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徒手时代到智能时代,手术机器人:刀尖上的科技革新

如果你有选择主刀医生的机会,你会选择让机器人当你的主刀医生吗?

随着智能化和机械化时代的到来,机器人在医疗领域也有着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比如机器人辅助影像学阅片,比如机器人辅助瘫痪患者康复锻炼等等。

手术机器人主要由精准定位系统和操作系统组成,能有效提高手术精准度,缩小创伤面积,减轻病人疼痛以及延长植入假体的使用寿命,同时可由医生远程操作,极大地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国内骨科手术机器覆盖创伤、关节、脊柱等不同品类。骨科手术机器人正快速改变传统骨科手术依靠手术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状况。

人类智慧与机器精准合璧,脊柱手术不必再于“刀尖起舞”

目前骨科手术机器人已经逐步应用到了脊柱外(科)等手术中。

“如果当时我们真的就按照传统的经验给那位患者手术,那他现在已经下肢瘫痪了。”

据悉,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们按照常规的思路为一位腰椎手术患者作出了手术规划时,该院的马学晓主任脑海中冒出了“尝鲜”的念头,决定将医院新引进的一台骨科手术机器人参与到患者的手术规划中来。

这一决定在无意中避免了一次医疗事故的发生。“幸亏机器人发现了患者的骨性结构与常人的神经走向是完全相反的,如果按照常规的手术方案,那么患者的神经就会被打断,导致瘫痪。”在骨科手术机器人的辅助下,马学晓团队为患者重新设计了手术方案,最终成功治愈了患者的病痛。

微创、减少侵入性操作、提高手术精准性已经成为当前手术领域的发展大趋势,机器人技术由于自身优势,在脊柱外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骨科手术机器人带给医生的,是给那些困扰临床上百年之久的问题——骨质的精确切除、假体的精准安放、人为误差的校准和消除、标准化的术后效果——提供了解决之道。20多年来,骨科手术机器人已经成功地融入了术前计划系统、高精度截骨系统、假体定位系统等模块,照顾到了关节置换手术的整个过程。近10年来,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对照研究都证实,手术机器人进入人工关节置换领域,大大改善了术后早期失败的发生率。现在,更为长期的观察和评估正在进行之中。

当人类的智慧和机器的精准充分合璧,脊柱手术不必再于“刀尖起舞”,全面的术前规划将帮助术者“所思即所见”,精准的机械臂操作帮助术者实现“所见即所得”,而全程的可视化导航更能令术者“见所未见”。

上图生动描述了手术机器人术精准操作、导航手术可视化,做到“精准”“微创”“低辐射”,成为脊柱医生的“超级帮手”。

骨科手术机器人产业发展是未来趋势

首先,人口老龄化。2015年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约为9.01亿,2030年将达到14亿。在中国,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2.48亿,占人口总数的17%。接下来的20年,中国将进入快速老龄化期,预计204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占人口比例的20%以上。

其次,医疗需求资源匮乏。中国每千人执业医生数仅为2.2,医生密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骨科手术机器人可由医生远程操作,极大地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另外,精准医疗需求增长。传统骨科手术依赖于主刀医生的经验和医生对手臂肌肉的控制以及病灶的清晰视野。大切口和高辐射量都可能会增加手术风险。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和传统骨科手术相比,主要具有以下优点:准确到达病灶、切口微小、稳定性高、具有良好的术后效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医疗的需求,骨科手术机器人增长势头迅猛。在莱德利·斯科特导演的科幻片《普罗米修斯》里,有一幕星际飞船中全自动手术机器人行云流水般给女主角做手术的场景,相信这一画面让不少观众印象深刻。经过近30年的发展,现实正逐步向电影里描述的未来靠近。一台原本让人惊心动魄的复杂手术,在机器人的协助下,不仅能够“解放”医生,同时帮助患者减少病痛,恢复原本的生活节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机器人   手术   刀尖   骨科   脊柱   术后   精准   患者   医生   操作   医疗   智能   时代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