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华:自愿放弃中国籍,入籍瑞士夺奥运金牌,为何反被国人赞扬

1994年,何智丽入日本籍5年后,在亚运会上击败“大魔王”邓亚萍,被无数国人大骂“叛徒”。

从此之后,何智丽每年回国看望家人,都要偷偷摸摸,生怕被人认出。

1996年,“原国家队体操运动员”李东华,自愿放弃中国国籍,代表瑞士出战亚特兰大奥运会。

最终以9.875的高分赢下鞍马比赛的金牌,国人非但没骂他,反而是为他送上鲜花与掌声。

2004年李东华婚变,许多国人得知后纷纷出言安慰:“在国外不愉快就回国休养吧,祖国永远是你的家”。

同样都是入外国籍夺冠,为何李东华获得了国人,乃至世界的高度赞扬?

1

1967年,李东华出生在四川成都的一个普通家庭。

李东华从小精力旺盛,多数时间都和其他小朋友在野地里打滚玩闹。

为了消耗掉李东华身上过剩的精力,7岁这年,他被父亲送进少年宫练体育。

恰逢这年体育事业逐渐复苏,教练又看李东华身材匀称,是个练体操的好苗子。

一番沟通之后,李东华后来又被送进体校,从此正式踏上体操运动员的道路。

体校的生活枯燥又单调,每天的体能训练和开髋锻炼,经常令队员们迭迭叫苦。

但李东华不怕苦不怕累,教练安排下来的所有训练任务始终一丝不苟的完成。

本身李东华又有天赋,许多高难度动作几乎一点就通,再加上大量的苦练,很快就在队伍里崭露头角。

1980年,经过2年时间的训练,李东华已成为队里的主力选手。

在全国少年体操比赛上,李东华获得全能第二名的成绩。

他的亮眼表现被国家队教练得知,从此获得了关注。

1983年,李东华正式成为国家队的一员。

本以为李东华会从此大展手脚,为祖国争来荣耀,可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险些中断他的运动生涯。

有一天,李东华一如既往的练习跳马。

当他从远处26米远的起点一路助跑过来时,突然感觉有些不对劲。

巨大的惯性令李东华无法及时刹住脚,径直撞在了马头上。

这种速度和力量,直接让李东华被反弹到地上,当场昏迷。

教练被吓得快跑赶来,眼见李东华倒在血泊里,连忙把后者送进医院抢救。

经过检查,医生发现李东华的脾脏和肾脏已经被撞裂,如果不摘除必死无疑。

而在进行手术途中,李东华又因为大出血,数次濒临死亡。

万幸,从鬼门关前走了一趟的李东华,还是挺了过来。

然而,还不等李东华过多沉浸在获救后的喜悦中,医生的一句话直接令他如坠冰窟。

“他现在的身体状态,已经不能在进行高强度训练,最好现在就退役。”

教练遵从医嘱,对李东华好言相劝,告诉他“一切以身体健康为主”。

可体育生涯刚开始就被劝退,这让李东华又怎能甘心?

没有人知道李东华在复健期间摔倒了多少次,也没有人知道他是如何走出这段阴影的。

医生曾判定李东华最多只能恢复到普通人水准,但李东华却在强大毅力的驱使之下,仅用半年时间,就恢复到完美状态。

这种结果,一度被医生认为是医学奇迹,而恢复健康的李东华也得以顺利回到国家队继续训练。

原以为经过这次受伤,李东华会苦尽甘来,从此平步青云,却没想到这不过是祸不单行的开始。

2

1986年全国体操比赛,李东华在做后空翻两周这个动作时,意外失误导致双脚跟腱断裂。

跟腱断裂对于平常人都会寸步难行,更何况是经常做剧烈运动的运动员。

运动生涯再次摔跤,不少人劝李东华改行。

教练也判断李东华将永远告别体操,甚至有可能要坐着轮椅过下半生,也不止一次的劝李东华另作打算。

但李东华始终没有屈服,他告诉教练:“只要我还能站起来,一定会回到赛场上。”

简简单单的“热爱”两个字蕴含了李东华太多的辛酸。

康复以后的李东华奇迹般的重新站到了训练场上,并开始重点练习对脚部力量要求较小的鞍马。

1987年,李东华斩获全国体操锦标赛鞍马项目的冠军,同时获得了前往88年汉城奥运会的门票。

为了备战汉城奥运会,李东华加倍训练,誓要用这枚金牌扬眉吐气。

然而,命运却再次跟李东华开了个玩笑。

1988年年初,李东华在训练双杠项目时,又一次摔倒负伤。

由于头部着地,李东华的锁骨和脊椎严重错位,几乎达到濒临瘫痪的地步。

李东华知道,他的运动生涯到头了。

即使这次可以康复,像他这样浑身是伤的运动员,也再难找回曾经的巅峰状态。

事实也正如李东华所想,由于伤势过重,上级很快就取消了李东华的参赛资格。

多年以来的努力顷刻间付之东流,这种打击不亚于一位狂教徒信仰坍塌的那一刻。

三次事故,终究还是将李东华打败了。

在医生的治疗下,李东华的伤势迅速好转,但正所谓身病好治,心病难医。

陷入绝望的李东华整日浑浑噩噩,完全看不到半点未来的希望。

养伤的那段时间,李东华最常做的事情就是直勾勾的盯着窗外发呆。

他不明白,为何命运要这般愚弄自己?都说努力可以获得成功,是他还不够刻苦吗?

情绪最低落的时候,李东华想过轻生,每当这时,李东华又会想起家人和最热爱的体操。

上级领导对于李东华的遭遇也非常关系,为了帮他走出困境,上级将李东华送入校园读书,希望他能忘掉痛苦。

幸好李东华一直是个乐观向上的人,否则第一次受伤就会一蹶不振。

在校园中,李东华心态愈发开朗,伤病也迅速好转。

但最让李东华高兴的是,他收获了一份甜蜜的爱情——爱丝柏兰莎,一位瑞士姑娘。

两人在天安门前结识,在互相了解之中,柏兰莎逐渐喜欢上了这个坚强的男人,而李东华内心的郁结得以舒缓,坠入爱河之中。

1988年12月10日,李东华生日这天,两人携手迈入婚姻的殿堂。

不久后,李东华向体操队汇报了这件事。

国家队对于运动员的恋爱和婚姻要求很严格,李东华这种先斩后奏的行为更是触碰到了雷点。

上级领导让李东华在事业和爱情之间选一个。

一边是心爱的体操,另一边是刚刚组建的家庭,看似是选择题,但其实答案早已预定。

“放弃事业固然可惜,但如果抛弃家庭,这个人的根就烂透了”。李东华没有丝毫犹豫,直接选择了爱情。

而李东华被国家队劝退后,在妻子的建议下,前往瑞士生活。

3

在度过一段毫无波澜的日子后,李东华那颗热爱体操的心重新沸腾起来。

对于丈夫的重新振作,妻子柏兰莎自然是高度支持。

但想进入瑞士体操队,参加世界赛远不是简简单单一句话的事。

在瑞士,体操的地位远不如国内,瑞士体操队不会觉得李东华是个高手,就破例接待他。

外来人口想要进入瑞士体操队,必须要在瑞士居住满5年。

5年之后,李东华将27岁。

这对于体操运动员而言,已经不是单纯“高龄”两个字所能概括的。

单是日常保持竞技状态,就足够李东华头疼。

偏偏李东华除体操外又没有一技之长,进入俱乐部参加国内比赛,也拿不到多少奖金,只有参加世界赛才是唯一的出路。

5年时间里,李东华平常只能靠打零工赚钱养家,偶尔也会代表俱乐部参加一些比赛。

可俱乐部成员说到底只是爱好者,和职业选手的水平相差不是一点半点。

李东华想要保持状态,还是要靠自己。

每天李东华都会抽出时间训练,他请不起教练,就边练边录,之后再纠正问题。

1995年,李东华为了重上赛场,自愿放弃中国籍,顺利进入瑞士体操队,并在同年的世锦赛上斩获鞍马金牌,成为世界冠军。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开赛在即,带着一身伤病和满心的倔强,李东华站到了赛场上。

那一天,李东华战得漂亮,赢得伟大。

他的努力终究没有被辜负,他对体操的信仰也没有被磨灭。

站到领奖台上的那一刻,人们透过李东华的微笑,隐约中看到了一位饱经沧桑的战士,令人肃然起敬。

李东华成为瑞士历史上第一个奥运体操冠军,他的事迹被写进瑞士学校的课本,成为无数瑞士国民的英雄。

同时,无数国人在得知后,也为李东华百折不挠的精神点赞。

而瑞士总统、美国总统、国家奥委会主席等,也给予了李东华很高的评价,纷纷向他表示祝贺。

李东华夺冠后第一时间回到了祖国。

他在老家开办了一家药厂,希望让更多贫苦人民买得起药。

此外,为了回报国家的养育之恩,李东华又借助自身影响力帮体操队拉来许多赞助。

2004年,李东华带着百万赞助回国,帮助体操队发展,并为新一代体操队员加油打气。

犹记得奥运冠军李小鹏对李东华的一句话:“他一直受挫,但从来没有放弃过,他的精神一直在鼓舞着我,也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不久后,瑞士政府成立基金会,李东华又在两国之间,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为许多中国企业拉来投资。

李东华始终不忘初心,他为国家所作的贡献,也一直被国人夸赞。

对于外界的鲜花与掌声,李东华始终平淡对待,只是默默的付出。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不管李东华走到哪里,他始终不忘自己是中国人,爱国之心也从未改变。

事实上,不管加入哪个国家的国籍,只要不仇视祖国,依然爱着祖国,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鼓掌呢?

即使身份改变,李东华仍然是国人的骄傲,而他永不屈服命运的精神也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瑞士   亚特兰大   国人   体操队   鞍马   国籍   体操   国家队   运动员   祖国   教练   奥运金牌   李东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