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房价跌成双料“冠军”!三四线炒房退场,刚需买房得等?

#2月财经新势力#2022年12月份房价变动情况显示,呼和浩特在70个大中城市里拔得头名——新房领跌城市中,呼和浩特以环比跌幅1.4%成为“状元”;二手房领跌城市中,呼和浩特以环比跌幅1.2%,与北海并列榜首。

呼和浩特的房地产情况明白地告诉购房者,所有没有人口、资源、产业等“三体”支撑的城市,在这一次房地产风暴中都在抛锚驻港。而呼和浩特不过是比其他同类城市表现得“耀眼”一些罢了。

时至今日,我们在重新构建对“住所”的定义,或者说,是在重新思考“家”在社会中与个体的关联。住所是冰冷的,家是带有情绪的。住所的含义相较于家来说,则更加复杂,复杂到可以进行交易和兑换。

作为三四线城市房地产的“杰出”代表,呼和浩特受“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在2022年的楼市中的表现“可圈可点”。

“可圈”,是因为去年一年基本都是在和“病魔”作斗争。城市停摆,产业停滞。即便如此,房地产业内也抓紧时间搞了一波房展促销。各种优惠倒是比较到位,但是在全国同行的“衬托”和“病体”未愈的情况下,近2万套房房产卖出去的还不及零头的零头。

“可点”,是因为地方片面的对供给端给予输“氧”,对需求端进行有效纾困的办法虽有,但却并未抓住重点。就像是大禹他爹鯀采用“筑堤堵水”的治水做法一样。政策之水越是倾斜,购房者自筑“现金为王”的大堤就越是牢固。

所以,肉眼可见的是自2020年开始,对房地产嗅觉最敏感,曾在各处楼盘“扫货”的炒房客,开始绝迹于包括呼和浩特在内的三四线城市;

所以,当“保交楼”的任务上升为地方必须要解决问题的时候,购房者感受到了来自市场的深深恶意以及不自觉地捂紧了自己的钱袋。

炒房时代已经落幕。购房者的买房动力已经完成了房产是财富投资品到居住不动产的回归。面对房产不确定的增值能力和无源之水一般日渐干瘪的钱包,很少有人会把可以预见的收入,投入到不可预见房产投资当中。

此前无脑买房,是因为买房能够获得不可估量的收益。现在不必要的买房行为,则意味不仅收益具有很大风险,而且还很可能收益跑输房贷利率。出于保护整个产业健康稳定的目的,高层对房地产的政策也转变为保房企、保房地产上来。

如果此情此景之下非要买房的话,购房者与其关注房价下跌,还不如指望房贷利率继续下跌。

作为房地产调控工具箱里的威慑性“大杀器”,目前不少城市的首套住房商业贷款利率从4.1%降到了3.8%。自1月5日,高层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动态机制以来,全国至少有12个城市调整了首套房贷利率。可以预见的是,更多的城市会在2月后会加入到降低利率的城市队伍当中。

南方城市暂且不论。铁口断房认为,在包括呼和浩特在内的北方三四线城市买房的现实是,在高地价、高建安成本的形势下,房企降房价的构想已经破灭。房价能降的楼盘,都降了。不能降的,手再紧,蛤蟆也攥不出团粉来。

以目前房地产的趋势看,房贷利率没有下调城市的刚需购房者,可以期待一下首套住房商业贷款利率的继续下调。相比较于房价下降的不情不愿,至少利率下调已经箭在弦上。另外,特别提醒,买房就要买现房,期房的“坑”太深,一般人掉进去很难爬出来。

楼市进程行进到这个时间节点,已经足够品出一些细节。短期看,各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需要各地方楼市政策的强干预硬启动。中长期看,以呼和浩特为代表的首府城市和以具有产业资源优势的城市,房地产的未来还还会出现一抹亮色。

毕竟,省会首府城市代表的是一个省区的门面,会获得整个省区的密切关注和全心投入;而具有产业优势的城市本身就意味着就业人口的集聚和供养房产的收入保障。在这一方面,内蒙古的鄂尔多斯也是资源城市的代表城市之一。

呼和浩特房价跌成双料“冠军”,三四线炒房退场,刚需买房还要等。目前情况是,房价或许还会温和上涨,但绝对不会断崖式下跌。这是房地产在各个城市,尤其是北方三四线城市从“热血上头”到“人间清醒”的必由之路。也是所有城市摆脱土地财政,高质量发展的内核需求。

作为呼和浩特人,现在就看这座“状元”城市什么时候房贷利率降到3.8%了……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房”为鉴可以看未来。用另外一个角度解析呼和浩特楼市,关注铁口断房,关注呼和浩特房地产发展脉络。以事实断房产,欢迎老铁们关注点赞评论转发收藏!(图片来源于网络)#呼和浩特头条##房产##房贷利率##房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呼和浩特   房价   零头   住所   楼市   冠军   代表   产业   房产   城市   房地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