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吉亚医疗研究报告:高效运营成就民营肿瘤医疗服务龙头

(报告出品方/作者:广发证券,罗佳荣,方程嫣)

一、高速前进的民营肿瘤医疗服务先行者

(一)聚焦肿瘤服务十余年,业务网络迅速拓展

海吉亚医疗是国内领先的民营肿瘤医疗服务集团。公司在2009年收购 收购了伽玛星科技,并获得立体定向放疗设备制造能力,自此扎根肿瘤领域;2010 年开始提供放疗中心服务,合作的宣威放疗中心也成为了公司首家放疗中心;2011 年公司收购了邯郸仁和医院的全部举办人权益,开启了自己的民营医院托管业务; 2013年开始建设单县海吉亚医院,这也是公司旗下的第一家自主建立的民营医院, 自此,海吉亚医疗也正式进入了以肿瘤医疗服务为核心的民营连锁医院领域。

内生和外延双轮驱动,聚焦非一线城市的肿瘤患者。公司自2009年展开业务以来, 通过内生性增长、战略收购及与医院合作伙伴合作,建立了覆盖全国以肿瘤科为核 心的医院及放疗中心网络。公司旗下医院遍布中国7个省的9个城市,此外还向位于 中国13个省的多家医院合作伙伴就其放疗中心提供服务。公司的业务重点覆盖在非 一线城市,致力于为这些地方的肿瘤患者提供综合诊疗服务。中国非一线城市的肿 瘤需求较大,但优质的治疗资源均集中在一线城市。扎根于这些地方建设医院网络, 为公司在肿瘤医疗服务领域的可持续增长以及日后扩展至新地域市场均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

医院和床位数量不断扩大,为未来持续高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公司共 有12家以肿瘤科为核心的医院以及22个运营中的放疗中心。公司旗下的12家医院中, 11家为自有医院,1家为托管医院。自有医院中,7家为收购医院,4家为自建医院。 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可开放床位数达到5500张,同时随着公司的扩张进程,预计 2024年底开放床位可突破12000张。此外,公司目前有5家在建医院和3家二期扩建 工程,预计先后在未来三年内投入运营。除医院外,公司还有22个已经运营的放疗 中心,同时,截至2021年底公司共与14个省的27家医院签署了放疗中心合作协议。

(二)诊疗规模持续扩大,经营业绩快速提升

疫情压力下就诊人次增速超100%,业绩增长确定性高。2022年上半年,公司整体就 诊人次超过160万,较去年同期增加115.8%。截至2022年6月,集团医师数量(包含 收购医院)达到1700名,基础医疗专业人员3007名。随着公司业务范围的快速拓展, 以及其品牌影响力和口碑逐步加强,公司的门诊和住院人次不断增加,尤其是在近 年疫情背景下,公司的整体诊疗规模仍在持续扩大,彰显了公司的高效运营能力。 公司也在围绕肿瘤积极拓展诊疗项目,丰富治疗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同时也在持 续加强肿瘤医疗相关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高级医师数量和占比不断提升。

经营业绩快速增长,盈利能力保持稳定。2022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26亿元, 同比增长63.3%;实现经调整净利润3.01亿元,同比增长46.6%。营业收入中,医院 业务实现14.46亿元,同比增长69.9%,占营业收入比94.7%。综合毛利率同比有所 下降,为32.6%,主要由于股权激励、折旧和摊销以及参与抗疫产生的成本增加。费 用方面,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60%/9.13%/1.02%,管理费用率同比有所 提高主要由于收购、股权激励以及疫情防控,财务费用率同比提高主要由于银行借 款利息开支增加。随着公司诊疗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经营业绩快速增长,同时公司 也不断加强精细化管理和投后整合,在收入保持强劲增长的同时,管理效率也在不 断提升。

(三)股权结构稳定集中,高管团队经验丰富

公司股权结构集中,实控人及高管团队具有丰富的临床和公司管理经验,为公司未 来的高效发展把舵护航。公司实控人为朱义文先生及其女儿朱剑乔女士,截至2022 年6月30日,两人合计持有公司45.63%的股份,股权较为稳定集中。同时朱义文也 是公司的创始人,是一位有三十多年临床经验的资深医师,先后在徐州医科大学附 属医院、解放军455医院担任主任医师,于2009年11月创立海吉亚集团,负责公司 旗下医院的中长期发展策略制定及学科发展规划。除朱先生外,公司多个高管具有 资深的业内经验,同时多年在公司任职,整个团队分工明确、架构清晰。从公司发展 历程来看,高管团队可以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审时度势调整战略布局,为公司 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肿瘤医疗服务需求错配少配,民营机构快速崛起

(一)我国肿瘤医疗服务存在较大的未被满足需求

癌症发病患者逐年增长,其中三线城市占比超过四分之三,存在较大的未被满足需 求。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以及现代社会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我国每年癌 症发病患者已经超过了四百万,其中超过四分之三的患者处于三线城市。据国家癌 症中心发布,我国2016年新发癌症病例达到了406万,死亡人数达到241万,发病人 数和死亡人数均为全球最高,整体发病率仍在持续上升。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 据,预计2025年我国癌症发病人数将达到511万人,其中绝大部分为三线城市的患 者。

我国肿瘤医疗服务需求也逐年提升,市场总收入也在不断提高,在2019年达到 了3737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规模,预计未来还会继续扩大。由于患病人数最多,三线 城市也成为了肿瘤医疗服务需求最大的区域,但其医疗资源较为匮乏,大多需求难 以满足,此部分区域拥有广阔的肿瘤医疗服务市场空间有待开拓。

肿瘤资源错配少配,三线城市肿瘤防控形势严峻,有望刺激民营肿瘤医疗服务市场 快速发展。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肿瘤床 位数为27万,病床使用率超过了90%,疫情前2011-2019年均超过了100%,且肿瘤 病床绝大多数集中在一线和二线城市,三线城市肿瘤患者最多,但每百万人床位数 最少,肿瘤资源严重错配,我国肿瘤病床使用率一直为专科医院中最高的。

近年来 我国恶性肿瘤发病、死亡数持续上升,恶性肿瘤的5年相对生存率约为40.5%,虽然 与之前相比有所提高,但与美国(恶性肿瘤5年相对生存率66.9%)等发达国家相比 还有很大差距,除资源分配不均外,临床就诊早期病例少、早诊率低、晚期病例临床 诊治不规范等均是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市场需求增加及供应短缺将吸引更多社会 资本注入,继而将刺激肿瘤医疗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民营肿瘤医院,相比 公立医院,其灵活度更高并且可以向患者提供更加全方面的医护服务,在三线城市 更具发展机会。

(二)政策端鼓励监管同步,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健康规范发展

新医改支持社会办医发展方向明确,民营医疗机构迎来发展契机。200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向社会公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即新医改。《意见》提出 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 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并且明确指出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医疗机构,发展民 营医疗机构。自此,国务院、国家卫健委等多个部门陆续出台各项支持社会办医和 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政策。

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推动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 模化方向发展,鼓励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2020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 员会第十五次会议立法保障社会力量依法举办医疗卫生机构,通过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其中明确指出,国家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和引导 社会力量依法举办医疗卫生机构;2021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在第十 四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形成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非公立医疗机构为补充 的医疗体系;2022年,国家卫健委出台了《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 年)》,其中明确指出,2025年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需由2020年的6.46张 提升至7.4-7.5张,明确引导公立医院床位规划有序发展,且对社会办医区域总量和 空间不作规划限制。

从新医改后我国出台的与民营医疗机构行业发展相关的政策的发展可以看出,目前 国家对于鼓励民营医疗行业发展的表态已经非常明朗,民营医疗迎来发展以来的最 大政策利好。在新医改前,民营医疗行业政策法规主要存在准入制度不完善、赋税 较重、价格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新医改后,除政策鼓励外,相关部门对 民营医疗机构的监管也更加严格,促进了民营医疗机构持续健康规范发展,同时此 类政策对公司和机构的管理经营能力要求更高,因此民营医疗机构的行业集中度也 有望进一步提升。

支付体系改革背景下,民营医疗机构精细管理能力受到较大挑战,收入结构合理明 确者有望突出重围。为解决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问题,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 国家医保局2019年发布了《国家医疗保障DRG分组与付费技术规范》、《国家医疗 保障 DRG(CHS-DRG)分组方案》,分别于30个和71个城市开始试点DRG(疾病 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和DIP(按病种分值付费)政策,且明确指出至2025年底, DRG/DIP支付方式将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

我国正处于不 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过程中,从过去单一的总额控制等相对粗放的指标管理逐 渐过渡到建立按病种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体系。若以治疗结果为导向的DRGs 模式在未来进行全国推广,有望在保障基本医疗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医疗成本的精细 化管理,提高医保基金和医疗行业的运行效率。由于此次改革最终将会覆盖所有符 合条件的医疗机构,民营医疗机构面临较大挑战。DRG模式对医疗机构的精细化管 理能力要求更高,民营医疗机构需要加强管理效率、明确收费结构,才能在此模式 下保持自己原有或应有的盈利能力。

海吉亚在DRG试行中表现稳定,主要源于其合理的收费结构和突出的管理效率。苏 州地区DRG于2022年10月1日正式运行,根据近期永鼎医院经营情况,其持续优化 药耗占比、调整治疗项目的应对措施较为有效,DRG模式的实施对其整体盈利并无 太大影响。海吉亚主要为基础医疗,旗下医院的价格体系和当地公立医院保持一致, 同时由于其肿瘤学科特色,收入结构更加合理,药物占比较低(小于30%)。目前公 立医院DRG付费中的药品项目使用较少,大多为手术和服务费,公司差异化运营和 精细化管理能力在成本分配上具有明显优势。同时DRG/DIP的具体执行和价格体系 也在不断调整,我们预计对公司产生的影响较小。

(三)政策和需求双重促进,民营肿瘤医院有望快速发展

由于国家政策导向鼓励公立医院改制加上民营资本的涌入,我国民营医院迅速扩张。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民营医院的数量首次超过公立 医院,达到14518家;近几年保持快速发展,在2021年,民营医院数量已达到24766 家,而公立医院因受到国家较为严格的审核和控制,近年来呈现下降态势。民营医 院数量的涨幅较大,扩张较快,发展较为迅速,缓解和分担了公立医院的诊疗压力, 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医疗服务未被满足需求较大,近年来由公立机构向民营机构外溢趋势明显。中 国人口基数庞大,医疗服务需求较大且在持续增长中,医院的诊疗人数和住院量均 在持续增长,但我国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一直未得到充分满足。因此,未被满 足的医疗服务需求以及饱和的公立医院市场促使越来越多的民营医院进入医疗服务 市场。虽然目前中国大部分患者仍然偏向于在公立医院诊疗和住院,但民营医院在 诊疗人数和住院量的增速在近年来一直高于公立医院的增速。同时民营医院在就诊 环境、服务水平和就医速度上更好,减少了患者对于就医排队和就医环境的担忧, 也使得部分要求更高的公立医院患者分流到了民营医院。

民营肿瘤医院优势突出,在需求外溢和政策支持背景下有望迅速发展。在我国肿瘤 医疗服务资源错配少配严重的背景下,民营医院由于自身体制较为灵活,同时发挥 社会资本的高效率的优势,可多方面筹集资金,一方面能购置更先进的医疗设备, 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医院规模,例如发展较好的单体民营医院可建立品牌扩张为连锁 民营医院,迅速进行资源配置。同时肿瘤不同于其他疾病,患者对医疗效率和服务水平要求更高,例如海吉亚等民营医疗机构优势明显,具备更好的治疗和服务条件。 顺应环境和趋势,在民营医院快速发展以及肿瘤医疗服务资源供不应求的情况下, 民营肿瘤医院觅得良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并且有望在未来获得更大市场。

三、聚焦肿瘤综合诊疗,自建和并购高效推进

(一)聚焦肿瘤特色医院建设,学科水平和诊疗能力进一步提升

肿瘤收入占比逐年提高接近50%,核心业务稳定确保公司长足发展。2022年公司肿 瘤业务收入达到11亿元,占比达到47.5%,核心业务稳健。在肿瘤科室上,公司以放 疗起家但不止于放疗,旗下医院多年来围绕肿瘤积极开展新技术新方法,肿瘤学科 发展势头强劲。2022年上半年,集团共完成了29717例手术,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02%, 同时三四级手术量及首诊率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2022各医院的肿瘤学科建设:苏州永鼎医院新成立肿瘤外科、肿瘤内三科和胸部肿 瘤多学科诊疗模式(MDT),通过优秀医疗人才的引育和先进医疗设备的升级,提 升了医院肿瘤诊疗救治能力,和江苏盛泽医院肿瘤放疗专科联盟正式签约挂牌,双 方将加强肿瘤放疗领域相关合作,满足肿瘤患者日益增长的需求;贺州广济医院积 极推进肿瘤中心建设,以科研技术为突破口,推行MDT,增强了医院肿瘤医疗服务 品牌影响力;龙岩市博爱医院成立胸外科专家工作室,提升了闽西地区肺癌、食道 癌和胸腺癌诊疗水平,并且承办福建省乳腺癌筛查及早诊早治培训班,进一步提升 了乳腺癌筛查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及服务质效。

集团持续加大设备投入,诊疗能力和学术水平同步提升,为肿瘤学科的持续发展助 力加码。集团近年来持续按需加大对高端设备的引进和升级,同时也通过其高效的 经营能力保证创收,参考重庆海吉亚的2台专利立体定向放疗设备、2台医科达直线 加速器的年创收可达8千万。集团旗下多家自建医院中配备有世界领先的诊断及治疗 设备,如单县海吉亚的世界上最先进的超声系统Philips EPIQ7C及EPIQ5彩色多普 勒超声系统,重庆海吉亚配备的百级层流手术室及多台大型先进设备。除自建医院外,集团对新收购医院也进行了大型先进设备的更新和升级,仅永鼎医 院在2022年就投入了将近5千万,引入了如Ingenia3.0T核磁共振系统、最新一代的 Philips大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等。

开展肿瘤一站式综合诊疗服务,清除患者就医障碍,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有助于增 加客户粘性。集团持续优化诊疗流程,为肿瘤患者提供一站式的肿瘤综合治疗服务, 将“让医疗更温暖”的企业愿景贯彻在实际中:针对康复患者,集团持续加强肿瘤健 康管理及定期回访;针对末期患者,旗下医院推出了肿瘤患者居家关怀,肿瘤患者 无陪护病房等服务;同时推进互联网医院的建设,更加方便患者就诊。随着海吉亚 口碑的建立和患者满意度的不断提高,其就诊规模和客户粘性不断提高。

(二)内部高效管理成就外部稳定扩张

内部管理策略:总部统筹发展、管理及运营权下放医院,整体模块清晰,标准管理 体系具有高度可复制性。集团中央管理层统筹集团发展,制定相应发展战略,总部 同时设置有临床事务部、质控管委会等,用于监察各医院表现;各院设置有双院长, 分别负责行政和管理。


(1)双院长制:管理及经营由行政院长负责,医疗及质量控制相关事项由医务院长 负责,其中医务院长对行政院长负责,行政院长对首席执行官负责;(2)临床事业 部:各医院的各临床科室及各医技科室的主管向总部的相应临床事业部报告,该部 门负责审阅有关科室的临床及财务表现,提供有关最新技术及发展的见解并确定具 体需改进的方面;(3)质控委员会:透过三个专业小组委员会(即医疗专业委员会、 护理专业委员会及院感专业委员会,分别监督各旗下医院的医务部、护理部及院感 科)监察旗下医院的表现;(4)中央管理层针对自有医院制定整体战略及业务计划、 作出重要管理决策、审批年度预算,并监督及协调整体战略及业务计划的实施,以 及整个集团的政策及程序。

放疗中心率先侦察,有助于提高扩张业务确定性,扩张重点布局空间较大的三线城 市。除经营肿瘤医院外,集团还提供第三方放疗服务,目前向位于中国13个省的22 家医院合作伙伴就其放疗中心提供服务,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放疗中心网络。医院业 务前期运营难度较大,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而放疗业务毛利率较高且流程标准,集团以放疗起家,经验较为丰富,因此集团将放疗业务作为其医院扩张的先导业务 来发掘市场并孕育潜在客源,公司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制定进一步的医院扩张计 划,由此提高其扩张的高效性和成功率。从放疗中心布局来看,集团市场重点聚焦 于三线及以下城市,这些城市肿瘤病患较多,但医疗服务资源较少,潜在空间较大。

(三)自建医院高效推进,内生业务稳定持久

公司自建医院在开始建设后最快17个月内即开始营运,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彰显 公司出色的运营管理能力。重庆海吉亚是建设最快的自建医院,从开始建设仅17个 月即投入运营,菏泽、单县等建设周期也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弗若斯特沙利 文的资料,建筑面积为2.5万平方米至8万平方米的综合医院的筹建周期一般为36-48 个月)。公司的筹建周期短主要得益于集团建立的专职负责建设监督、申请必要的 执照及许可证的专业团队,目前该团队更是累计了丰富的建设经验,通过合理规划、 高效管理,有望在未来持续加快新医院的建设。

现有自建医院盈亏平衡周期短,开始营运后3-9个月内即可达到月度收支平衡点,验 证公司内生商业模式。集团自建医院在开始营运后收入和盈利能力均增长迅速,这 主要源于公司高效的管理模式以及放疗业务增加的选址确定性,根据弗若斯特沙利 文的资料,建筑面积为2.5万平方米至8万平方米的综合医院开始营运后一般需时3年 左右方可达致月度收支平衡点。根据集团3家自建医院营业初期的收入和毛利水平可 以看出,其毛利在第一年就可以维持在5%左右,在第二年即可突破20%。最新营业 的聊城海吉亚在2022年的疫情压力下,3月开业,在11月即实现了月度全口径的盈利,再次验证了公司高效的运营模式及内生业务的盈利能力。

内生增长不断扩大,持续加速全国布局,为集团未来的高效稳定发展打下坚实根基。 集团目前有多个二期扩建和新建医院项目,随着这些二期和新建项目的推进和落地, 集团床位有望在2024年底突破12000张(现有医院5500张+新建医院2500张+存量医 院扩张2500张+并购扩张1500张)。自建医院是海吉亚始终坚持和发展战略,集团 顺应中国肿瘤医疗服务市场的发展趋势,持续加速自建医院的扩建和扩张。现有医 院的二期扩建项目包括重庆海吉亚、单县海吉亚和成武海吉亚,此外集团还有多个 在建医院项目,其中聊城海吉亚医院已于2022年上半年投入运营作为集团的第四家 自建医院,另外还有德州海吉亚、无锡海吉亚、常熟海吉亚和龙岩海吉亚的建设工 程正在快速推进,有望在未来两年内先后投入运营。

(四)高效投后整合验证运营模式,并购医院潜力充分激发

并购医院潜力充分激发,外延业务收效显著,充分验证了公司的并购商业模式。两 家新并购医院永鼎和广济在并购后盈利能力和就诊规模大幅提升,两家医院2022年 并购后上半年合计毛利同比增加201.0%,就诊人次同比增加45.3%。

这主要依靠集 团在医院经营、肿瘤相关学科建设和供应链支持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和资源优势,落 实开展了薪酬绩效改革、收入结构优化和医疗资源投入等措施,具体如下:(1)树 立集团文化和价值观,建立医院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执行文化;(2)调整薪酬绩 效,建立科学和公平的绩效分配方案,提高效率;(3)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学科能 力:将集团标准化、模块化的管理模式迅速在院内复制,对供应链体系进行整合切 换,集团事业部赋能,加强医院肿瘤相关学科建设;(4)服务改善:提供基于患者之上的便捷就医流程,开展全年无假日门诊、夜门诊(永鼎),构建满意度体系和及 时整改制度,提供更加人性化服务。

2022年底公告新的收购意向,丰富经验和优秀案例提振信心,有望在未来持续扩大 业务版图。2022年底,集团公告与一名潜在卖方签订不具备法律约束力的意向书, 即将收购一家目标医院至少70%股权,预计将在2023年一季度交割完成。目标医院 是位于长三角地区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据集团介绍,此标的具备产能扩张能力, 体量相当于永鼎医院,集团在长三角地区已建立起良好品牌知名度、成熟的药械采 购及人员招聘渠道,此标的有望为集团未来的业绩增长注入新的活力。未来几年内 由于人口老龄化、DRG控费等因素,很多单体医院及投资机构的旗下医院会被淘汰, 并购机遇较多,基于集团成熟的选址能力和高效的并购商业模式,有望在未来几年 内持续扩大并购版图,为集团的快速成长锦上添花。

四、盈利预测

我国民营肿瘤医疗服务存在较大未被满足的需求,市场空间广阔。海吉亚集团作为 国内民营肿瘤医疗服务龙头,聚焦肿瘤专科,通过放疗业务打开市场;公司具有高 度可复制性的标准化、模块化管理模式,并依靠此模式的通过内生和外延两种方式 实现了高效扩张;自建医院多年的稳定快速增长以及永鼎医院等新并购标的的整合 成功均验证了公司的运营管理模式。基于以上原因,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长期发展 前景,其业绩也有望实现稳健增长。预计公司2022-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 32.00、40.91、52.19亿元,分别同比+38.2%、+27.8%、+27.6%;毛利率分别为 34.7%、34.5%、35.1%。

具体拆分情况如下: (1)医院业务:公司现有医院门诊和住院量持续增加,经营情况保持稳定,2022年 上半年疫情背景下仍然实现了稳健增长。公司近几年通过内生增长和外延扩张并举, 不断扩大其医疗服务网络,预计收入规模会持续扩大。同时基于公司精细化的管理 能力,我们预计毛利率也会稳中有升。预计公司医院业务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 为30.34、39.08、50.17亿元,分别同比+41.1%、+28.8%、+28.4%,其中住院收入 分别为19.40、24.71、31.09亿元,门诊收入分别为10.94、14.37、19.08亿元,另 外2022年增速较快的原因主要由于苏州永鼎医院和贺州广济医院的并表;医院业务 整体毛利率分别为33.4%、33.2%、34.1%。

(2)其他业务:公司其他业务主要由第三方放疗业务和医院托管业务构成,公司现 运营22个放疗中心,未来规模预计会持续扩大。放疗业务本身毛利水平较高,模式 标准化,患者粘性较高,可以持续为公司贡献稳定收入。预计公司其他业务2022- 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6、1.83、2.01亿元,分别同比+5.0%、+10.0%、+10.0%; 其他业务整体毛利率分别为59.0%、60.0%、60.0%。

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0、7.78、10.0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38.1%、27.5%、28.8%,对应摊薄后每股收益分别为0.97、1.23、1.59元,对应PE 分别为59X、46X、36X。参考国内同类可比公司,2023年平均PE为59X,考虑到公 司在民营肿瘤医疗服务领域的稀缺性及其高效的商业模式,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PE 60X估值,对应合理价值为73.87元/股,换算成港元为84.95港元/股(汇率:1人民币 =1.15港元)。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高效   肿瘤   医疗   医疗机构   龙头   患者   成就   我国   业务   医院   集团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