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数字经济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可提出哪些建议?

发展数字经济是提升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数字经济信息基础设施全球领先、产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新业态新模式竞相发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运行提供了“新引擎”。

但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也存在数字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数据要素价值化程度低、区域数字鸿沟尚未弥合、产业数字化程度有待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困难等问题。因此,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力求破解与突破制约,推动数字经济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宏观经济、中观产业与微观企业的效率提升效应,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推动"连接—数据—融合"发展,构建数字经济生态系统

从技术经济范式来看,数字经济带来的经济变革本质是以万物互联为根本特征,以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以融合带来了创新动力,从而推动经济效率提升与经济结构优化,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要实现数字经济的赋能作用,必须在畅通万物互联、创造数据要素价值、实现融合创新方面下功夫。

在宏观调控上,需以政府为主导,强化以“连接—数据—融合”为核心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促进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与全面渗透。一是要加强前沿数字技术攻关,加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通经济社会“连接”的动脉。

通过加快物联网、智能计算中心等的建设步伐,推动网络扩容提速与5G、6G网络规模化建设,打造“星链”卫星空间互联体系,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方式拓宽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广度,为人机物全方位互联互通建立坚实的基础。

通过推进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智能+”计划,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技术赋能能源、交通、建筑、环境等领域传统基础设施向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升级,加深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度,为实现万物互联提供基础保障。

二是要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步伐,建立完善的数据交易生态,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价值。一方面,构建集算法、算力、数据于一体的大数据中心,强化分布式存储、边缘计算能力,实现多源异构数据融合与存储,解决数据要素质量差、数量少、更新慢等问题。打破技术和协议壁垒,推动各领域数据实现互联互通,形成完整贯通的数据链,解决数据要素供需不对称问题;

另一方面,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建立数据确权基本框架,明确制定数据定价规则,培育规范的数据交易平台,创新数据交易模式,为数据要素价值化发挥营造安全有序的市场环境。同时,积极探索多样化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机制。通过加大资金、资源配套投入,复制推广典型案例等方式,鼓励多方主体在零售、教育、旅游等重点行业创新数据开发利用模式,为数据要素的价值化发挥开辟新的途径。

三是要夯实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根基,营造数字经济创新环境,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与新模式。一方面,巩固发展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数字经济基础产业。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通信设备、智能硬件等重点产业领域,补齐短板。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布局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第三代半导体、类脑智能、神经芯片等新兴产业发展,让新产业部门快速成长为动力部门与主导部门;另一方面,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

持续发展远程会诊、在线办公、远程监护、电子签章认证等新兴在线服务。深入发展出行共享、知识共享、生产能力共享、员工共享等共享经济,鼓励发展自动驾驶、无人配送等智能经济,引导社交软件、短视频平台、创客平台等新个体经济有序发展。

四是要实施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策略,缩小数字经济鸿沟。对于数字经济发展优势地区,应发挥“示范作用”和“溢出效应”,通过技术支持或产业合作等方式帮扶后发地区,缩小各区域间的技术距离;对于数字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应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在要素禀赋、优势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要求之间寻找突破口。

二、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效率为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数字经济对农业、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都有显著提升作用,但对于不同细分行业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在提升机制上亦有所不同。因此,应针对不同产业(行业)的机制短板,实施差异化的产业数字化转型方案,建设效率为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加强数字技术在农业中的实际应用程度,发挥技术进步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带动作用。

一方面,应加强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的应用。通过举办农业数字技术科技成果展、搭建农业数字技术科技成果共享、培训、推广平台等方式,加速农业专用传感器、农业机器人、农业云平台、农业智能检测等农业数字技术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另一方面,应发挥高技能劳动力对数字经济产业效率提升效应的助推作用。通过落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行动,培养一批既具备数字技术又具备农业生产经验的“新农人”。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农村高素质劳动力回流等方式提高农业领域人力资本存量,带动农业数字技术进步。

二是结合中高低技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短板,制定行业差异化发展策略,以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技术效率提升。对于低技能制造业,应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对生产设备进行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改造升级,推动实现大规模定制化柔性生产。对农副食品加工业与食品制造业等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制造行业,政府应给予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规划指导与资金扶持。

三是深化数字经济在生产性服务业中的应用,发挥技术进步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一方面,着重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培育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精准营销、智能决策服务,发展研究开发、科技咨询等科创服务,推动绿色普惠、高效安全的数字金融等服务。

避免资本、人才、研发等资源向生活性服务业过度倾斜,谨防陷入生活性服务业的“红利陷阱”;另一方面,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元化升级。利用5G、虚拟现实等技术推动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智能化服务模式创新发展,强化数字经济技术进步对服务业效率的提升作用。

三、增强企业数字化能力,联动双核创新赋能企业效率提升

数字经济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倒U型”关系。短期来看,数字经济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提升作用。长期来看,数字经济的网络效应可能导致资源流向数据更丰富、用户数量更多的头部企业,导致企业效率下降。

从影响机制来看,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渠道推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具有良好的互补关系,而非替代关系。因此,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应制定长短期相结合的数字化发展策略,合理配置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资源,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微观引擎。

一是制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长短期结合策略。在短期,尽早破除工业经济时代的路径依赖思维,结合企业发展生命周期,制定适当的数字化转型策略。对于成熟期企业,可利用资金和规模优势打造数字平台,整合企业内部信息,推动全流程数据贯通。对于成长期企业,应根据企业现阶段的核心需求,采用“上云用数赋智”等技术手段,推动企业上云,由点及面开展渐进式的数字化转型方案。

在长期,头部企业应加强自我约束,合规经营,积极维护数字经济市场秩序。一方面,主动建立数字经济时代的公平竞争意识,通过加强公平竞争思想培训等方式,杜绝恶意不兼容、流量劫持、深度链接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强企业自律;另一方面,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将企业发展重心放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上,而非局限于并购同类企业或攫取消费者剩余。

二是合理配置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资源,畅通数字经济推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渠道。首先,推动数字经济下的企业管理创新。优化企业组织结构,逐步将以往直线制、直线职能制等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转变为扁平化、网络化的组织结构。

调整营销模式。根据用户数据信息分析消费者行为,开展精准化、精细化的全渠道营销等方式,为企业数字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组织环境;其次,推动数字经济下的企业技术创新。以开放化、开源化的模式开展技术研发。通过共建创新联合体、加入创新云平台等方式加强与其他企业、组织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与知识的共享,提高企业数字化发展的技术实力;

最后,推动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同步发展,避免将资源过分倾斜于单一创新活动。不可本末倒置地一味追求技术创新,而应尽可能的确保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同步共进,确保企业的管理能力能够与数字技术带来的变革冲击相适应,保持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平衡,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协同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数字   经济   生产率   技术创新   要素   建议   产业   农业   数据   健康   技术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