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花滑、相扑,聊聊有趣的中国古代体育运动

从2008到2022年,北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双奥之城,中国也正在大步迈进体育强国的行列。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增强国民体质,更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展现国家风貌与强大的凝聚力。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古国,同样拥有源远流长的体育史。

体育不单单是力量与速度的展现,更是融合了文化、科学、社会等多方面因素,集合了欣赏、玩乐与竞技等多种目的于一身。如今的很多体育运动,都能看到中国古代体育的影子,那么在遥远的古代到底有哪些有趣的体育运动呢?

一、球类运动

1、古代足球——蹴鞠

刚刚结束的卡塔尔世界杯是全世界足球迷的盛宴,无论你爱不爱足球,都不得不承认足球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运动。世界杯期间,诸神黄昏、球王登基等话题频频霸占社交平台热门。

对于中国来说,足球绝对不是一个舶来品。早在战国时期,古代足球就出现在了中华大地上,它就是蹴鞠。《史记》记载:“ (战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琵、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

这是迄今为止关于蹴鞠最早的史料记载,“蹴”是踢的意思,“鞠”是指古代革制的皮球,合起来表达的意思与足球项目一致。2004年,前国际足联主席约瑟夫·布拉特在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足球博览会时,就曾确认临淄为世界足球起源地

到了两汉三国时期,就有了更多关于蹴鞠的记载,甚至有了明确意义的蹴鞠场地。《鞠城铭》明确记载了当时的场地要求,“圆鞠方墙,仿象阴阳”,圆圆的球象征着天穹,方形的球场代表大地,反映了当时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

据史料记载,这一时期的蹴鞠不仅是一种娱乐项目,而且还有表演性质和竞赛性质的蹴鞠,类似于现在的花式足球与职业比赛。更出乎意料的是,军队中也引入蹴鞠用来练兵,充分体现了体育强身健体的作用。

唐宋时期,社会经济文化达到空前繁荣的阶段,为蹴鞠活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气毬赋》、《文献通考》分别记载了鞠由实心发展为充气的空心球以及采用单球门加强了蹴鞠技巧性的变化。“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从王维的诗句中不难看出此时球的弹性更好了。

蹴鞠成为风靡一时的体育活动,从宫廷到瓦舍勾栏都出现了蹴鞠的身影。宋代著名画家苏汉臣就绘有《宋太祖蹴鞠图》,它的元代临摹品现藏于上海博物馆中。

元代以后,蹴鞠运动开始衰落,关于陆地蹴鞠的记载越来越少。西方现代足球的进入彻底取代了中国本土的蹴鞠活动,而足球完全可以看做是蹴鞠的改革与新生。

2、马上曲棍球——马球

如果说蹴鞠是一项脚上运动,那么马球则是手脚并用。顾名思义,马球是在马上击球的活动,人既要驭马,又要挥杆,是一项极其讲究个人技术的运动。曹植所作《名都篇》中描绘了“连骑击鞠壤,巧捷惟万端”的打马球景象。

2018年播出的《知否》一剧中多次演绎了打马球的情景,与蹴鞠一样,马球同样盛行在唐宋时期,是上层社会的主要娱乐活动之一。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代《马球图》于1971年出土于章怀太子李贤墓,是有关马球运动的最早图画资料。

根据《马球图》所呈现的内容来看,马球比赛是团队项目,分属不同队伍的骑手着有不同颜色的服饰,手持鞠杖,策马奔腾。马球要求速度、力量与配合,人、马、杆合一是最高境界,游牧出身的辽人对它的好感度非常高。

3、古代高尔夫球——捶丸

比起蹴鞠和马球,捶丸则是偏柔和的一种体育运动,项目本身不具备直接的对抗性,它与现代的高尔夫球十分类似。参赛者手持球棒依次上场击球,球窝处会插有彩旗作为标识,打进球窝即可得分。

《丸经》记载,捶丸有平、凸、凹等多种不同形状、坡度的场地;用球乃“赘木”而制;捶丸用棒则有扑棒、杓棒和撺棒三种,用来实现不同的击打目的。

捶丸运动是一项绅士运动,活动量比较少,在运动过程中依旧可以保持良好的仪态,因此,在妇女儿童之间比较受欢迎。明人杜堇的《仕女图》中就曾出现了捶丸景象,可见捶丸是贵族妇女休闲娱乐的一种选择。

二、冰上运动

1、古代冰上演出——花样滑冰

得益于特定的地理环境,“冰嬉”最早源于生活在白山黑水间的女真部族,这也是“冰嬉”表演在清皇室流行的原因。清《文献通考》载,每年十月相关负责人便会从八旗之中挑选擅长溜冰者加以训练,内务府也会预备冰鞋、行头、弓箭、球架等器具,为冰嬉表演做准备。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冰嬉图》描写的就是乾隆时期宫廷冰嬉的盛大场面,经过集训的滑冰高手们在结冰的北海和中南海上进行表演。大蝎子、金鸡独立、哪吒探海、双飞燕、千斤坠等各种杂耍动作频出,极具美感,皇帝会亲临现场观看。

乾隆帝亲作《御制冰嬉赋》不仅将冰嬉称为“国俗”,更是描绘了冰嬉场面的宏大壮观。在他的笔下,参加检阅表演的队伍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各个摩拳擦掌,期待在冰嬉表演中有着出色的发挥。

2、古代速度滑冰——抢等

抢等类似于冬奥项目中的速度滑冰,纯纯的比拼速度。据清代吴振棫《养吉斋丛录》记载,在距离皇帝御座两三里处设置起点,再在御座近处设置终点,参赛选手穿着冰鞋在起点处候场,开始的指令发出后,先到达终点者胜出。

据《清朝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按照到达的先后顺序,头等、二等、三等会得到不同数量的赏银,其余士兵也会获得重在参与奖。

3、冰陆结合的运动——冰上蹴鞠、转龙射球

除了速滑和花滑以外,还有一些结合了陆地项目的冰上运动,例如冰上蹴鞠和转龙射球。冰上蹴鞠是将蹴鞠移到冰上进行,参加人员穿上特定的跑冰鞋进行冰上掷球之戏。《帝京岁时纪胜》中记录蹴鞠之戏分队进行,将球掷于空中,或掷或蹴,得球者为胜。

转龙射球则是走冰鞋和射箭结合的运动。在龙纹滑道上,设有旌门,门上下各置有“天球”和“地球”,八旗子弟滑过旌门的瞬间,开弓射向彩球。比起冰上蹴鞠,转龙射球要求更高超的技艺,因此仅见于宫廷之中。

此外,根据史料记载,冰床、滑挞等项目也是十分常见的冰嬉类型。冰床类似于现代的雪橇,滑挞则更倾向于冰滑梯。古人的冰雪智慧在现代中国焕发出全新的面貌,“三亿人上冰雪”为中国体育强国梦插上洁白的翅膀。

三、礼仪运动

1、射御之礼——投壶

投壶来源于射礼,起初是士大夫阶层宴饮的礼制,后来逐渐偏重娱乐。《礼记·投壶》说:“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也。”在庭院之中放置一壶,前来的宾客把箭投入壶中,量多者为胜。

当射礼废除之后,投壶便成为一种宴宾的娱乐。《醉翁亭记》有言:“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其中的射便是投壶,文人雅客以此来助兴,形成文化、游戏与体育相结合的典范。

2、角力之礼——相扑

相扑是一种角力的格斗术,古称角觝。《礼记》言:“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这是角力最早出现在宫廷记载中,先秦时期的角力被看作是讲武之礼。

随着讲武之礼的娱乐化倾向,宋朝时期的相扑成为了一种极具观赏性的全民运动,在宫廷和民间都十分受欢迎。《东京梦华录》载:“宋代宫廷御用之相扑手,乃御前卫队左右军士,名为“内等子”……瓦市相扑者,乃路岐人聚集一等伴侣,以图摽手之资。”

《水浒传》中提到卢俊义、燕青、蒋忠等人都是相扑的好手,可见宋代相扑的普及程度。此外,宋代女子相扑十分流行,宋仁宗就十分痴迷观看,司马光还曾就此上书《论上元令妇人相扑状》,劝谏仁宗取消女子相扑,仁宗听取了司马光的部分建议,不在宣德门前举行女子相扑表演,但是民间女子相扑却一直存在。

结束语

体育的魅力在于竞技、在于观赏、在于肾上腺素上涌的刺激,它在增强体魄、放松心情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于现代体育的科技感,古代中国体育更加淳朴,它更多的是一种依存于时令、依存于世俗生活的实践活动,一种力量与美感的结合,一种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



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体育史”研究百年回顾与思考》

《中国古代体育竞技的文化源起》

《中国古代球类活动演进与捶丸起源研究——兼具考古学资料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相扑   冰鞋   马球   足球   冰上   中国古代   宫廷   体育运动   中国   有趣   古代   项目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