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燕红:中国第一位体操奥运冠军,曾为国“冒死一跳”

说到我国优势的体育项目,体操必然榜上有名。

从上世纪70年代起,中国体操队曾缔造过无数传奇,涌现出无数优秀的运动健儿。

在国际体操界,单是以中国运动员名字命名的体操动作就有45个。

大众耳熟能详的有:程菲跳、刘璇单臂大回环、李宁交叉、莫氏空翻等等。

但鲜有人知的是,第一套被冠以中国人名字的体操动作是“马燕红下”,而中国体操的辉煌也始于马燕红。

1

1963年,马燕红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

小时候的马燕红没有半点身为女孩子的文静,她活泼爱跳,经常和男孩子混在一起,疯起来谁也拽不住。

为了消耗掉马燕红身上过剩的精力,父母从小就开始让她锻炼身体。

1970年,7岁的马燕红到了上小学的年纪。

恰逢教练林宏克来小学挑选苗子,脚尖漂亮、柔韧性好的马燕红一眼就被看中。

提起练体操打基础的日子,马燕红面露回忆之色:“每天放了学就要去练体操,刮风下雨一天没有停过。当时做公交不用倒车,也挺方便。后来成为住校生,学校每天还给3毛钱补贴,买冰棍不用找妈妈要钱。”

不过,快乐的日子终归是短暂的,小孩子的热情也终有一天会被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磨灭。

按照马燕红的说法是:练的时间长了,感觉体操就像烙大饼,翻过来翻过去,熟了才能上台。

马燕红对体操开始失去耐心,训练积极性也在直线下滑。

幸好马燕红的启蒙教练没有放弃她,想方设法的鼓舞马燕红,帮助她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

经过几年时间的训练,体操成为马燕红生活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而她也逐渐成为体操队的佼佼者。

1974年,“八一”体操队入校选拔队员。

当时的马燕红技术上绰绰有余,但身体素质却不是最好的。

由于马燕红腿部缺乏力量,八一队教练不是很想收下这名队员。

还是体育老师在一旁极力举荐,告诉教练马燕红是队伍里最刻苦、最有上进心的那一个,只要用心培养,肯定能获得一番成就。

1975年,马燕红得以进入八一队,从此接受更加专业的训练。

为了弥补马燕红腿部的缺陷,教练为她量身定制了一套加强下肢力量的训练方案。

同时,教练又让马燕红主抓高低杠项目,将她宛如芭蕾舞演员一样漂亮的腿型和脚尖优势发挥到极致。

八一队的训练远比业余体校更劳累,但马燕红从不叫苦喊累。

她的手在周而复始的训练中磨出了大量血泡,腿曾一度酸软到抬不起来。

某次训练,马燕红由于体力不支从高低杠上摔下,下巴磕到杠上顿时血流不止,后来缝了五针才痊愈。

还有一回,马燕红在做直体大摆动作时,由于姿势调整不到位,头朝地又一次摔下高低杠。

幸好一边的教练眼疾手快接住了马燕红,这才避免了一出悲剧发生。

即使如此,马燕红也从没想过放弃练习体操。

“拼命三郎”的精神让马燕红飞速成长着,同时也帮她获得了第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

1976年,马燕红初登全国大赛,只可惜身为小将的她由于紧张,发挥失常,两次从高低杠上摔下。

马燕红被紧急送往医院接受治疗,这次比赛最终只获得分区赛第三名的成绩。

“伤病+比赛失利”放在任何一个运动员身上都是一种磨难,马燕红同样如此。

但她生性乐观,骨子里更是有一种松柏的韧劲,短暂的消沉之后,马燕红越挫越勇,誓要站到体操的最高峰。

伤愈以后,马燕红重新投入到新一轮魔鬼训练中,并开始钻研新的体操动作。

马燕红经过观察后发现,高低杠运动很像儿时玩的荡秋千。

于是马燕红在树枝上绑好滑车,开始在树下练习转体动作。

这便是最初的“马燕红下”,当然,马燕红更喜欢叫“树下转体”。

2

1978年,表现出色的马燕红顺利成为国家队的正选队员。

同年,刚入队的马燕红受命参加亚运会,并不负众望的斩获金牌。

这个冠军使马燕红收获了领导和教练的重视,在国家队彻底站稳了脚跟。

真正让马燕红声名大噪的比赛是1979年世锦赛。

这一年马燕红作为无名小将初登世界大赛舞台,几乎无人看好更无人关注她。

但马燕红却凭借过硬的实力,带着自己新研究出的初版“马燕红下”一路高奏凯歌,杀进了决赛,令世人大跌眼镜。

最终,马燕红凭借一套干净利落的“绷杠转体180°前空翻下”,获得19.825的高分,赢得全场喝彩声。

马燕红成为中国第一名体操世界冠军,在中国体操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夺冠后的采访,许多华人华侨握着马燕红的手,激动到泪流满面:“谢谢你,你给了所有中国体操选手自信,让国人扬眉吐气。”

外国媒体也将马燕红称为“报春花”,直言她将带领中国体操走向世界。

1980年,马燕红登上《人民画报》,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种种荣誉加身之下,马燕红没有迷失自我,反倒是更坚定了她为国争光的决心。

她将视线放到了奥运会上,并为之不懈努力,只可惜由于政治因素,中国没有参加莫斯科奥运会,马燕红证明自己还需要再多等5年。

5年时间足以出现太多变动,对运动寿命偏短的体操运动员更是沉重打击。

面对挫折马燕红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迎难之上、披荆斩棘。

1981年,马燕红将“马燕红下”完善,转体幅度增加到360°。

1982年,马燕红怀揣雄心壮志备战全运会,然而,一场意外却险些断绝了她的运动生涯。

在某次训练中,马燕红起跳时一脚踩进地毯缝里,导致脚部骨折,脚掌顿时翻出了一节骨头。

这次伤病令马燕红在家修养了三个月,回归以后的她发现世界变了一副模样。

大量的营养药剂导致她的身材臃肿,长期停滞训练使她完成一套完整的动作都很困难。

马燕红情绪低落至极,一度萌生出退役的想法。

队里领导和教练得知后极力挽留,希望她能为了国家多留一阵子。

原来,当时的国家队正面临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新人没有完全成长起来,想在奥运会上取得一番成绩,唯有依靠马燕红挑大梁。

在大是大非面前,马燕红不再犹豫,毅然决然的选择全力备战奥运会。

她开始拼命减肥 ,每天饿到两眼发昏仍咬牙坚持完成高强度训练。

渐渐地,马燕红重新扛起了120公斤的杠铃,找回了巅峰时期的状态。

1984年,马燕红带着国人的期望,跟随中国体操团奔赴洛杉矶赛场。

7月,许海峰打响中国奥运第一枪,极大的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消息传到中国体操团后,每位选手都高兴到手舞足蹈,兴奋的表示自己也要为国争光。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主力吴佳妮在训练中受伤无法上场,令队伍士气受到沉重打击。

马燕红肩膀上的担子又多了一份,她告诉吴佳妮好好养病,剩下的交给她就好。

体操项目开始后,预赛阶段一切顺利,可偏偏在第5天,马燕红即将参加决赛的紧要关头,阑尾炎复发。

眼看着5年的努力即将付之东流,国家荣誉将成为一纸空谈,马燕红咬着牙选择了背水一战。

决赛当天,马燕红打着封闭,在队友的搀扶下登上赛场。

感受着赛场上令人窒息的压迫感,以及身体隐隐传来的不适,马燕红深吸一口气,调整好心理状态。

在种种条件不利的情况下,马燕红拿出成名绝技“马燕红下”,如一只轻灵的雨燕在高低杠上下翻飞。

最终,马燕红顶着伤病,完美的做完了整套动作。

随着评委举出代表“10分”的牌子,马燕红收获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洛杉矶奥运会,马燕红的表现震惊了全世界,而她也成为了所有国人心目中的英雄。

拿到金牌的第二天,马燕红跑到奥运村剪掉了马尾,换成了英姿飒爽的短发。

许多记者不理解马燕红的行为,纷纷询问原因,她的解释很简单:“换个发型,就是换个开始。”

3

1985年,马燕红经过深思熟虑后,离开了奋战多年的体操队。

退役以后的她曾向上级申请留队执教,以继续为国家效力,遗憾的是由于各方面原因最终落选。

于是,马燕红又走上了出国留学这条道路。

她去过英国,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硬生生凭借毅力,克服了语言、环境等诸多困难,两年时间就修完了全部课程。

1989年,马燕红又前往美国学习企业管理,同时为了支付学费和生活费,马燕红还担任了一家俱乐部的教练,算是变相弥补了之前的遗憾。

1993年年底,马燕红学成归国,动身前夕,美国曾高薪挽留这位传奇选手。

马燕红婉言拒绝,并表示:“美国确实各方面条件比中国更优异,但这里终究不是我的祖国。越是远离故土,越是想念家乡。我要回祖国开拓事业,尽管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家乡和土地让我感到亲切、实在。”

1994年,马燕红归国后积极推广马拉松、高尔夫、围棋等比赛,如今的她已经转型成功,成为霸道女总裁。

马燕红始终和体育息息相关,在赛场上为祖国荣誉拼搏,在事业上为祖国繁荣而奋斗。

无论时隔多久,马燕红的功绩不会被磨灭,她也永远是所有国人的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体操   中国   高低杠   体操队   美国   伤病   赛场   国人   教练   动作   马燕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