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 上海 女人

路边伫立着百年的老洋房,法式或欧式的。一地金色的梧桐叶,如置身于民国街头,又如走在欧洲小镇,秋风不燥,初冬未寒,这是中国,这是上海,我们迷恋过的那个老上海,藏在了这里,藏在了金色梧桐的街道,张爱玲笔下的华靡与奇情、钱钟书《围城》里白墙黑瓦的弄堂、鲁迅喜欢的街道…《上海女子图鉴》里说:“只有头顶有梧桐的地方才是上海”。


在这多国风格建筑伫立的街道里,低调、奢华,骨子里透露出浓浓的文人趣味。有一种气质,它自由、开放,处处显露着海纳百川的胸怀,街道里总是有着旗袍的女子,踩着梧桐枯叶的韵律款款而过……


说到上海的女子,“春江女子感文明,装束无端又变更,高低皮鞋长筒袜,袒胸露臂若为情”她们一直是东方时尚界的先驱。

说到老上海的女人,就不得不提到旗袍,这是上海时尚以及文化的经典代表,每个人心中都有那样一个上海女人——穿着旗袍、身段窈窕面容精致,手里夹着一根细细的烟,举止优雅笑容得体,眼角眉梢带着一股精明与妩媚。她们是所有男人的梦中情人,是所有女人的心中偶像。

旗袍从上海风行起来大概在1843年上海开为商埠之后,沾染了西方的文化与审美,通过那些爱美并且大胆创新的女明星的改进,旗袍的样式越来越多,裁剪得体、面料考究,引领了整整一个时代的美。

那个年代旗袍是上海女性另一张脸孔。它是内敛的,也是张扬的。无论十里洋场,街头,小巷还是弄堂,无不领略着上海女性或奢华或简洁的万种风情,也成就了人人向往的上海滩的风景线。

那个时候的上海,被誉为“东方巴黎”“风尚之都”,当时的《良友》《三六九》等画报开辟专栏专版介绍最新的国际时尚资讯以及女装款式,洋为中用发挥的最玲离尽致的还是落在了旗袍上,旗袍款式改良一度引发当时的服装厂和百货公司竞相举办旗袍展,画家叶浅予在回忆录里写到“在此期间,一家英国纺织印花洋布行,通过一家广告公司找到我,要我为印花洋布办一次时装展,为了这次展览,我还跑舞厅,约模特,最终在南京路一家著名的外商惠罗百货公司楼上办起了上海第一场时装展览会……”继而上海的社会名流,贵妇名媛和时髦女子在各种场合尽情展示着旗袍的风姿,风靡一时的月份牌,广告牌上的旗袍女子也塑造了千姿百态的旗袍造型,上海娱乐业繁荣,特别是电影明星更是对新式旗袍的普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时一大批当红明星,如蝴蝶,阮玲玉,周旋等都对旗袍情有独钟,至此,旗袍在老上海根深蒂固的服饰文化里奠定了坚不可摧的根基。

画报


老上海的画报在各地享有盛名,如今的明信片、纪念品也多有这些画报的影子。

卷发

那时候上海女人们最常见的发型,也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也许卷烫技术没有现代那么成熟,但是这不妨碍这些浪漫的女人去追求这种时髦。

妆容

那时候典型的妆容就是柳叶眉以及大红色的唇彩,配上手推波纹的发型以及美丽的旗袍,女人味十足中带着一股飒爽的雷厉之气。女人们的眉妆也是经历过了温顺的垂眉、英气的平眉、俏皮的弯眉以及最经典的妩媚的柳叶细眉。可见那时候的女子对于自己的美真真是一点细微的地方都不能放过!

派对!

老上海被成为不夜之城,无论是外国人还是中国的富豪们都喜欢召开以及参加各种各样的派对,这也是女人们精心打扮、互相交流、促进时尚的重要场合。

无论是装扮还是妆容,都要跟别人比一比,发现自己似乎落后于别人就要连忙回家置办最时髦的衣服、首饰。


上海的女人比任何其他地方的女人都要执着于时尚,稍稍没跟上就会觉得自己很没面子。所以那时候的派对、舞会也是反应当时流行的最直接场所。相信看过关于上海滩各种电视剧的人都记得舞会,酒会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场景。老上海女人的旗袍和妆容,现在回顾起来,依旧是最精致典雅的,照亮了那个时代璀璨的不夜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旗袍   上海   洋布   上海滩   女人   画报   梧桐   派对   街道   女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