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若隔世:聊城月季园从去年“人稀景浓”到现今“人多景淡”

昨天晴空万里,暖阳普照,气温回升,体感适宜,是难得得一个更好天气。下午下决心,攒足劲,去了趟九州月季园。

其实小区距离月季园并不太远,只是疫情放开后忌惮于病毒传染而尽量少出门,尽量少到人多的地方,尽可能在小区附近车少人稀处遛溜弯,到公园还是好长时间以来的第一次。

去年正月十六晚上专门到月季园看花灯,这里灯火通明,流光溢彩,各式彩灯、各样图案、各色灯光,惊艳夺目,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回来后还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加班加点做了几个小视频。

今年又去月季园,带着更多期待,期望耳目一新,大饱眼福,能有一些超值的体验。

老远看到汽车已经停放出景区北门西500米开外,电动车也排出100多米,停车场早已满满腾腾。游人进进出出,如织如梭,咋看到乌泱乌泱的游人不免吃惊不小,这是疫情后第一次到景点,也是第一次现场看到这么多的人群。

不融进人流不知道什么叫不怕,融入的次数多了自然胆子也就大了。平时常小区附近巴掌大的地方散步,看到的只是行人稀稀拉拉的场面,便以为都在小心翼翼防护病毒,心理暗示之下自己也始终小心而谨慎。如今置身人群当中,随波逐流,附和世俗,哪里还能感觉到什么病毒的一点点影子,胆子也是这样一次次、一点点练出来的。此时对于春节期间黄山、泰山上人山人海场面有了理解。

看了看来来往往的游人,戴口罩的粗略估算在60~70%的样子,戴的十分正常,不戴的也非常自然。游人有说有笑,边看边游,有的嬉笑打闹,活力十足,孩子们兴奋的一进门就朝着游乐场、鸽子地、音乐喷泉等方向疾跑,此景此情已经与三年前全然一样。

可以想象的到吗?昨天全民皆兵,群防群控,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而今却疫霾散尽,硝烟散去,呈现出一片祥和。昨天的战场突变脸成了今天的游乐场,让人简直有恍若隔世的穿越之感。而病毒一夜之间的无影无踪,让人更是百思不得其解。

在大门口特意看了看入口处,电子测温仪依在,但却不见了白衣执甲扫码测温核验,也失去了往昔庄严肃穆的气氛。时间就像雕刻师,一个多月的沧桑巨变仿佛穿越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时空。现在站在这里竟然顿生庄周梦蝶的感觉。

今年的月季园让人意外的是,花灯灯光等节庆修饰全无,硬件上看不出一点欢天喜地过大年的喜庆气氛,这也与去年春节期间张灯结彩形成鲜明的对比。今年呢,也许是口袋瘪瘪,囊中羞涩,实在挤不出碎银再做这些面子事,索性不再硬撑。也许对疫情预判失当,以为疫情会继续春节蔓延或为遏制春节第二波传染高峰,有意为之,结果却来了个措手不及的疫情大反转。别管怎么说,今年的月季园,人竟然出奇地热闹,景反而过于清冷。

去年正月十六晚上,曾经专门到月季园赏花灯,以为园里会人山人海,拥挤不堪,结果发现,诺大的一个园子,到处是漂亮的花灯彩灯,流光溢彩,很是壮观,而游人却稀稀拉拉,似乎像是给我们开的一个专场,从头到尾看到游人的不超过30,美景充溢月季园,游人实在不给力。而今年却出乎意料地“人多”“景淡”。

可预期性是社会有序发展的重要条件。不可预期性往往较少带来惊喜的同时,却更多地因思维混乱、思想茫然、行为茫动、秩序混乱等带来不可估量的灾难。公众对疫情走向的不可预期、去年年底疫情防控完全放开,以及重大民生政策的骤然调整等等,都不可避免地带来很大的社会冲击、生活混乱和负面舆情,严重危及社会和谐发展和损害政府公信力。月季园的去年和今年,不也验证了不可预期所造成的工作被动和声誉受损吗?

一切的灾难都会过去,有时去的远比想象的还要快,比如病毒一夜消散无影踪,夜市烟火气转眼浓厚起来,还有月季园满血复活回归常态等等。

新冠战疫后,我们将立即转往另外一个战场,也就是抢时间,争进度,集中精力,坚决打赢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持久战,这也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对于聊城来说,这场战役似乎更紧要,更迫切,更顺呼民意。

#聊城头条#​

#我要上 头条#​

@聊城高新区​

@聊城市城市管理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聊城   月季   花灯   彩灯   流光溢彩   疫情   游人   现今   混乱   去年   病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