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角度,看待鑫宇同学的选择

我曾是一个抑郁症患者,两次自 杀未遂,蕞终,我扛了过来。而胡鑫宇同学很不幸,走了这条路,从我这个劫后人的角度看,也许更能理解他的行为和选择。

鑫宇从小就是家长眼中的乖孩子,懂事,从不让家长多操心;邻居眼里的好孩子,有礼貌;小学和初中学习成绩好,是老师、同学和家长夸赞的对象(这些从鑫宇妈妈和街坊邻居对孩子的回忆中可以看出来)。

每日经济新闻

然而,作为学霸的他,进入高手云集的高中却一下子排到了中下游,泯然众人。大家都知道,初高中的老师和小学不一样,迫于高考的压力,很多老师只关注那些成绩好的学生。

很多学校在初中就分出了“重 点班”和“普通班”,高中还有所谓的“强基班”、“实验班”。成绩好的学生都是老师重 点关注的对象,而那些成绩靠后的孩子多半从老师眼神里看到的是失望。

这个在外人看来不起眼的差别,在他和当时的我眼里是巨大的,是不能接受的(下图日记:我害怕看到老师看到我一脸茫然时不耐烦的样子)。

他说:

我和他很像,只不过他是发挥失常,再加上初次离家住集体宿舍,导致他一开始进入高中就不适应,而我,比他要惨,我是因为一个男同学的玩笑,遭受了严重的“校园语言暴 力”,变得自卑、恐惧,成绩一落千丈。

鑫宇想尽快的去努力适应,他很焦虑,从网络上那些零零散散的笔记可以看得出(大家也别质疑一个好学生为什么字儿写的不好了,那种发泄情绪型的书写并不是平时写字的样子,只能叫“涂鸦体”)。

鑫宇和妈妈的关系应该是很好的,因为很快,他开始向妈妈求助。而我,始终没敢向父母提及在学校的遭遇,也不敢和任何一个人去解释我所遭遇的委屈,除了写发泄日记,就那么一个人默默扛着。

也正是因为鑫宇和妈妈的关系好,求助了妈妈,而对他寄予了厚望的妈妈,大概率更多的是鼓励他“要努力,要好好学习”,恐怕不会再有别的更好的建议。而此时的他,不想听的也是这些话。

鑫宇和妈妈

我始终没有向父母提及我的遭遇,就是因为:我也一直是父母眼中很牛的孩子,我知道他们会说什么,我不想听这些话。这些话只会让当时的我压力更大。

鑫宇向妈妈求助后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想回家,想转学,回到学校,迎接他的依然是巨大的学习压力、老师的他认为对他造成压力的眼神、巨大的心理落差,他已经开始崩溃了。

在学校无法适应,又没法得到家里有效的援助,回家去放松一下情绪,随着学习进度的和学习任务的加重,蕞终,他扛不住了,决定让自己“消失”,不给任何人“添麻烦”,不再看任何人“失望的眼神”。

在这个节骨眼上,我比他幸运,我破罐子破摔了一阵子后,在学校生病了,高烧不退,被同学送回家。打了一周的吊瓶不见好。

迷迷糊糊中听见我妈对我爸说:“等她的病好了,别逼着她去上学去了,考不了大学就不考了,可不能因为上学把孩子小命搭进去…”醒来后,我感觉自己心情好了很多,或许是知道了父母的想法,不用再假装坚强了。

也正是我父母的这番对话,在我后来的两次预谋中,成了我反悔和犹豫不决的救命稻草。成了我面对暴 力和老师的冷眼时,心里蕞温暖和不舍的地方

鑫宇之所以选择那么一个隐蔽的地方,我想,他只是脑子凌乱,犹豫挣扎时随机走到了那里。在阳台犹豫不定,又焦虑不想回到教室面对现实。他想找一个更安静的地方去想一想。

从学校出来后,就边想边往后山走,这时,他的情绪很乱,只是随着脚步想着往里走。越走越深的时候,抬头看到了那堵墙,接着就爬到了墙上。

站在墙上回望身后的学校,他会有一种短暂的解脱感,可是随之而来的,是又想到了父母的叮嘱和期望,又想到了现实自己面对的困难,可无论怎么想都没有解决办法,也不知道怎么面对。

他在蕞后的录音里说:已经没有意义了…我现在已经不清楚了…这些都是他内心挣扎的真实写照。他看不到希望了,只想着解脱。

遗言

可怜的孩子,但凡他能像我当年一样,再叛逆一点,直接回家,家长失望就失望去吧;再自我一点,我就破罐子破摔,说什么也不去了。也一定能够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改变这个悲伤的结局。

后面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我不想再说了,那些绝望和挣扎我经历过,看到他的结局,我太难受了。也希望这场风波尽快平息,让他安安静静地离开。

更不要去谴责他的妈妈,那是一个痛失爱子的母亲,没有一个人会比她更爱自己的儿子。她只是没想到,那个温暖爱笑、懂事优秀的乖儿子,怎么会想不开呢?

在目前这个高度鸡娃,内卷的时代,鑫宇的遭遇,我希望能给更多的家长敲响警钟!

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而不是冰冷冷的分数!

关注孩子们的情绪变化,而不是你所谓的前途!

不要在他们成绩下降时言语刺 激,接受自己的普通,也接受孩子的普通,在他们情绪反常时抱住他们,告诉他们:别怕!孩子,妈妈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同学   破罐子破摔   患者   眼神   失望   情绪   角度   家长   父母   成绩   压力   高中   妈妈   老师   孩子   地方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