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专题报告:复盘与思考-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报告出品方/作者:光大证券,倪昱婧)

核心观点:

我们复盘特斯拉,认为它的成功主要在于:1)马斯克基于产业链的前瞻性判断、“敢想+敢做+坚持+ 执行”性格、“技术+商业”双背景积累;2)团队:集合顶尖技术人才、扁平化/市场化的团队管理, 较强的团队执行力;3)市场:全球智能电动化需求陆续释放,美国文化有利于孵化初创类上市公司。定位于AI,但本质仍是车型周期:特斯拉的核心在于智能驾驶;产业链各个环节技术与新工艺量产突破 的关键在于降本,目标在于扩大市占率+推广智能驾驶并最终实现Robotaxi。但当前智能驾驶并非购车 的刚性需求,我们判断特斯拉的本质仍是车型周期。我们将特斯拉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当前处于现 有产品矩阵车型周期向下的业绩与估值中枢回落阶段。

降价有望提振销量,但以价换量策略在国内市场或边际减弱:美国反通胀IRA法案落地有望提振北美 市场需求;但预计国内市场的以价换量策略或边际减弱。1)自主品牌竞品车型增多,国内竞争加剧; 2)特斯拉产品矩阵单一+国内的渠道尚未完全下沉,3)不同价格带用户的购车考虑因素不同(下沉 用户对AI智能驾驶需求/品牌力粘性或递减),4)召回等质量问题或持续发酵。

特斯拉五阶段复盘

复盘:特斯拉,本质仍为车型周期

特斯拉于2003年创立, 2010/6登陆纳斯达克,市值曾超万亿美元,2022年底市值回落至<4,000亿美元。 影响股价涨跌重要因素:基本面(业绩)、情绪面(估值)、交易面(卖空占比) 。

阶段一:上市初期(2010-2011)

上市初期明确纯电动路径,股价波动且估值存在泡沫(PS估值中枢11.0x)。 基本面:无具体产品落地,无基本面支撑,公司持续亏损; 情绪面:市场对特斯拉认知存在分歧,负面情绪较多; 交易面:卖空占比较高。 马斯克具备前瞻性战略眼光:1)预判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前景;2)选择电动车路径(vs.丰田布局氢能)。

阶段二:IP树立(2012-2015)

智能电动车品牌IP明确,初期定位高端后将逐步下沉市场,股价主要由基本面驱动上涨( PS估值中枢7.7x )。 基本面: Model S/X发布并交付,销量爬坡超预期,带动毛利率上升至20%-25%; 情绪面:车型放量成功树立公司初期高端智能电动品牌形象; 交易面:基本面改善(量+利),驱动卖空占比降低,助推股价上涨。 市场仍对特斯拉品牌力和规模量产能力存有疑虑,初期面临交付延迟/供应链管理/产能爬坡/产品品控等问题。Model S/X顺利交付,销量爬坡超预期,带动毛利率改善;非整车制造企业投产初期存在现金流问题。

阶段三:业务调整(2015-2019)

产品矩阵逐步完善,团队管理调整优化,解决初创公司初期的“产能地狱”问题(PS估值中枢3.5x) 。 基本面:Model 3量产初期产能爬坡受限导致交付量不及预期,后经调整完成顺利放量。 情绪面:受Model3交付、以及爬坡预期波动变化,后经调整放量后估值微升。 交易面:以基本面为基准,交易面波动较大;后期随业务调整完成/上海工厂投产,卖空占比下降。 马斯克团队管理/执行能力较强,一年左右完成战略及业务调整,同时上海工厂投产落地。Model 3交付初期受产能限制,3Q18后产能爬坡顺利带动销量释放,2019年初期受政策影响销量不及预期。

阶段四:估值重塑(2020-2021)

行业景气度抬升,国产Model 3/Y交付爬坡+品牌认可度提升,业绩+估值双振(PS估值中枢13.9x) 。 基本面:上海工厂产能爬坡带动2020-2021业绩逐季创历史新高,产能持续扩张(柏林、德州工厂陆续规划投 产),新技术(FSD Beta、4680电池)、以及新工艺(一体压铸)兑现,Tesla bot Optimus也在规划落地阶段; 情绪端:全球电动汽车2C需求释放,渗透率抬升+电动智能化拉动估值上升; 交易端:2021基本面改善带动卖空占比迅速下跌,进一步抬升股价。 特斯拉估值重塑:1)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周期向上;2)Model 3/Y车型周期向上+FSD技术定位/一体压铸工艺兑 现,引领全球智能电动车周期;3)基本面表现超预期,打消市场对品牌力与规模量产能力的疑虑。

各国政策导向逐步明晰,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向上,为2020-2021年特斯拉放量提供基础。 1)欧美仍处于政策驱动阶段:欧盟2019年发布碳排放最严苛政策;美国2019年后补贴加强并提出2030零排放汽 车占比50%目标;2)中国已逐步切换至需求拉动阶段:2015年明确补贴逐步退坡,2018年放开外资股比限制。上海工厂超预期,带动基本面向好。德州/柏林工厂投产爬坡。2023年即将公布下一个全新工厂选址。 Model 3/Y产线建设至交付均耗时1年左右,2022年底Model 3/Y上海工厂年产能合计达到100万辆。基本面表现优异:1)销量爬坡稳健;2)Non-GAAP归母业绩从3Q19开始持续为正,1Q20-4Q21逐季创新高 (4Q21 Non-GAAP汽车业务毛利率爬坡至29%+);3)现金流在产能扩张情况下仍表现良好。

阶段五:车型周期趋弱(2022至今)

原材料价格波动+疫情/供应链扰动+消费景气度回落,Model 3/Y步入产品周期中后期(PS估值中枢回落至 10.0x) 。 基本面:1H22上海工厂停产,2H22竞争加剧(国内市场)+需求回落(Model 3/Y在此前经历多次涨价后出现大幅 降价+购车权益放大)、3Q22-4Q22全球交付量不及预期、德州/柏林工厂爬坡速度低于规划+初期投产拖累; 情绪端:政策扶持但全球经济+消费购买力恢复存在不确定性、叠加疫情扰动,行业景气度波动; 交易端:马斯克股权质押+抛售(收购Twitter),2H22做空比例抬升。 特斯拉车型周期趋弱:定位于FSD+新技术兑现(成本控制),但其本质仍为车型周期。

1H22由于排产+供应链制约,特斯拉全球交付周期延长;2H22由于行业需求/车型周期趋弱+扩产,全球交付周期 缩短;相比于特斯拉的全球其他市场,作为主要盈利贡献点的国产Model 3/Y价格波动最大:1)2021-1H22国产 Model 3后驱版的补贴前/后售价最高涨幅分别为3.9万元/ 4.4万元、国产Model Y后驱版的补贴前/后售价最高涨幅 分别为2.5万元/4.1万元);2)2023年初国产Model 3后驱版售价相较于2022年补贴前/后最高售价分别下降6.1万 元/ 5.0万元至23万元、Model Y后驱版售价相较于2022年补贴前/后最高售价均下降5.7万元至26万元。 1)特斯拉降价或权益扩大符合我们的预期,此次国产车型降价后的价格为历史底点;2)如果现有国产车型降价 后的新增订单仍不及预期,存在进一步降价或减产风险,为后续改款车型做准备。

当前特斯拉面临哪些问题

特斯拉问题1:需求景气波动+国内竞争加剧

从特斯拉全球市场销量拆分来看,三大工厂所在地的美国/中国/德国2022年销量占比分别约40%/34%/5%: 1)美国市场:2022年新能车销量90+万辆(渗透率6.6%),特斯拉在美国纯电市场的市占率高达65%; 2)欧洲市场:2022年德国新能源车销量80+万辆(渗透率31.4%),特斯拉在德国纯电市场的市占率约15%。 3)中国市场:2022年新能源车销量650万辆(渗透率28.1%),特斯拉在国内纯电市场的市占率回落至10%+。

虽然政策扶持+全球渗透率持续抬升;但新能源汽车作为可选消费品,受经济+收入预期(消费购买力)的影响依 然较大。当前来看,全球经济+需求恢复仍存在不确定性;其中,欧美还存在供应链等制约: 1)欧美市场:经济增速放缓或下滑压力+消费者信心指数回落。其中,美国IRA反通胀方案的落地,有望催化提振 北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景气度;欧洲地缘政治/能源危机+制造业成本增加+供应链扰动,或带来国内出口的机遇。 3)中国市场:明确扩大内需+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疫情放开后时代下的国内需求有望逐步恢复,但竞争加剧。

特斯拉主要对标于20-35万元纯电市场;虽然行业整体规模扩大,但国产Model 3/Y的国内市占率呈回落趋势: 1)消费结构改变:(a)纯电出行需求更多元化,比如代表首购群体的10-15万元海豚/元Plus EV畅销、代表家庭 用户的35万元以上理想+问界车型爬坡;(b)插混销量占比抬升(预计2023年占比约30% vs. 2022约20%+),但 鉴于BOM成本结构差异性+原材料价格波动,预计纯电B级主力车型价格难以下探至插混主销的10-20万元市场。 2)自主竞品车型数量增多(定价近似但配置功能与体验感升级 vs. 国产Model 3/Y逐步步入产品周期中后期)。

特斯拉问题2:产品矩阵单一+渠道尚未成熟

当前特斯拉仅包括Model 3/Y/S/X;2023年缺少针对2C市场的新车型,预计2024年Robotaxi平台新车型有望量产: 1)Cybertruck有望于2023年年中上市交付(但或更偏向于北美市场消费者);2)Semi有望陆续在2B市场交付; 3)全球Robotaxi平台的新车型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但2024年全球智能驾驶的政策+技术兑现或仍存不确定性。 截至2022/12,特斯拉国内体验中心<300家,覆盖76个城市(一线/新一线+二线占比70%+);考虑服务中心后的渠 道覆盖数量仍与1,000+家的成熟体系存在差距、覆盖结构仍较不均衡(渠道尚未下沉,或尚为降价做好准备)。

特斯拉问题3:定位(仅强化智能驾驶+成本vs.体验)

我们判断,马斯克基于特斯拉的核心定位为:智能驾驶(AI)、以及降本(新技术与全新工艺): 1)马斯克:“敢想+敢做+坚持+执行”性格 、以及“技术+商业”双背景积累,吸引全球顶尖人才;2)特斯拉团 队:扁平化/市场化、以及拥有较强的新技术突破与研发量产落地能力。 我们分析:特斯拉1)推进自动驾驶迭代(芯片自主设计、软件算法全栈自研);本质在于强化智能驾驶(FSD); 2)深入布局电池(电芯/电池包/BMS)、已实现并规划进一步扩大一体压铸工艺应用、布局Tesla Bot Optimus; 目标在于产业链各个环节降本,本质仍在于扩大市占率+推广智能驾驶并最终实现Robotaxi。

特斯拉的核心为智能驾驶,AI研发人才强大集结,并不断进行软硬件升级; 马斯克具备商业/科技双背景,1)吸引技术人才,但人员流动性也偏高;2)部门组织架构扁平化,利于沟通管 理。

特斯拉强化智能驾驶与成本、拥有品牌力,但是弱化内外饰+智能座舱等方面的驾乘体验;截至目前,智能驾驶并 非消费者购车的刚性需求(FSD beta仍待技术升级+尚未全球全面推广)。特斯拉的战略定位在国内或存挑战: 1)随着Model 3/Y爬坡上量+中国市场占比抬升、以及FSD陆续涨价,特斯拉全球FSD渗透率回落;2)与竞争较 为激烈的国内市场Model 3/Y的竞品车型相比:特斯拉FSD定价高+Beta版本尚未落地,仍采用传统座舱配置且车 机系统相对落后(vs. 竞品车型应用大屏多屏/HUD+音响/内外饰升级+快充、35+万元配有空悬,强化体验感)。

特斯拉问题4:短期因素(质量+召回问题)

随着量产车型逐步步入2-3年时间周期,特斯拉的质量问题+召回事件陆续增加: 2020-2022年,特斯拉全球范围内召回3/Y/S/X合计500+万辆。其中,1)最早实现量产的美国市场召回数量占比高 达71%(中国市场包括国产+进口占比约27%);2)从召回的车辆缺陷分类来看,主要为电子电器/车身/FSD。 1)新能源车存在更多的质量隐患、以及保值率偏低等问题;随着特斯拉现有车型步入产品周期中后期,质量+召回 事件逐步增加;2)特斯拉有望通过FOTA升级+改款等优化前期缺陷,但短期品控担忧也或影响终端客流。

以价换量策略还可兑现多少:国内或边际减弱

市场预期特斯拉此次降价将带动销量大幅抬升;我们并不完全认同,预计以价换量或边际减弱: 1)2022/10国产Model 3/Y降价后的新增订单表现不及预期,导致2023/1再次降价;2)价格是非常重要、但并非 购车的单一考虑因素(小鹏P7+P5降价与权益放大,却依然出现交付量环比回落)。 我们判断,特斯拉依然拥有品牌力、但车型周期趋弱+FSD尚未国内兑现+渠道尚未完全下沉,我们预计2023年初 的大幅降价有望提振销量,但以价换量策略或边际减弱(预计现有国产Model 3稳态单月销量约1.5万辆、Model Y 稳态单月销量约3.5万辆、叠加出口,上海工厂或仍存多余产能)。

极端案例或可参考小鹏(定位于中国自动驾驶的新势力);在2H22权益放大情况下,依然库存车增多+销量回落: 1)2022/12小鹏P7/P5销量均回落至<3,000辆(P5上市即不及预期); 2)小鹏车型周期偏短+销量不及预期的主 要原因,品牌力偏弱/车型版本复杂+定位偏差(智能驾驶并非当前购车的刚性需求+技术尚未全面兑现,下沉用户 对智能驾驶需求逐步减弱 vs. 小鹏组织价格转型+向上切换至30W元以上的G9与2023年两个全新平台的新车型)。

外资如何看待特斯拉

特斯拉短期因素:新工厂拖累+卖空/减持

新工厂爬坡拖累短期基本面、卖空+质押拖累近期市场情绪与交易面: 1)新工厂爬坡:3Q22拖累毛利率约3-4pcts,4Q22德州与柏林新工厂爬坡速度低于预期(2022年底均仅约3,000辆 /周 vs. 目标约5,000辆/周)、叠加欧洲能源危机+成本增加等因素; 2)卖空:特斯拉累计未平仓做空量占流通股本的比例在2022/8为历史低点,但随后比例逐步快速抬升; 3)质押减持:马斯克个人财富主要来自于特斯拉持股。预计股权质押占比约8%+;鉴于收购Twitter等资金需求, 并先后在2022年4月、8月、11-12月集中减持特斯拉,合计减持约5,800+万股,总套现金额约220+亿美元。 新工厂短期拖累、以及近期卖空+马斯克股权质押与减持风波,进一步加剧现阶段基本面、情绪面与交易面的波动。

外资看多:短期不利因素或已出尽,长期看好品牌力

短期外资看多:1)估值位于历史低点,短期不利因素或已出尽;2)降价有望带动销量大幅抬升,规模效应+技术降 本+IRA补贴预期,驱动基本面稳健表现依然可期。 长期外资看多:特斯拉具备全球智能电动化转型的领军优势,看好其电动化+智能化产业链核心环节技术兑现能力。 我们并不完全认同:1)特斯拉的本质仍是是车型周期,当前走量车型Model 3/Y的最强车型周期已过,存在业绩下 修与估值中枢回落压力;2)降价后的新增订单和销量能否大幅抬升是判断是否利空出尽的关键(若新增订单增幅不 及预期+竞争加剧,则依然存在进一步降价或减产风险);3)我们预计特斯拉以价换量策略在国内或边际减弱。

外资看空:短期车型周期下行,长期质疑品牌力/估值

短期外资看空:1)经济景气周期+车型周期下行,降价拖累业绩表现;2)管理层兑现能力偏弱+交易层面波动。 长期外资看空:FSD或较难实现产业化,质疑特斯拉品牌力、以及估值。 我们基本认同,但是1)估值跟随行业景气周期+车型周期波动;2)传统燃油车时代的估值体系已过,智能电动化 驱动整车制造产业链延伸、技术变革+制造工艺改进、盈利结构改变(FSD贡献),存在行业估值中枢上行趋势; 3)特斯拉依然具备品牌力,预计其估值中枢30x PE(10%-15% Non-GAAP净利润率)。

特斯拉市值空间测算

汽车业务:我们预计2023E特斯拉全球165-170万辆

预计2023E特斯拉全球销量165-170万辆(vs. 产能目标180-200万辆):1)上海工厂(80万辆--国内60万辆+出口 20万辆)、加州工厂(<40万辆)、德州工厂(25-30万辆)、柏林工厂(<25万辆);2)IRA或为北美催化剂。 4Q22特斯拉剔除积分后的汽车业务毛利率24.3%,我们判断: 1)存在德州、柏林两个新工厂的短期毛利率拖累; 2)加州老工厂的毛利率相对稳定; 3)预计上海工厂整体毛利率仍有望达30%,主要由于出口贡献(4Q22出口占比约44%)。 我们测算:4Q22由于国内市场降价+保险/尾款提车等权益放大,国产Model 3/Y国内市场毛利率回落至20%+;但 4Q22欧洲市场定价偏高且价格相对稳定、叠加德国政府补贴,预计国产Model 3/Y出口毛利率达40%+。

2023年:预计特斯拉市值空间4,000-4,500亿美元

我们判断,特斯拉现有Model 3/Y/S/X产品矩阵下的最强车型周期、以及单车盈利最高点已过: 1) 2023年指引ASP不低于4.7万美元,毛利率不低于20%;(a)我们认为指引是在当前定价体系下,考虑了美国 IRA反通胀方案的潜在补贴(预计拉动毛利率3pcts);(b)受益于出口/降本,预计上海工厂毛利率约20%+。 2)我们预计Non-GAAP净利润率10%-15%,预计2023E单车盈利近7,000美元。 整车业务:2023E盈利120亿美元,30x PE(10%-15% Non-GAAP净利润率),市值3,600亿美元; FSD业务:仅考虑美国市场(2022E年底Beta北美推送),30x PE,按3年功能兑现,市值近600亿美元; 电池业务:按4680电池产能爬坡(当前4680产能约1,000辆/周),预计2023E市值空间<100亿美元; 其他业务:发电与储能业务(近盈亏平衡),服务与其他业务包括售后、二手车、汽车保险等(当前亏损)。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特斯拉   毛利率   销量   基本面   周期   车型   爬坡   工厂   智能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