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客|《智能座舱是真刚需还是割韭菜,设计过剩风靡新能源车企》

| 2023年来了,回顾2022年是新能源汽车爆发的一年中,可以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智能座舱”一词了,这一期的行客内容,就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智能座舱,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去探讨汽车产品设计过剩问题,以及这样的设计对消费者意义何在?

新能源车在众多的汽车产品中不难发现,智能座舱已经成为了每场发布会的焦点,不管是“捧”还是“黑”,对消费者而言无疑是一场科技盛宴,这也使得“蝴蝶效应”在车企的产品研发中不断拓宽,甚至出现了“车的基础好不好不一定,但一定要有好的智能化座舱”的现象,在行客看来不知这是否属于“偏激”,当然我们依旧只讨论现象本身,即使举例也并不涉及恶意抹黑,只谈事实!

观点|智能座舱成熟度有几分

说到智能座舱,很多人的理解可能会认为是智能大屏(终端)、激光雷达、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当然这些都属于智能座舱的范畴,但包括不代表仅限,如何准确的理解智能座舱呢?——汽车所有智能化设备最终都在座舱内显示或控制的,行客认为都可以划入智能座舱的范畴,那么成熟度到底有几分呢?

其实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以蔚莱、小鹏、理想为代表的品牌在完成了阶段1 的电子座舱建设后,开始了阶段2 智能助理的建设,但“消费者对车辆智能化功能的期望不仅仅局限在自动驾驶与人机交互“这一点上还有很大的距离。当然除此以外,也有另辟蹊径的直接跨入阶段3搞人机共驾的(你们知道是谁吗?欢迎评论留言),由此可见“路不是一条”,但整体智能座舱仍处于阶段1向阶段2发展的进程中,行业成熟度算完成了起步而已。


观点|七大维度评价现有智能座舱,喜忧参半

如何去评价出好的智能座舱呢?首先在评价智能座舱时我们需要客观和主观双向感受,立足7个维度进行评价,同时行客又以其特性不同,分为了彩色应用(强感知)、灰色应用(弱感知)两个部分,强感知顾名思义就是消费者一眼就能看到、感觉到的,弱感知则反之。这样说是不是比较空洞,直接上图一起来看看行客梳理的“七大维度”!

对比平台上的智能化评价体系,行客认为平台的评价偏“友好”了一些,就拿汽车之家iV-Ratingwei评价为例,理想ONE2021款增程6座在智能座舱得分73.8,按100分制来说不高,但相比之下算一个不错的成绩,但我们在仔细阅读时就会发现,该车型具备了:“交互逻辑简洁易懂、娱乐导航功能扎实、语音系统支持多种车控功能”等等优点,但这都是停留在强感知部分,弱感知部分就差强人意例如:“按键反馈精准度待提升、语音系统逻辑不够灵活、自动跟车行驶刹车稍显急促等”。

虽然单一车型说明不了问题,但也从侧面反应出,有些车企在不断提升强感知的应用时,没有苦练弱感知的基本功,喜忧参半。

观点|何谈设计过剩,风靡新能源车企

其实看到这里,会有一些不同的观点出现了,例如:“很多智能汽车都可以实现车辆位置信息、娱乐、订餐等阶段4的功能了,所以行客说的有毛病。”——对,这就是现在我们要谈的设计过剩问题。

为何谈到设计过剩这个话题,行客觉得在新能源车的智能座舱领域十分的突出,并且已经形成一股痴迷之风,今天以激光雷达、自动驾驶芯片为例,通过简单搜索共发现15个车系、41款车型。

按照同样方式在燃油车中搜索的结果为“0”,为什么反差的结果如此之大,或许传统燃油车企对于激光雷达的耐久性、可靠性保持着观望的态度,加之目前激光雷达7000元一颗的单价成本过高。

综上行客觉得,目前汽车行业在ADAS前雷达、前碰撞预警都没有普及的时代,新能源车型批量化的使用激光雷达,多少有一些“装了酷睿i7的处理器,用着windows2000操作系统”的感觉。这样的配置设计过剩,买单的只能是消费者。

最后|

随着行业技术的发展,激光雷达出现了、智能屏出现了,当然消费电子推动着时代不断前行,汽车作为这个时代的必须品也会不断发展,从消费电子移植到汽车电子上的技术也是越来越多,但这样的“类手机化、类平板化”强调彩色应用的智能座舱能走多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座舱   新能源   智能   成熟度   维度   韭菜   激光   消费者   阶段   评价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