气氛打破,火树银花,宝马香车,再加上美酒佳肴,歌舞丝竹,把新正的欢庆活动推向了高潮。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隋朝开创了赏花灯习俗,隋炀帝下令在正月十五“通街设灯”。唐朝的元宵节,灯火更阑,且全民性参与的特点有增无减。

“金吾不禁夜”,“金吾”一般指负责京城地方治安正二品的大官。这句话说的是元宵节这几天,警卫部队一般不干涉老百姓的活动。

至于“星桥铁锁开”,星桥是通往皇宫的桥,平时属于 “宫禁要地” ,一般人是不许走的,但是元宵节这几天老百姓可以自由通过。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元宵这天,千家万户走出家门,唐宫内万灯齐明,街上亮起无数花灯,好像整个京都都震动了。宫女丽人舞衲联翩,歌声入云。

唐朝元宵节比隋朝更热闹。据《大唐新语》记载:“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臣戚属及下俚工贾,无不夜游。”

唐·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黄昏初至,日暮亲临,玉漏莹莹,银壶皎皎,人影绰绰,市井嚷嚷。“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从乡村古镇到繁城名都,从道街衢巷到名胜庙宇,一路多彩的灯火、霓虹如不落的烟花闪烁。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华灯初上,夜幕降临,宝马香车,歌舞笙箫。最美妙的,莫过于青年人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了。

“妇女出游街巷,自夜达旦,男女混淆。”宋代的元宵节,正月十五一到,街头巷尾,花团锦簇,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人流如潮。

如果说春节活动范围仅限于亲朋、熟人之间。那么元宵节就是不分男女老幼,全民皆参与的一次盛大狂欢。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湿 一作:满)

余光中说:“我们的情人节是元宵节。我们的诗词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多么浪漫!”

在古代,元宵节当天,深藏闺阁的少女们被允许上街游玩,并且可以约见心上人。如此说来,元宵节某种意义上,也可称之为“情人节”。

宋·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

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

昏昏雪意云垂野。

此词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此时苏轼刚来密州任知州,正好遇到元宵节。上阙记录了当时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全员游赏,欢庆佳节的盛大场面。

宋代元宵节诗词繁多,宋代节序词约有1310首,涵盖除夕、元日、元宵、端午、清明等36个节日、时令。其中元宵节是数量最多的一种,约有297首,数量碾压其他节令。

宋·晁端礼

阆苑瑶台路暗通。

皇州佳气正葱葱。

半天楼展朦胧月,

午夜笙歌淡荡风。


车流水,马游龙。

万家行乐醉醒中,

何须更待元宵到,

夜夜莲灯十里红。

英国史学家汤比因曾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代。”宋代的元宵节给人的印象不要太欢乐,皎皎明月泻清辉,车如流水马如龙,相约赏灯乐融融。

元宵灯会热闹非凡,车水马龙,万家灯火,午夜笙歌。官员派人派发利是,君王与百姓同赏元宵。用宋仁宗的话来说:“朕非游观。与民同乐耳。”

宋·周邦彦

风消焰蜡,

露浥红莲,花市光相射。

桂华流瓦。

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

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

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

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钿车罗帕。

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

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

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这首词是作者对京城元宵节的回忆,大街小巷箫鼓喧腾,人影攒动,条条路上幽香阵阵。千家万户张灯结彩如同白昼,姑娘们笑盈盈出门游赏,香车上不时有人丢下罗帕。

宋人的元宵节热闹繁华盛况空前,人们不但在节日之夜观灯赏月,而且尽情歌舞游戏。更为浪漫的是,青年男女往往在这个欢乐祥和的日子里较为自由地相互表达爱慕之意。

金·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元夕之时,到处都能碰到穿着盛装,化着美好妆容来赏灯的女子。小孩儿们则在街道上欢闹着。诗人一身朴素长衫,也在游人欢声笑语的气氛中赏灯猜谜。

跟着这首诗,我们仿佛回到了公元1225年的京都,看那六街灯火,游人袨服华妆,一派繁华、升平的气象。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帝京景物略·春场》记载:“八日至十八日,集东华门外,曰灯市。贵贱相沓,贫富相易贸,人物齐矣。”有此可见,明代元宵放灯长达十夜。

明代元宵节时,京城家家户户悬挂五色彩灯,其上绘有翩翩起舞的各色人物、花鸟鱼虫,竞相争艳。灯市上还有笙箫鼓乐表演、杂耍以及放烟火的小摊贩等,百里灯火不绝。圆月配彩灯,可谓火树银花不夜天。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到了明清,正月十五食元宵成为流行。元宵是一种节令食品,意喻团团圆圆、平平安安。

这首诗描述了元宵的制作过程: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用井水来淘洗像珍珠一样的江米。

另外,清代的元宵灯市依旧热闹,只是张灯的时间有所减少,一般为五夜,十五日为正灯。

在古代,元宵节的节目是非常丰富的。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举国同庆,歌舞升平。

文人则吟诗作赋,倍添诗意。除了赏灯出游,街上还有山车旱船、寻橦走索、丸剑角抵、斗鸡戏马等杂耍表演。

如今,这些都已远离我们的生活,亦或成了要门票才能进入的场所。也许我们应该从现在起,让流行更具“中国味儿”。


来源:微信公众号“诗词享读”

编辑:以凡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元宵节   花市   金吾不禁   中国   京都   宝马香车   新正   灯市   京城   火树银花   柳梢   笙歌   宋代   歌舞   灯火   节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