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集中营上空的奇特的云-“贵州·贵地·贵人”系列之三

许从长/文

我们行程的第二站是息烽集中营,一个“名气”很响、让人听到就有阴森恐怖感的地方。

这个地方对外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息烽行辕”,对内称“新监”或“大学”。

好一座“大学”!不知几百年前在龙场驿悟“道”成“圣”的王阳明王圣人听了,是否还能摁得住他地下的棺材盖子?这就是他留给后人的“致良知”“知行合一”?

好一座“新监”!估计这个世界上能“新”过这座监狱的不多,甚至绝无仅有!从建成到被迫废弃,八年时间,关押的政治犯有1200多人,可活着出来的,却只有寥寥百余人。这是名符其实的人间炼狱啊!

参观息烽集中营,从进门到出门,心都是压抑的,沉甸甸得似乎迈不动脚步。那个应该工作不少年头的讲解员,声音几度哽咽,情难自已。

从书本上、文字里了解的东西,远没有现场给人的震撼强烈。身临其境,再加上设身处地,你也可能是“情何以堪”的。

说说“小萝卜头”吧。这位中国革命历史上最小的革命烈士,牺牲时——或者直接点说被杀害时,还不到九岁!

无论是照片,还是塑像,小萝卜头都一个典型特征——头大、身子小,让人不忍久视。这是典型的极度缺乏营养的后果。不到一岁就进了监狱的小萝卜头,从形象上就让人联想到,他,也是被当做“囚犯”的。我不知道这世界上有没有这么小的“囚犯”,但在旧中国就有!在国民党统治的中国就有!但我就猜想,所有的人都会有这个疑惑:这么一点大的孩子,“罪”在何处呢?

有三个细节,很能触动人的柔软处。

一是如果从他主动能接触这个世界起算的话,他一生没见过外面的世界,他的世界只是“义斋”那围墙内的那一几米见方的地方,那就是他的“天地”!即使后来,狱中的伯伯叔叔阿姨们用生命为代价为他争取来读书的机会,他的世界依然只有集中营围墙内这么大。人,都向往自由,都向往更大的世界,都希望到大自然呼吸新鲜的空气。但小萝卜头却没有这个机会。据说,仅有一次出“义斋”的门,却很快被赶了回来。门外有一口棺材经过,他问妈妈“那是什么”,妈妈说,那叫棺材,人睡进去就不用再进来了,就自由了。他从此就渴望睡进去,渴望走出去,渴望自由。

展览馆中有一幅画,小小的、瘦弱的小萝卜头,凝视着自己伸开的手掌中的蝴蝶,有好奇,更有羡慕。

二是他人虽小,却能分辨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狱中有个女看守,用一把糖来诱惑他:“你喊我一声阿姨,我就给你糖吃。”他却抵制住了诱惑,说:“我妈妈说,围墙外面的都是坏人,住在围墙里面的才是阿姨。”

听到这个故事,我才明白了贵阳、遵义等城市里为什么有那么多用“好人”来做名字的。是非、善恶,连这么大的孩子都有了自己的标准!也正因此,他能够积极做“秘密交通员”,为狱中的革命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烈士”称号是名副其实的!

三是他至死都不知道真正的糖是什么味儿的。据说,他跑回妈妈身边时,问妈妈:“妈妈,糖是什么味道的?”妈妈无法,只好用手指蘸点盐水放到他嘴里,说:“糖就是这个味的。”一直到死,他都认为糖是咸味的。

与今天的孩子早已吃腻了甜甜的高级糖果相比,无疑,他是很遗憾的。

如果真的“一生不出门,是贵人”的话,那小萝卜头可算得上是真正的“贵人”了。不过,他这个“贵人”,自己没有享受到荣华富贵,而是尽己所能帮助他人,帮助革命,是帮助他人改变命运的人。生活在幸福美好的今天的后来人,应当时刻不忘像小萝卜头这样的革命先烈,懂得感恩他们!我们也应该继承他们的遗志,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我在走近集中营大门时,拍了一张照片。照片是在门前广场拍的。巨型雕塑上空,蔚蓝底色的广阔天空,漂浮着洁白的云朵。右边白云似一个侧视的窗口,而左边的云朵幻化成一个头很大的人,准确说是个孩子。他眼光向外,远眺窗外的世界。他的目光是专注的,是凝视,似向往,又似欣慰。这是小萝卜头吗?

现在流行一句熟语:人在做,天在看。这话用在这儿有点歧义。我想说的是,如果人死真有灵的话,那么,那些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天,我们要倍加珍惜!我们不能只希望有贵人帮我,更应该做帮人的“贵人”。如此,才能江山永固,永续相传!

转自《西南作家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息烽   小萝卜头   贵人   集中营   奇特   贵州   狱中   棺材   围墙   上空   妈妈   孩子   系列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