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能承受“胡鑫宇”那么大的压力吗?

现在是早上6:15,我儿子已经坐在教室里上早课了。他今年高一,刚刚开始下半学期的学业。

由于胡鑫宇事件,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再次困扰着我,有很多朋友不相信胡鑫宇是自杀,这篇文章也不是来讨论这个问题的,我只是和大家说说我上高一的儿子的学习及生活情况,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真正关心一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我儿子的具体情况如下:

1、初中时是班级学习委员,成绩始终班级第一,初二上下学期是全校第一,最差的时候就是考高中时,校排名十几名,县排名三十几名,进入我们这最好的高中最好的班级(班级是全县前四十名的学生)。

2、孩子是非常勤奋的那种孩子,不是非常聪明一学就会的那种。初中成绩好,很大原因是副科帮他提高了总体成绩,这些副科都是以背诵为主的。现阶段成绩因为疫情影响,第一个学期还没统一考试,不知道下降了多少,但从他自己感觉和平时测验来看,应该是班级倒数几名,年级排名应该是百名左右,甚至更低。成绩下降的原因主观客观都有,主观上高中学习内容更深,理解性强,死记硬背的越来越少,客观上休息少,学习压力大,没有什么释放压力的途径和放松身心的时间。

3、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他是个内向,不爱说话交流,朋友很少,只知道学习的孩子,课间休息时间也不活动,就在桌子那学习,放假了也不出去玩,就喜欢宅在家里,我和我爱人劝过很多次,让他约朋友同学去玩,他就是不去。初中班主任和高中老师找他谈心他都会哭的很厉害。初中有两次在讲台上演讲也是哭的很厉害,每次发生这种情况都让我很难受,感觉孩子没有对我敞开心扉,压力无从释放,但又同时很庆幸,他能哭出来还是好的。现在他又长大了,很多事情更不方便和我们说,而且还不能总问,问多了就会很反感。

4、孩子很懂事,非常自律,非常坚韧,很多大人难以坚持的事,他都能做到。5、我和我爱人都是很开明的家长,小学的时候没有给他报过补习班,从没有要求他成绩必须如何如何,他早产了一个月出生,我就希望他健健康康长大,快快乐乐过完一生就好。而且我认为孩子如果玩都玩不好,那学习也不会太好。小学考初中的时候,他的成绩是班里的第十五名,初中成绩突然好起来是没有预想到的。

6、我和孩子相处一直是以父亲、朋友的角色,没有过打骂这种情况出现,一起看漫威,打篮球,希望和他保持一样的爱好,能一起交流他感兴趣的事情,能尽量走近他的世界,但现在随着他长大了,时间上也不允许,感觉是距离越来越远了。7、接下来就说说时间,他们班级每天早上6:05到校,12点放学,下午2:10到校,5:30下课在校吃晚饭,然后上晚自习一直到10:10放学,中午在家吃完饭和晚上到家,都要写作业,中午不写作业根本写不完,晚上写作业到十二点多最晚到凌晨一点半。年前是小年那天放假,初六返校。但凡有时间了,就想让孩子多睡一会觉。而且随着马上高二高三,凌晨一两点钟睡觉会变成常态。我对这种教育方式很不理解,他们班级有最好的师资力量,但每天只让孩子们休息几个小时,上课时的状态我真的是没法想象,孩子说同学们都会困,老师就让困的孩子站着听课。我朋友有两个孩子也在之前的这个班,22年已经毕业,他们说作业根本写不完,都是挑着做,我真的没法理解这种教育方式,完全没有体现出效率,只有填鸭和题海战术,没有体现出老师的素质和能力,他们掌握了最优质的生源,然后让这些孩子付出更多的时间(普通班级的作息时间不一样),然后得到了成绩的提高,但牺牲了孩子们的健康,我不是说不能多付出时间,但是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有的家长为了孩子能多睡一会,把早餐带到学校吃甚至不吃。

8、生理上因为有点早熟,身高165,应该骨骼闭合了不会再长了,同班的男生大多数都比他高,但我和我爱人都没超过160,按遗传学来说挺正常的,他小胡须有了,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了,青春痘很多,已经发展到痤疮了,但他休息不好,吃了很多药调理效果不大,矫正了牙齿,马上就可以摘牙套了,形象上我感觉还可以,但这方面感觉他多少有点自卑,可能是他不愿意和其他同学交流的原因。但他在家里很开朗,话也很多,并且不认可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内向印象。

情况就是这样,学校开学时发过关于心理健康的书,我看了,内容非常好,也跟孩子一起探讨过,但效果有限,书中每个单元都涉及类似班会讨论的情节,但他们班从来没有老师讲过,更别说讨论了。

我最担心的有三点:

1、孩子在高中阶段,因为成绩下降产生的心理落差,我用了我能力范围内所有的方式方法,想让孩子“释怀”,但效果有限。

2、对于付出的努力和得到的收获,两者不平衡,努力没有得到回报,造成厌学情绪如何处理。

3、怎么能让他多交朋友,不要总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这三点疑惑也是我发这篇文章初衷,希望评论区有朋友帮忙解答,或者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咨询。

最后我想说,国家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专家一直在呼吁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但面对成绩和孩子未来的出路,这两样在学校和家长看来,微不足道。

这也是很多朋友拒绝相信和无法理解“胡鑫宇”自杀的原因,而更倾向于其他可能性的根源。

我和孩子朝夕相处,能及时了解他的状况,而那么多留守儿童和住校学生,他们的心理健康谁来关心?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都深爱着自己孩子,因为心理健康出问题的事还少吗?但为什么胡鑫宇事件会有那么多人站在阴谋论一边?也不愿正视我们急需帮助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副科   孩子   都会   作业   心理健康   班级   爱人   家长   初中   成绩   压力   原因   感觉   老师   时间   朋友   胡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