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面人物祁同伟和高启强,为何有观众缘?胜在人情味!

《狂飙》热播,高启强火了,关注度、讨论度远胜过正派人物安欣。

这不仅让人联想到此前热播的《人民的名义》,讨论最多的是反派祁同伟而不是侯亮平。

两部剧,一个反腐题材,一个扫黑题材,妥妥的正能量剧情。

但令人意外的是,剧中反派角色更出彩,更有观众缘。

忽然之间,让人感觉观众品味不一样了。

时代变了,观众也变了。观众更希望看到“立体的”正派反派形象,不再倾向于绝对的好人坏人。

为什么两部剧反派角色更出彩?答案:反派真实,有人情味!

无论是祁同伟,还是高启强,剧中反面角色的性格多面,既具有生活质感,又有人物立体的丰富性,让人感觉更可信。

祁同伟和高启强出身背景相似,他们来自草根,来自和我们绝大多数一样的家庭背景。

祁同伟是接受过高等教育成功的底层人代表,而高启强更是来自底层,没接受过教育发家的代表。

祁同伟是凤凰男,他曾是英雄,但是这个英雄头衔对他来说,就是一个笑话。

最后他看明白了,他说“英雄在权力面前只是工具。”

他向现实低头,出卖尊严,放弃爱情,追求了有着背景的老师梁璐。

一步步得到权力后,他就疯狂找回尊严,逐渐堕入了金钱、权力的深渊。

他曾说: “我是拼了命的要把我失去的尊严给夺回来,我不是一个马前泼水的小男人,所以我犯不上在女人面前就趾高气扬的,我要的是这个世界在我面前低头!

上大学时,来自底层尤其是受过贫穷苦的孩子,其实都有着强烈的自尊心。

尤其是同学那种看着你没有钱穿名牌,没有钱吃高档的西餐等的眼神。

虽然没有恶意,但是对于这些贫困的孩子都是一种伤害。

高启强更不用说了,他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

十三岁就开始养家糊口,是一个地道的底层人,在还没念完初中的年纪,就开始卖鱼养活弟弟妹妹。

他一个人培养出了两个大学生,弟弟是211的,妹妹是学医的,可见他的青少年时期是多么的不易。

高启强在某些方面更能激起最广大的底层人的强烈的同情,他们深知生活的不容易。

想摆摊卖个东西,受到层层盘剥,想反抗,不小心进了警察局。

想接点自己能干来钱快的活儿,不小心得罪了大佬。

最后想保护家人,唯一的办法就是豁出烂命一条,正面硬刚。

高启强豁得出去,并且有勇有谋,中间又得到“贵人”相助,所以他成功了。

在成功的路上,他也伴随着不断失去。

失去弟弟,失去爱人,最后失去了金钱和权势。

但是,对他来说这一辈子能这样活过,可能好过在渔摊一辈子被人瞧不起

对很多普通人来说,他们想要在自己的阶层爬上去一步,尊严和良心都要被撕得稀碎。

无论是祁同伟还是高启强,他们最能让人同情的是“变化”。

他们并非天生邪恶,祁同伟曾经是身中三枪的缉毒英雄,高启强不过是老实本分的卖鱼贩子。

他们曾经想通过正常的方式获得升迁或生存,但得到的只是现实一次又一次的打击。

上天为他们关上一扇窗的同时,也为他们开打了一道门,是小人物的逆袭翻身之门,但也是通向地狱之门。

命运的残酷也正在于此,它并非不给普通人机会,只不过给的机会都是魔鬼的诱惑,伪装成命运的馈赠。

普通人在把握机会,改变命运的同时,往往要付出更为惨烈的代价,失去的要更多。

祁同伟的惊天一跪让他攀上高枝,从此飞黄腾达,但失去的却是英雄的尊严。

高启强拜了干爹,从此再也不必受人欺负,但却要从此步入黑社会,再也不能洗白。

他们不想当个好人嘛?他们不想光明正大的生活在阳光之下嘛?

不,他们太想了,他们比谁都渴望。但是,冷冰冰的现实勾出了他们藏在内心深处的恶。

最终,他们没有选择当一个好人,也没有得到做一个普通好人的机会。

其实,他们的恶并非自身的邪恶。

恰恰相反,祁同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没有忘记老家的土亲戚。

高启强更是处处透露着人情味,对家人的无私和善良,对朋友的厚道,为人谦和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他们这种人一旦下定决心,失去道德的遮羞布和束缚,会变得残忍和决绝,从而让他们越发无可阻挡,直到驶向疯狂的灭亡。

好人总是雷同,坏人就各有各的坏。坏人的定义是什么?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

对于反派形象,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思考。

过去电视剧,最经典的反派形象就是汉奸,试问,观众会喜欢一个狗汉奸吗?

那肯定不会啊。

可以说,当时的观众与创作者有个共识,那就是坏人就是坏人,不需要考虑他为什么这么坏,这就是他的角色。

后来反派又发展到脸谱化人物,最典型的就是《征服》的刘华强,他直接设定为黑社会。

和最开始一样,黑社会就是一种人设,因为他是黑社会,所以他要做坏事。

但是这个时候,人们开始意识到,好人坏人首先都是人。

所以他不可能无止境的坏,要有一定的人性,这个人物才能是真实的。

所以这个时期,银行劫匪也可能是个孝子,黑社会可能也会讲义气。

但是现在又不一样了,对于观众来说,更愿意看看这反派到底是怎么个坏法。

究竟是为什么变得这么坏?他经历了什么?

创作者想做出广受欢迎的剧集,就势必要去刻画反派人物的形象与心态变化。

想要刻画这些,就必须给他故事,而不仅仅是一个设定。

人都是善良的,一个本可以成为好人的人,因为某些事无奈之下变坏,很容易引起同情。

而且还有个经典的理论,好人当一辈子好人,做一件错事那他就成了伪善;坏人当一辈子坏人,随便干点好事那就是浪子回头金不换,所有的恶都能被原谅了。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在现实中不知道行不行,可在影视剧中那真是百试百灵。

最后,也希望影视剧对好人的刻画也能进入下一个阶段。

《万里归途》中,英雄人物也可以有胆怯的时候,自反派人物以后,我们逐渐对好人的要求也变得包容。

《人民的名义》中的侯亮平,《狂飙》中的安欣,实在难以让普通人共情。

因为现实世界,这样的人太少了,属于过于理想化。

总归来说,我们的观众正变得越来越成熟,也就促使市场变得越来越成熟。

每个时期文化都有不同的特征,但亘古不变的是人性。

人间正道是沧桑,不作恶是底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观众   反面人物   反派   创作者   人情味   黑社会   剧中   底层   普通人   坏人   尊严   好人   角色   现实   形象   英雄   人物   高启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