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的“肥羊”嘀嗒冒油,央视辣评“宰客事件频发乱象”

三年的疫情解封,旅游市场展现出了惊人的消费市场,但随之而来的是一些旅游乱象。假期刚刚结束,中央五台对春节假期各种“宰客”事件进行了点评,从央视犀利的用词反映出主流价值观对于该事件的重视和态度。

三亚23万一晚的天价酒店、西双版纳80元旅馆千元酒店变身记、西安20元6根的油泼面、北海4个菜1500元,再到西安58元的纯素菜烩菜,作为疫情解封后的第一个假期档,超乎想象的旅游群体,让不少商家赚得盆满钵满。面对记者的采访,三亚一位从事民宿生意的老板表示,今年仅春节营收就可以把前几年疫情导致的损失抵消掉。

各个景区都有这种通病,商品服务价格远高于其他地区,欺诈消费者,钻规则的空子。消费者维权流程不清,地方监管都抱着不曝光不理,不投诉不理的态度,更加助长了这种风气的蔓延。面对商家的骚操作,游客往往是被打碎了牙往肚里咽,只要不是太夸张,谁有大把的时间去维权,大多认宰了事、花钱买开心。

对于景区的个体商家而言,实际上如果不是考虑到可能的监管处罚,压根就没有必要讨好消费者,因为绝大部分消费者都是一锤子买卖,根本不会再来景区消费第二次。而高标准服务意味着商家要投入更多的时间、资金、人员和精力成本,况且庞大的消费市场根本不愁没有买家,只要挂出去就可能有人买单。

另一方面,节假日本身商家的运营成本就高,国家规定节假日上班人员要三倍工资,租金和管理费用都是水涨船高,怎么回本赚钱?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狠撸消费者羊毛,毕竟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天价酒店、强制购物、租车碰瓷、模糊消费,每一项都是有处罚依据的,也终将被时代淘汰。但它的代价,不应让游客承担,换句话说,它应该被有效整治。发现宰客行为的,发现一个严惩一个,这样才能阻止这种现象的蔓延。否则,靠消费者的曝光去治理,相关部门仅仅罚款很难起到处罚作用。同时,各行各业都应该做到明码标价,并且给消费者回单,这样一来也给商家上了一道紧箍咒,让消费者维权有了依据。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冰冻三尺也非一日之寒。曾经的雪乡就是很好地例子,当时因为“宰客事件”导致了全国人民大抵制,后期经过几轮改革和治理才让其形象稍有改观。如果景区的大部分商家都是“一锤子买卖”,现如今网络舆情这么发达,一旦给人形成一种印象,就是来了之后向你“磨刀霍霍”,那估计很少有人会以身犯险。你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和金钱,去弥补该行为给公众造成的不好印象。

在信息化时代里,诚信经营才是长足发展的根本,店家冒着被投诉举报的风险,抱有牟取暴利的侥幸心理,实不可取。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惩除力度,毕竟每一起事件曝光的背后,折射的都是管理的缺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事件   解封   肥羊   西安   锤子   景区   疫情   央视   消费者   商家   时间   酒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