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滴滴司机聊天后,我看到了一个群体背后的辛酸

早晨,下载了滴滴,终于可以不再用小程序打车了。打上车,司机是一位约50岁左右的河北大叔,留着一脸胡渣,看上去有点不修边幅。

“你还在读书吗?”司机口中像是含着东西。

“不不,我已经工作了,在北京4年多了”心中想着或许是司机会说话,我回应道。

有了话题,两人开始有一搭没一搭的对话。司机是一位河北人,他说这是最后一单。感慨司机不容易之时,我心想现在放开了,又临近年关,滴滴APP也可以下载了,好奇的问他:“最近客人会不会多一点?”

“人是多了,不过滴滴对乘客很好,对我们司机很不好。”大叔笑着说。“不过现在比以前好多了,以前平台要抽取一半的钱,现在是25%。”

“那平台会给司机一些福利吗?”我好奇的问。司机大叔笑着说没什么,随后又补充了句,节日时有个饺子。

“那就是约等于无了。”我开玩笑道。

“对,就是约等于无了。不过有一个比较好的地方,外地车在北京跑滴滴被交警扣押,罚款他们可以报销。”

似乎意识到自己说报销不对,他继续说:“不能说报销,他们内部叫援助,说报销就是他们员工了,但是我们不是。”

司机的话,让我回忆起了2021年时和一位滴滴师傅的聊天,那时候也提到了外地司机在北京开滴滴需要一些证件。

“我好像知道是需要的,不过这个事情还没解决吗?”我有些惊讶得问。

“哪里有啊,我去年就被罚了两次,每次扣车三天,我之前被罚了1万2”

“那等于3天什么也做不了”虽然罚款有人“援助”,我心里想,但对于外来司机来说我想这三天是什么都干不了的。

说起罚款司机似乎来了兴趣,继续说道:“我们有一个车友群,有些人可以每月缴500块,可以不用担心这个。”

“那这不就是保护费吗?”我惊讶的问。

“可不是嘛!”司机回应道。

没多久,我到了车站,司机细心的给我送到了车站口不远,还说新年快乐。

向司机道了声谢,说了句祝福,我从后备箱拿起行李箱前往车站。等上高铁后,回味着司机的话,百感交集。

外地网约车司机接客的问题已经存在很久,似乎公共部门和平台之间有一些默契,对于怎么处理这件事,但是夹在其中的司机,却是失声人,也是弱势的群体,当人们关注的宏达的社会问题紧紧不放时,生活中有无数我们看不见的群体,正在年龄群体性的影响,这样的社会问题,却从未被认为是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长被定义为群体和群体影响而受到伤害的,但是当看着群体伤害的人不去为他们发声,群体中的人也不知道该如何呐喊,沉默的群体和掩盖的真正,就永远登不上台面,被公众看到。

2023年,我们当然还是要关注那些乡村振兴,养老等宏达的议题,但是我想作为一位公益从业者,我想新的一年,我们能从宏达的名词走出,去描述具体的场景,这个场景是群体的影响,如果不被解决而造成的危害。

远离宏大的议题,关注具体的社会问题,这个社会才能更多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群体   宏达   司机   惊讶   社会问题   议题   北京   大叔   外地   车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