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研读:关于人口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分析

人口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一)区域经济发展对人口集聚的影响

根据上文所及的人口迁移方面的相关理论,在当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影响人口移动的主要因素就是经济因素,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逐步高时,社会因素会占据影响的更大比重甚至将经济因素取而代之。

考虑到我国目前还在发展中国家这个阶段的现状,整体上经济发展的水平还不是特别高,因此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相比仍然是占据主导地位。考虑到前文所及的推拉理论,该理论应用在我国现阶段即是不同地区之间的生活差距在发达一方形成拉力作用,而这种差距也在欠发达一方形成推力作用。

在推力拉力的双向作用下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将不断转移到发达地区。此外,具体到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东部沿海地区由于政策的倾斜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上制造业和加工业的相关企业更多选择定厂在东部,东中西区域间形成了显著的就业机会差异。

因而吸引了人口的移动,这些人口其中包括优秀人才和剩余劳动力等等。不仅如此,地区之间的工资差异等众多经济因素均会诱发人口移动,因为人口集聚产生的原因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和更高的经济利益,这也是所谓区域经济发展是人口集聚产生的根本。

需要注意的是,大多学者在研究的过程中过度强调了经济因素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其他,这样也会导致片面的研究。因为我国是多民族国家,除了经济因素之外,宗教信仰和异域文化等这些因素也会对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将多项因素结合研究,更有助于了解区域经济发展对人口集聚存在怎样的影响关系而不会造成结论的误差。

(二)人口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双向影响

前文考虑了两个单向影响,但实际中一个区域内,人力资本水平、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是密切相关的,人口集聚和区域经济发展二者之间可以通过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作为桥梁进行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双向同步影响的关系。

1.城市化

人口的大规模集聚是形成城市化的必要前基础,也是城市化最重要的测度指标,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这些年来都离不开人口的迁移。由于人口集聚的首选便是城市,在这样的集聚过程中城市的人口占比会越来越高,农村人口占比越来越低,且城市主要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为主,集聚人口便会从第一产业中解放出来去从事二三产业,伴随着二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投资建厂等等这些行为不断扩大城市用地占用农村用地,更进一步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除此之外,人口所创造的各种生产要素和经济行为也被带动到城市空间进行集聚,随着交流互动更加频繁,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以及生活方式这些非物质方面也会加快更新。总而言之,在人口集聚的过程中,到处都在进行碰撞,最终达到全方位的统一,我们可以将这个过程称之为城市化。

纵观古往今来经济的发展规律,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一直有着较为显著的联系,二者之间呈现出螺旋式上升前进的效果。之所以可以将二者循环起来,是靠供给市场和需求市场产生联系形成一个闭合的环线。人口集聚在供给侧是起到劳动力的作用,城市化可以为经济增长供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例如大量的劳动力和基础设施等等;

但在需求侧,人口集聚又是消费者的角色,城市化通过大量的消费者增加消费、拉动内需来推动经济增长。由此可见,城市化通过最基本的供求关系对经济增长起到一个内生性作用。

此外,一个区域通过其自身优势,不断吸引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和各种生产所需的要素向区域内的现代工业部门转移,因而,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了城市化的深化和发展。除此之外,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也一直存在于城市化不断升级的过程中,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壮大,城市的种种先进条件均会成为吸引的拉力。

促使欠发达地区的人口不断涌入,同时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也使当地集聚的厂商获得规模经济,这是集聚效应促进经济发展的表现。随着城市内各种集聚程度的不断加深,部分负面效应也开始显现,城市的核心地区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交通的拥堵和地租的价格飙升等等。

这些都是城市化过度带来的负外部性,此时扩散效应发挥作用,核心区域的产业向非核心地区迁移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样非核心地区得到发展同时核心地区得到缓解,不仅有利于良性发展,此时区域之间的差距也得以缩小,经济增长的范围扩大变得更加的协调。

加上前文核心边缘理论的解释可以发现,只要一个微小的波动就可以打破平衡使人口向优势地区集聚,因此,可以推测人口集聚和城市化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三者是同步发生的,并且联系十分紧密。

2.产业结构升级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曾在一九八〇年出了一个观点,他认为人口集聚可以高集聚地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匹配性,这样的优势条件可以形成一个“稳定的技能市场”,这个市场可供当地产业进行挑选。

发展过程中不仅当地的原始厂家获得稳定的利润收入,还会吸引非集聚地区的更多资本来此地进行投资发展,这样的良性循环会使当地产业不断地壮大,通过这个观点的阐述,可以发现人口集聚与产业集聚之间是相互强化的。

但是仅仅数量上的满足是最前期的发展条件,而仅仅构成基础是远远不够的,在满足了地区内人口集聚达到数量的要求之后,不能永远停留在原始阶段而不进行升级改造。此时需要突破创新,抓住劳动力质量升这一关键点进行发力,因为该集聚地区自身的优势使得外来劳动力源源不断涌入这个稳定市场。

可供厂商挑选的余地较大,质量的升也可以得到保障。例如通过引进高质量人才,或给出市场平均水平以上的工资,抑或是加大对内部员工的技能培训等等均可使企业劳动力质量上升,若厂商可以做到自身产业创新转型和劳动力质量升的合理配置。

自然产业也进行了新的飞跃,从而带动自身跨越瓶颈持续升级,转换驱动力是维持长期高速发展的关键。通过此分析发现,获取高质量的劳动力是关键的出路,要做到从高质量劳动力获取和产业持续发展升级两方面进行螺旋式循环上升,才不会陷入困境。

不仅如此,产业集聚在空间上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现象,因为产业集聚可以使劳动力市场更具优势,即更专业化、知识溢出性更强,从而减少劳动损耗与基础设施的生产费用,因此在合理的范围内,产业集聚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产业结构会随着经济发展从低级向高级进行转变,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专业进行升级,也由低价值状态型向高价值状态型进行转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前文   人口   产业结构   劳动力   经济学   机制   因素   核心   作用   产业   地区   城市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