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是忍让还是打回去,这几招你一定要知道


幼儿园开学第一天,回到家闲聊中我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开心吗?孩子没回答我想肯定有事就没追问。

晚上睡觉我又问你的好朋友今天去上学了吗,孩子打开了话匣子说今天认好朋友当“老大”。

我又问为什么认好朋友当“老大”,她说有同学用板凳打她腿,那个同学帮她告了老师,所以就认了“老大”。

我说你怎么不去自己告诉老师,她说那个同学很厉害,我不敢,我一听那个火腾腾的往上涨。

相信每一位家长遇到这样的情况都是又心疼又着急,但是冷静下来想,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人生经验。

孩子挨打固然不是好事,但是引导得当,却能丰富孩子的人生经历和处事经验,让他学会与人相处解决矛盾的方法。

如何帮孩子度过3-6岁这个社交敏感期的年龄段,进入集体生活,面对这种情况到底该怎么做?

一、孩子挨打时,家长这三种行为要不得

1、别做恨铁不成钢的家长。比如说常常有父母看到小孩跌倒了,心里明明是担心,当场反应却是生气,去骂小孩说“你为什么不好好走?”

当场你应该说:“你有没有受伤啊?”先表达你对孩子的关心。

然后再和孩子说“走路要好好走,你如果受伤会让妈妈很担心”,而不是当场以愤怒的情绪去取代你的焦虑。

那么孩子挨打了,我们也不能说“你怎么不打回去,你在家里不是很横吗,到外面就成怂包了。”

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父母不能再在伤口上撒把盐,父母要冷静下来,告诉孩子解决的办法,而不是火上浇油,给孩子再增困扰。

2、别做“老好人”家长。比如孩子们都在小花园玩,毛豆跑来给他妈妈告状“嘟嘟他打我”。

毛豆妈妈一看都是一个小区的邻居,就对孩子说“没事的,他不是有意碰你的”,孩子忍了忍堵着嘴跑走了。

父母在不了解事情的情况下,直接就否定了孩子,她有什么委屈也不会再给你说,说了也没用,你就向着别人。

孩子也将为此封闭自己的心门,以后遇到再大再难的事也不会再告诉你,使孩子养成“讨好型人格”做什么事情也不会积极主动争取,一味忍让。

面对孩子的求助,我们要蹲下来,认真倾听,然后表示理解,以及告诉他解决的办法,积极的回应他。

3、冲动型家长要不得。乾乾妈妈去幼儿园接孩子,看见孩子的手擦破了皮。

乾乾妈妈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质问老师“你怎么看孩子的,谁把我们孩子手弄破的”,老师解释“孩子滑滑梯被后面的小孩推了一下,不小心摔倒擦破了皮”,乾乾妈妈也不听老师解释拉着孩子的手找园长主持公道。

孩子也是有自尊的,乾乾妈妈这样过激行为引来了许多家长孩子的围观,使乾乾感到很没面子。

人都是有畏强心理的,小朋友看到乾乾妈妈这么厉害,有可能会孤立乾乾,不敢跟他玩给孩子带来困扰。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要镇定,过激的反应只会让矛盾升级,并不能把孩子往解决问题上引导。

我们应该了解孩子的感受问问孩子“你怎么受伤的,疼不疼,妈妈给你吹吹,一会就不疼了。”

然后再帮孩子梳理事情的经过,比如“谁推的你呀,你有没有告诉他不能推,要排队,你被推倒了,老师都做了什么等等”

无论发生了什么我们都要保持镇定、从容和放松,因为我们这种处事不惊的态度,是帮孩子建立安全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重要方法。

二、找出孩子打人原因再对症下药

1.孩子因为年龄小,语言功能还未完善,往往与人交往出现用肢体代替口头语言。

如:想要他人玩具,话还没想说出口,就先去动手拿,正在玩玩具的孩子就不干了,你抢我的玩具不行,我也要动手还击,导致打人现象出现。

2.个别孩子是冲动型小孩攻击性强,经常用打人的方法解决问题或招惹他人。

三、面对孩子挨打,家长要做到这几点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孩子是只小绵羊,遇到问题你想让他一下变身大灰狼肯定行不通,日常生活中要从点滴做起。

1、教会孩子与人交流。如果孩子想玩别人的玩具,首先要教会孩子说“我能玩一下你的玩具吗”,“可以一起玩吗”,如果别的孩子说“不行”,还可以尝试一下和别人商量,“我用我的玩具跟你换着玩可以吗?”

如果实在不行,就继续玩自己的玩具,并表现出自己的玩具很好玩,但不能用抢的,教孩子用请,谢谢等日常用语,引导孩子做个有礼貌的小孩。


2、教会孩子拒绝。当小孩子回家哭着说玩具被抢,你除了安慰他,还得交她学会说“不”。

我们告诉孩子,如果别人抢你的东西,可以说“请你等一等,我一会再给你玩”;遇到比较霸道的孩子,还可以教宝宝大声说:“你不到抢”鼓励他不要害怕。


3、教会孩子“吵架”。小孩子之间有时不仅仅是抢东西发生矛盾,有时也会有语言上的攻击。

教会孩子有人说他“你真可恶”,孩子要立马回答“你更可恶”。

教孩子在在语气上,形态上要有气势,声音一定要比对方大,说白了吵架就是看谁的嗓门大。

语句上就是别人说什么你回什么,万能句就是“你说我什么,你自己就是什么”。

当然前提是我们占个“理”字。在家也要多多练习,有准备就能避免孩子到时发挥不出来。可能因为孩子的一声吼,就能避免一场架。

如果对方动手了,比如抢玩具,可以大声说“这是我的!你不能拿!请你放下”。

比如被打了“可以大声说你不许打我,再打我我就告诉老师,我就要打你”。

孩子大声说出来给老师和同学传递了一个孩子有危险的信号,同时也说明是别的孩子先动的手。

4、教会孩子“还手”。经历了前面的“先礼”就到了后面的“后兵”。

可能有的家长认为有点偏激,主张孩子还是不要以暴制暴。

即使后来老师调停了,也向你的孩子道歉了,但打还是切切实实落到了自家孩子身上。

孩子已经被欺负,有这次就有下次,因为大家都是欺软怕硬的,所以要打回去。

5、家长要及时与老师沟通

家长应及时反映孩子的情况,引起老师的关注,并向老师请教方法。

特别是遇到攻击性强的孩子屡次打人时,您千万不要亲自出马对其训斥、恐吓。

最好也不要直接找对方家长交涉,这样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此时应求得教师的协助,家庭和幼儿园配合,三方合力进行教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幼儿园   孩子   好朋友   打人   教会   小孩   家长   玩具   妈妈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