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我希望是它

最近有一部入围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候选名单的作品,掀起网络热议。它把镜头聚焦到越南,一群十岁出头的女孩,依然在经历着小小年纪就被人强行绑架去当老婆的“传统”——

《迷雾中的孩子》

01

越南北部的一个偏僻山村,一群赫蒙族女孩正在进行一场名叫“绑架新娘”的游戏。

这游戏的原型是赫蒙族的传统,主角是男人们,更确切地说,是男孩们,他们可以在其家属的帮助下,强行绑架自己看上的女孩回去当老婆。

在看似天真童趣的“游戏”背后,也证明了社会学家的观点,即儿童看似无指向的嬉戏实则是在为步入成年人的世界做着预演和准备。

生存于在群山环绕中的赫蒙族,也难挡现代化的狂飙突进。一方面,他们依旧手工染布,下地劳作;另一方面,摩托车、手机随处可见,大人孩子们熟练地使用各种社交软件。

Di和年纪相仿的孩子们会戴着红领巾上学,也会戴各种各样的首饰,化妆更是家常便饭。同时,班里的人数总是不齐,学生以各种奇怪的借口请假和缺勤:帮家里看水牛,帮阿嬷收割玉米,或者是女生直接被抢婚不念书了。

女人们会凑在一起公开讨论男性生殖器的大小,母女之间也毫不避讳对男人对恋爱和性的交流。

男人们并不是无恶不作的恶魔,各有各的好与坏。而Di的父亲则是个常见的酒鬼,整天醉醺醺的。

Di今年14岁了,在家里各种脏活累活农活都做。三年前,她姐姐正是在这个年纪被绑走,如今,姐姐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面对镜头,Di淡淡地说:“她只想玩,但她的童年就此结束了。”

比《城南旧事》里英子的童年结束得更加猛烈,赫蒙族女孩子们在儿童、妻子和母亲的身份之间,几乎无缝转换。

02

Di并不是那种沉默的、任由人摆布的乡村女孩,相反,她有着现代的恋爱观。

她享受调情,也会网恋。春节时,大人们喝得酩酊大醉,Di一边扛着远超自己身形的巨大木头,一边对着镜头后的导演讲述自己不佳的感情状态。

母亲回家质问她一条银项链的去处,Di承认是送给了自己的前男友。Di的母亲非常生气,来了一句“这男的搞得你很饥渴”。这居然是一位母亲对她14岁女儿的“教育”,相信无论放在哪个场景里都会让人感到震惊。

听到母亲的话,Di的心情愈发糟糕:“我男朋友跟别人跑了,你开心了吗?”

晚上,Di和朋友做传统彩灯,她又一次激情发言:“我想读很多书,赚很多很多钱,这样我就会有很多情人。”

但很快,她又陷入对前男友的复杂感情中去。先是一边读手机上的新闻一边苦笑自己男友不仅穷还不忠。接着又细数了前男友的各种情史和花边新闻,但她手上因为染布而残留下的洗不掉的颜料,显得尤为刺眼。

作为感情抒发的收尾,Di总结道:“但现在我自由了。”随后,她又低下头去开始干活。

这种孩子神态、少女心态、传统作态的吊诡并置,似乎将Di挤压到一种割裂状态中——她已经开始朦胧地理解人有恋爱的自由、有选择的权利,但即便如此,她也难逃小小年纪就被绑去嫁人的命运。

这是属于赫蒙族女孩们的挣扎。她们在十岁出头的年纪,三观都没有稳固建立,就需要在各方势力中去谋求喘息的空间。

03

Di在网上认识了新的对象,并且奔现了。两人一起去逛街,男孩把头发梳成大人模样,紧身裤,大皮鞋,手机不离身。

天色已晚,他们依旧没有分别,还牵手朝着与Di家相反的方向走去。镜头后的导演很紧张,镜头前的小伙拍胸脯:“我很正派,不会绑架她的。”

Di的母亲发现女儿没回家后心急如焚。

她先是给Di打电话,嘱咐她穿着衣服不要睡觉,不要被下半身掌控,后又找到男孩的同学索要男孩的手机号码,确保对方不会把Di卖掉。

“卖掉女孩”,在这里,不像是家里长辈们虚张声势时所说的那种“妖怪吃掉你”的威胁,而是真实存在的案件。

但面对妻子的焦急,Di的父亲表现得十分淡定,似乎Di的消失只是丢了一件不值钱的家具。

但还好,Di消失了一夜回来了。

男孩及男孩的家长也来了,他们来上门提亲。

10公斤鸡肉、100公斤猪肉、20升酒,Di的母亲在对彩礼讨价还价时,把之前的担忧一扫而空,只剩下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计算。

但是,Di不想嫁人。

是的,她是和他一起牵手离开没有回家。但她只是想恋爱,并不想早早地结婚。

这原本没有错,但她是赫蒙族的女孩,她没得选。母亲逼,男方逼,到了最后,演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绑架新娘”。几个大人联手,死死拽住Di的四肢,试图将她拖上车。

Di拼死挣扎,身上的衣服也要散架了,肌肤裸露,狼狈又难堪。但Di没有妥协,反抗到大家都精疲力竭,最后男方家“开恩”了:允许Di喝下分手酒,结束这一切。

Di哭泣着,和男孩喝下了酒。面对镜头,男孩眼神迷茫,不明白自己为啥要绑架她。

那为什么两个什么都不懂,只是在荷尔蒙驱动下仓促相爱的孩子,要被大人们大张旗鼓地推进婚姻呢?这场抢亲闹剧,将人推到了近乎窒息的地步。

纪录片结尾,Di穿着校服,望向迷雾中的家乡。

《迷雾中的孩子》是越南女性导演Ha Le Diem的第一部纪录长片,在2021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IDFA)上获得最佳导演奖。

影片拍摄了三年,相机和麦克风是借的,在拍摄过程中,她几乎听不懂赫蒙族方言,沟通全靠猜测。

和通常的纪录片不太一样的是,本片的拍摄打破了“第四堵墙”,即片中人物时不时会直接和镜头背后的导演进行沟通交流。

导演虽然竭力控制自己干涉他人行为的冲动,但在Di被抢亲的时候,还是没忍住试图出手制止。但很快,人群中的一位男性就对她大吼:“滚”。

抢婚之前,Di的母亲曾说,导演可以作为Di的姐姐出手阻止。但事实表明,等到这一刻真来临时,整件事的暴力本质都会随着那一声怒吼和在Di野兽般的挣扎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令人唏嘘的是,影片拍摄完成三年后,17岁的Di原本获得了一份足以支持她继续深造的奖学金,但她没有去,而是选择了结婚生孩,并拒绝接导演的电话。

我们无法评价这个选择,但在往后柴米油盐的日子里,不知她是否会想起自己曾经许下过“好好读书,赚很多钱,带妈妈出去看看”的愿望;不知她是否会想起,曾经不甘命运的摆布,如野兽一般拼死挣扎,只为挣脱婚姻的牢笼。

《迷雾中的孩子》是有关Di的故事,也是有关Di们的故事,它是过去,是现在,但同时也指向未来。

希望有更多的女孩,能够因为这部纪录片,获得享受自由的机会。

枕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纪录片   蒙族   越南   迷雾   导演   镜头   母亲   男孩   孩子   女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