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乡反面刺绣“绣”出时代新光彩

邓正姣(中)和老姐妹都热爱并擅长瑶族反面刺绣。记者秦丽云 摄

邓正姣头戴着自家传承了200多年的凤冠,展示其融合时代流行元素制作的新式凤冠。记者秦丽云 摄

邓正姣家的客厅是一个传统瑶族服饰的小展厅。记者秦丽云 摄

□本报记者秦丽云 通讯员蒋家龙

刺绣是很多人都熟悉的一项传统技艺,不少人还能绣出美丽复杂的图案。但是,如果只允许在布料的反面刺绣,却要求在正面形成精美的图案,这样的高难度估计会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不过,在兴安县华江瑶族乡,反面刺绣却是众多瑶胞的“拿手好戏”。

日前,记者前往华江瑶族乡采访了一群擅长并热爱反面刺绣的瑶族妇女,通过她们的讲述介绍,了解这项颇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手工技艺,通过她们的一针一线,感悟这项手工技艺蕴含的独特魅力。

一个200多年的老物件传承一项老技艺

兔年春节前夕,记者来到兴安县华江瑶族乡军田头村,见到了自治区级瑶族反面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邓正姣和她的两个老姐妹。尽管三位老人都年逾古稀,但是做起刺绣来依然动作麻利,穿针引线毫不困难,刺绣技术也精湛。当天,三位老人都穿上了只在节庆日才穿的传统瑶族服装,邓正姣还特意戴上了一顶凤冠。

邓正姣与瑶族反面刺绣的情缘,正是从这顶凤冠开始的。

邓正姣说,在古代,盘王的王后会戴一顶凤冠,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到了近代,华江的一些瑶族富贵人家的妇女也会戴凤冠。在她3岁的时候,母亲去世,留下的遗物中就有一顶凤冠。后来,通过长辈之口,邓正姣才了解到,那顶凤冠是一个传家宝,由她的外婆传给母亲,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物件。

记者观察到,这顶凤冠由一个木制骨架支撑,上面盖有方巾,配有众多挂饰。其中,方巾上有精美的彩色刺绣图案,方巾下方用红色的锦带装饰。凤冠的冠顶配有众多银质首饰。

“这顶凤冠虽然年代久远,但只有骨架是后来重新做的,其他东西都保存得很完整。”邓正姣说,从10岁开始,她就经常拿出这顶凤冠细细观察,并根据方巾的花纹尝试反面刺绣。“老一辈的人告诉我,反面刺绣是我们瑶族同胞的一项祖传老手艺,是每一位瑶家姑娘自小便必须掌握的技能。”靠着自己的努力摸索,加上长辈们的指点,在15岁那年,邓正姣成功绣出了一套传统的瑶族婚服,并受到亲友们的称赞。此后漫长的几十年岁月里,邓正姣从没丢下这门老手艺。

一门绝技展示反面刺绣独特魅力

一顶历经200多年的瑶族凤冠,让邓正姣传承了一门老手艺。那么,瑶族反面刺绣,究竟是怎样的一门技艺呢?

在华江瑶族乡,瑶民喜欢用精美的刺绣来装饰自己的生活,独特古老的刺绣技法,象形、写意融于一体的精美图案,口耳相传的传承模式,令反面刺绣一直披着神秘的面纱。

采访过程中,邓正姣拿出了一块蓝底方巾,上面已经绣好了部分图案。只见她把方巾反面拿着,针线随着巧手的翻转反复穿梭。单独从反面看,并不觉得图案好看,甚至有些凌乱。而一旦把方巾翻转,精美的图案立即展现。

据了解,瑶胞们称刺绣为“缚花”,可分为缚结缚花和缚重缚花。缚结缚花的图案是通过无数个“X”来构成各种精美图案,而缚重缚花是用彩线密集排列形成各种图案。不管是缚结缚花还是缚重缚花,都得反面缚花,也称反面刺绣。

“反面刺绣对布料十分讲究,通常选用黑色的土棉布或者蓝土布,布的棉线要细而结实、大小均匀,布的棉线纵横成十字状。”邓正姣介绍,反面刺绣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棉布反面缚花时看不出任何图案,但是当反面缚花完工后,就可以从棉布的正面看出各种精美的图案;此外,不需要在布上绘制图案纹样,全凭自己的想象,根据审美心理和实用需要,利用布的经纬线,采用十字绣法挑出纹样。

记者看到,三位老人在反面刺绣的过程中,真的没有提前在底样上画好纹路,整个刺绣过程全凭她们的爱好和心意。“下针前必须数清楚布料上的格子,刺绣过程中必须注意花纹对称,这就是最大诀窍。”邓正姣说,熟能生巧,“只要做多了,各种花纹就‘长’在心里了,基本错不了。”

当红、黄、绿、白、蓝等不同颜色的彩色丝线或棉线,通过反面刺绣这种技艺缚出各种精美图案,再绣缝于衣服的胸禁、衣领、袖口以及裤脚处,既能起到加固边角的作用,又美观大方,使瑶族服装显得色彩斑斓,十分艳丽,成为展示瑶胞们风采、神韵的最佳点缀。

不断创新让老手艺焕发新魅力

据华江瑶族乡政府的工作人员介绍,当地瑶族刺绣蕴含着瑶族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与当地民俗民风紧密相连,以独特的工艺、抽象的纹理、鲜艳的色彩,成为华江瑶族人民最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手工技艺代表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新时代的春风里,当地瑶族同胞通过勤劳和智慧的双手,在传承中不断创造性地融合时代新元素,让这门老手艺焕发出新时代的魅力。

邓正姣家新建楼房的一楼大厅,既是客厅,也是一个陈列、展示当地瑶族服饰的小展厅,摆放着不少传统的瑶族服饰,它们色彩鲜艳、做工精致,或朴素大方,或雍容华丽。此外,在靠墙的专柜里,还放有很多新制的凤冠。邓正姣自豪地告诉记者,近年来,不仅当地的瑶族同胞们喜欢穿传统的瑶族服装,不少外地的游客也专门来定制瑶族服装。特别是一些即将成婚的新人,专门来她这里定制瑶族婚服,还定制凤冠。为了让传统的瑶族服饰跟时代接轨,她还会把一些流行的元素融入,把凤冠制成流行的款式,配上时兴的挂饰和配件,受到很多年轻顾客的青睐。

让邓正姣和老姐妹们自豪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瑶族反面绣产生了兴趣。“几乎每个月都有人来我这了解和学习反面绣,还有从北京来的大学生。”谈到此,老人们都开心地笑了。

据华江瑶族乡政府的工作人员介绍,华江瑶族反面刺绣经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料整理和申报等程序,于2016年被列入自治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邓正姣成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兴安瑶族刺绣)也就是反面刺绣的代表性传承人。

近年来,每逢寒暑假期间,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都会组织青少年学习瑶族反面刺绣,邓正姣和一批绣工技艺精湛的瑶族妇女当起了老师,把古老的手工技艺手把手地传授给他们。此外,当地政府还充分将瑶族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华江瑶族乡文化传承中心组织妇女同胞开办瑶族反面刺绣、瑶族山歌等培训班。妇女同胞们利用闲暇时间绣出一批批精致的瑶族服饰、手包、钱夹、手帕等特色旅游纪念品,把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进行定点销售,拓宽了瑶族文化传承渠道。接下来,当地政府还将继续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这门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兴安县   刺绣   反面   瑶族   凤冠   光彩   棉线   方巾   技艺   手艺   文化遗产   图案   手工   精美   传统   记者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