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80后,从流浪汉到极限摄影师,经常冒险,曾在6000米海拔摔断腿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468位真人故事

我是黄阿左@黄阿左,四川乐山人,现在是一名极限摄影师。

2009年,21岁的我工作了1年多,怀揣1000块钱,就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徒步旅行。没有规划,没有目标,只是想去看看213国道的尽头在哪里?是什么样?

2年的时间,我没有住过1次酒店,天气好的时候,直接把地当床,天气不好的时候就睡帐篷。

经常有人问我:“流浪2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我觉得是对生命的敬畏和身心的成长。

(永远在路上的我)

1988年,我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的一个村庄,是家里的独生子。爸爸在煤矿工作,妈妈务农,家庭经济不太好,记忆中父母总是争吵。

童年记忆最深的,是我家门前流淌的岷江。小的时候,小伙伴总是三五成群来河边玩,下水呛过几次就都学会了游泳。直到今天我都非常怀念那段无忧无虑的日子。

高中以前我的成绩很好,一直都是班里的前十,可随着父母离异,我对学习逐渐没有了兴趣,高考只考上了一所专科学校。

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很迷茫,一来家庭经济不富裕,二来长辈觉得读专科没什么前途,不如早点工作挣钱。于是,我就放弃继续读书了。

(2019年我成为了一名职业登山运动员)

年纪轻轻不读书,就只剩下一条路—打工。当时家里的亲戚都是在外面打工,于是,2007年19岁的我跟随亲戚进入了乐山的电子厂。

刚进厂每个月工资800元,花100元在附近城中村租一个单间,我就这样开始了打工生涯。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摄影,即便没考上大学,这些爱好也从未放弃。当时在厂里工作简单乏味,休息的时候就和同事去网吧玩。虽然都是去网吧,但大家是在网吧打游戏,而我是在网吧看电影。

后来了解到乐山图书馆看书便宜,我还办了借书证。乏味的打工生活,因为有书和电影的陪伴好过了很多。

(只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就一定能实现)

那一年,凯鲁亚克、波德莱尔、梭罗的书,荒野生存类的电影,都对我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也想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在工厂工作1年多以后,我觉得这不是自己可以从事一辈子的工作,就萌生了辞职的念头。

父母分开之后,我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当我把辞职的想法告诉他们以后,毫无意外听到的是反对的声音。

因为他们老一辈人的思想观念,认为有份稳定的工作收入就可以了,过几年就能涨工资,大家都是这样过日子。可我不想自己的一生这样过,尽管我也没有明确的目标。

2009年5月,我义无反顾地辞去了电子厂的工作,用打工攒下来的钱,从网上购买了一些旅行用的背包、睡袋等用品。

(2009年,流浪的生活很苦,可我很开心)

在等待快递到来的间隙,我临时找了个活跑销售。但因为心不在焉,1个月并没跑出什么业绩,就索性辞职了。

有个一起跑销售的同事,听说我辞职要去徒步旅行,他也立刻辞职,要和我结伴。于是,2009年的夏季,我们两个人从四川乐山出发,沿着213国道一路北上,开启了徒步流浪。

真的是不知者无畏。买完用的东西,我只剩下1000块钱,没有做过任何详细的规划,根本不知道旅行中会遇到什么,只是凭介一腔热血和冲动就上路了。

不过,我从未后悔当年的选择,因为人生只有一次20岁,值得探索。

(流浪途中自己做饭)

当时,只是知道门前的这条路叫213国道,上网查它的起点是甘肃兰州,终点为云南磨憨。途径内蒙古、甘肃、青海、四川、云南5个省份,总里程约4136公里。

我们决定沿着213国道,去看看它的终点是什么样。

理想和现实总是差距甚远。走出家门才知道,即便是徒步,不下饭店,不住酒店,1000块钱也不经花。

我们每天都会垒一个简易的灶台,然后在上面架一个不锈钢的盆子,煮挂面、土豆、毛豆或者热馒头。流浪途中,除了去饭店打工,我们没有吃过炒菜、水果。

(流浪途中在银行ATM机房过夜)

当时正值夏天,晚上我们经常不搭帐篷,直接睡在垫子上,人多的地方经常会遭来围观。

大家都好奇,我们为什么会沦为流浪汉?只是大家并不知道,我们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用力地活着,还想在世界上留下点什么。

因为没钱,经常会饿肚子赶路。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也曾想过这种生活方式是对还是错?可第二天醒来的时候,所有想法都忘记了,只想抓紧时间赶路。

为了能坚持流浪,我们决定边走边打工。每走一段时间,到了人多的城市我们就停下来,在当地的饭馆打工休整几天。每次都和老板说不要工钱,只管吃住就行,所以大多老板愿意收留我们,临走也会给我们一二百块钱。

就这样,我们从乐山、眉山、成都、阿坝州、甘南州、临夏州走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耗时2个多月。到宁夏的时候,正好赶上当地的农场招摘枸杞的工人,我们就停下来了。

干了一段时间,我想继续往前走,可同伴说他想留下来摘枸杞攒钱买一部相机,于是我们就暂时分开了。

(2009年流浪途中在饭店打工)

之后,我一个人走到213国道的尽头,又沿着黄河边开始返回。在走到内蒙境内的时候,我和之前一起出发的兄弟又碰面了,于是又开始结伴。

走到黄河岸边的时候,我们突然产生了从黄河上漂流的想法。当时正好在乌梁素海景区附近,我们就去那里捡了一个废弃的碰碰船船胎,搭成一个简易的筏子。

筏子中间装满了吃的,我们两个人只能坐在两边,趁着头脑发热,不顾一切的下水了。

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意外的是,我们把这件事做成了。

(2010年,我和一起流浪的兄弟在黄河上漂流)

进入山西境内,在通过一段天然气管道下面的时候,我们被工作人员当做搞破坏的带走核实身份。后来证明清白之后,他们还送了我们衣服和食物。

一路上,这样的故事很多,让我们觉得很暖。流浪的生活真的很苦很累,也受尽了罪,但精神很放松,每天不用掐时间,没有人际关系,日子过得简单轻松。

大概漂流了一个多月进入到晋峡峡谷,水流慢慢变急。有一天,一个大浪直接把我们乘坐的皮筏子打翻了,连人带东西都掉进黄河里,还好我们都穿了救生衣,水性也还不错,顺着河水往下游的过程中游到岸上,我们的漂流就此结束。

离家的时候正值夏季,出门时只带了几件简单的衣裤,流浪3个多月后,我已经非常狼狈:袜子烂的扔了,光脚穿鞋,鞋上全是破洞。

这一路,我们体会到人在困境中的求生欲望,只要能活着,其他都不重要。

(2010年从内蒙的乌拉特前旗漂流到山西兴县途中)

再加上走到太原的时候,天气已经逐渐变冷,在户外搭帐篷已经不行了,于是就在太原找了一个火锅店包吃包住,并在那里过了春节。

2010年在太原过完春节,天气渐暖的时候,我用打工挣来的钱买了一台相机,离开火锅店继续自己未完的旅程。

出行前,我的行囊里补充了4本书,累了或者不赶路的时候,就拿出来看。我还雷打不动地记日记,到2年后流浪结束的时候,大大小小记了5、6个笔记本。

之后的旅程,因为从小没见过大海,我就选择了江苏的连云港,觉得只要到了港口,肯定就有出海的机会。于是,2010年夏季我经安徽辗转来到了连云港。

(2010年在黄河岸边)

在海边我有意找当地人攀谈,了解出海的事宜。幸运的是有一个大哥告诉我3天后正好有一艘船出海,并且现在还缺1个工人,他当即给老板娘打了电话。

不一会儿的功夫,老板娘就骑车来了。她和我说:“出海包吃包住,一个月工资3000块钱”。这是我长这么大听到的最高工资,当时高兴坏了。可我没想到这个钱并不好挣,当然这是上船以后才知道的。

这是一艘私人的渔船,工人并不多,加上我不到10人。第一天上船的新鲜感很快就被晕船打败了,我肚子里翻江倒海,吐得稀里糊涂,整整昏睡了1天。

(2010年夏天出海打工)

尽管第二天我还有些晕船,但老板花钱雇人是来干活的,所以我不得不投入到工作中。

也是上船以后,我才知道船工有多累。如果之前觉得流浪的生活苦,但起码还自由,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可在船上漂了1个多月,不分白天黑夜都在干活,整个人感觉非常的疲劳。

所以,1个多月后,船回到连云港的时候,我赶紧逃离了这个地方。

背着出海挣来的“巨款”,我沿着海岸线一直往东北方向继续流浪。在经过山东临沂费县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打乱了我的计划。

那天,我疲惫地在费县的一个村子里走着,身后过来3个骑着摩托车的小伙子,向我问路。当时我并没察觉危险临近,因为出来将近2年我从未遇到过任何危险。

(2010年在山西境内的黄河边上与当地的武警合影)

对于他们的问路,我不知道该怎么走,就实事求是地告诉他们自己不是当地人,刚从船上下来。没想到他们突然改口,说自己掉了钱,怀疑被我捡到了。

不等我反应,他们就把我的背包打开,把里面的东西全部倒出来。

最后只留下一个空的书包给我,所有值钱的东西,包括2000多元现金和一部相机全部抢走了。当时周围没有一个人,我只能步行到附近镇上的派出所报案。

警察看我灰头土脸,让去收容所,我不愿意。最后用派出所的电话联系了朋友,让他打300块钱到警察那里,我自己买票回家。

就这样,我以略显尴尬的方式,结束了2年的徒步流浪。

(2012年,在登山俱乐部学习攀岩)

记得当时买完票已经没什么钱了,所以我也没买吃的。坐在硬座车厢里,大家不是玩手机,就是吃东西聊天。而我既没有手机,也没有东西可吃,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对面的一位大哥看出了我的窘境,主动和我攀谈。

了解我的遭遇之后,他在下车前,从餐桌下悄悄递给我200块钱,让我在路上买点吃的,我拒绝了。因为我知道他也不容易,否则也不会选择20多个小时的硬座。

说实话,2009年出发的时候是迷茫的,2年后回来一样的迷茫。但唯一不同的是心态变了,对待生活的态度变了,意志更坚强了,这也许就是成长吧。

懂得了只要活着,只要有信念,一切皆有可能。

(2017年,参加颁奖典礼)

回到家之后,修整了一段时间,我就开始找工作。

没有文凭,也没有一技之长,为了生存下来,我干过很多工作,做保安、卖衣服、分拣快递……后来,有一个新成立的登山俱乐部招人,朋友介绍我过去。

刚去的时候就是打杂,一年之后升为助理教练,协助教练处理一些琐事。在这里工作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喜欢上了登山运动。

登山是一项综合能力较强的运动。首先需要有很好的体能基础,其次要训练攀冰、攀岩的能力,还要学习绳索技术、救援技术,了解天气以及山峰地理,除了这些还需要找到很契合的搭档。

以前就喜欢看书摄影,接触登山运动以后,我喜欢上了极限摄影。又因为工作的便利,我开始潜心学习登山技术。到2017年,考取了教练证书,成为一名正式的教练。

可是转正没多久,我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不再满足当教练挣工资。

(2018年,我和朋友参加活动)

当时也有了自己的交际圈子,于是2017年底就辞职和朋友合伙开了一间摄影工作室。可爱好转变为事业哪有那么容易。我既不懂经营,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说白了就是野路子,所以生意并不好。

这样的状况持续了一年多,后来因为有之前在登山俱乐部工作的人脉,时间长了累积了一些资源,接到了一些极限摄影的活。

极限摄影要求比较高,摄影师必须同时具备摄影和登山、剪辑多种技能,而我丰富的户外经验和技能,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就这样,工作室的生意才慢慢好了起来。

为了拍摄出更多有质量的照片,我们亲身经历了很多。2018年,我和2位合作伙伴一起去了欧洲的攀登运动发源地——霞慕尼。那里真的是攀登者的天堂,有很多攀登的线路,还可以训练攀登技巧。

经过不屑的努力,2019年初,我也正式成为了登山运动员。

(2018年在欧洲霞慕尼攀登与外国友人合影)

之后的几年里,我经常参加各地的摄影和登山活动,共拍摄了将近20部纪录片。

其中一部滑雪登山纪录片《catch the air》,获得了南山国际山地电影节最佳探险精神奖,我个人还曾三次获得中国户外金犀牛最佳攀登成就奖。

我觉得今天所有的成绩,都和我之前的流浪生活是分不开的,没有当时树立的坚定、坚持的信念,就不会有今天的我。那些看似无形的改变,影响了我的三观。

每一次的攀登我们都会以登顶为目标,但是站在顶峰并不意味着攀登结束了,登顶只完成了攀登的一半,还需要下撤回营地,回到地面才算圆满结束了攀登。

(2018年,电影节上获奖,中间是我)

其实大部分攀登的时候都会感觉累、冷,但登顶的瞬间是非常开心的,我们都会相互庆祝。

有时候,这种极致的兴奋也会因为想起某些难过的事情而痛哭,但我们不会在顶峰停留很久,因为还有下山的路要走。

登山和极限摄影都是会有一些危险。2021年,我们去三江源帮一个环保组织做田野调查,晚上需要住在无人区的山上,因为没有经验,不知道夜里山上会有狼群。

结果晚上休息的时候,我们帐篷边上一群狼嗷嗷乱叫,吓得我们动都不敢动。当时我们还有一个同事,他一个人住在离我们帐篷很远的地方。狼群也跑到他那边去,可把他吓惨了。

这几年,我们拍过很多绝美的照片,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是一段故事。

(2022年去西藏拍摄攀冰)

就在去年2月份,我们一行4人去西藏拍摄攀冰。那里的冰一年四季都有,可是夏天是无法靠近的,只有冬季湖面结冰,人才能走到冰川下面。

我们是2个人攀冰,2个人拍摄。冰川高30多米,我们利用冰镐、冰爪辅助攀登,爬了很多漂亮的路线,也拍摄了很多美轮美奂的照片,感觉危险也是值得的。

经常有人问我:“流浪2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觉得就是在当时迷茫的生活状态下,徒步流浪让我体会到了求生的本能,和生命的意义。

直到今天,过去的很多事情我已经淡忘了,但是每当我翻开这些日记本,随便翻到每一页,看到当时写下的内容的时候,曾经忘记的情景,就会从日记中再现。

(2022年极限摄影工作中)

从流浪到登山、极限摄影、拍纪录片,我所走过的每一步都是踏实且充实的。

去年夏季我们去慕士塔格峰滑雪,在海拔6000米的地方我把腿摔断了,腓骨骨折、踝骨骨折、三角韧带断裂,然后很艰难地回到营地。

康复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到现在五个月,还没有百分百的康复。但我每天都在坚持做康复训练,现在已经勉强穿上雪鞋了,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重回雪山。

(我的近照,重新穿上雪鞋特别开心)

未来,我希望能把工作室好好做下去,拍出更多更美的照片。也希望更多的人通过我们的纪录片,了解攀登这项运动。它有危险,但不是大家想象中的玩命运动。

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我们只来人间一次,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对生命最好的回应。


【口述:黄阿左】

【编辑:目成】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真实人物采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费县   乐山   筏子   连云港   极限   都会   断腿   流浪汉   块钱   帐篷   海拔   摄影师   国道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